第16章 你的兒子教育的可真好!
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爺父孫三人已經開始研究明朝滅亡的問題了。
雖然他們也想讓大明流傳萬世,但他們也清楚這是不可能的。他們也要未雨綢繆,儘可能避免。
朱瞻基先提出了想法:“父親,爺爺你們,是朝廷內部臣子之間有鬥爭嗎?要立起旗幟,必然是有鮮明的主旨,而與之對抗的可能是另一方臣子。”
朱棣和朱高熾沉默不語,這個想法有道理。
想當年,宋朝的黨爭就極其激烈。可那是因爲趙匡胤當年杯酒釋兵權埋下了隱患。
朱高熾指出了另一種可能:“不定他們鬥爭的對象是皇帝,所以纔會用您和方孝儒來當例子。”
確實,方孝孺除了本身是儒家的君子外,他還有着與皇帝對峙的一種精神象徵。因此,皇權不保也是種可能。
隨後三人又細細討論了一番。
將永樂大臣們大致分爲了兩部分,一是隨他們起兵或在起兵中投靠他們的人,他們與方孝孺本身就是敵對關係;另一部分則與建文帝有些關係,或者即使關係不大,由於從接受的教育讓他們不願意接受朱棣。
洪武13年。
浙江浦江縣。
先前方孝孺誓死效忠建文帝讓他的同學和老師們都頗爲讚賞地看着他。
可當看到方孝孺被誅的誅十族時。他的同學們一臉悲傷,沒想到火竟然還能燒到自己身上。
雖然發現後人傳的謠言,不過他們也佩服方孝孺的節氣。不少學子此時已經在心裏罵起了朱棣暴君二字。
宋濂充滿擔憂的神情看向了他的學生,朱棣殺了八百多人。可後世卻傳出了誅十族的謠言。
這種故事性文本性的東西能在底層廣泛流傳起來,怎麼可能和文人沒有任何關係?
如今在這裏讀書的學生們大多自幼讀四書五經,從未接觸過官場。
他們的世界還僅僅是書本中的世界。
他們懂得很多大道理,卻不懂得實際上的政治,更不懂得官場中的人心。
方孝孺不明白他的老師爲何突然間變得悲痛,甚至有些絕望。
宋濂長嘆道:“未來怕是連教書育人也很難了,只希望不要從此斷了儒家的傳常”
宋朝。
趙匡胤陷入了沉思。他杯酒釋兵權。將兵權重新拿回自己的手裏。
避免了唐朝慘劇的發生,可如今看來,武將是現在,文人則是未來。
只是他本身是一個武將出身,去合理安排文人,他卻摸不着頭腦。
秦朝。
神蹟中的儒家文人不由得讓始皇帝想到了現在的諸子百家。
如今可不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代。
他放任諸子百家任意發展。不就是想要選擇出一個條最合適的道路。
他已經開始構思了起來,罷黜百家還是要的,獨尊儒術就不一定了。
畢竟他的國家只需要一個思想,只需要一種學。
其他不能爲他所用的,是沒有意義的,自然也就不需要存在了。
【那麼方孝孺究竟該作何評價?方孝孺的身後名又是怎樣的呢?】
【顯然,無論生前還是身後,無論是喜歡他的人還是不喜歡他的人。都一致認爲他是一個忠臣。】
【他忠於皇帝。忠於皇室。可他是個能臣嗎?這一點未必。】
【最初,朱元璋欣賞他的學識,授予漢中教授的職位。可最後他廣博的學識並不能讓他幫助建文帝穩固皇權。】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此時還沒有見過方孝孺。但他已經大致瞭解了此人,學識淵博,適合當一位大家。卻並不適合輔佐皇帝。
浙江浦江縣。
方孝儒看到神蹟中對自己的評價,陷入了沉默。
事實勝於雄辯,事實就是他的判斷是錯的,沒能爲建文帝挽救危難局面。他確實還不夠。
他還需要在學堂繼續深造嗎?椅子上的宋濂顯然看出了他的心思,輕聲道:“你熟讀百家經書,不比我差,現在需要的是去看、去聽、去應用。”
當看到神蹟中朱元璋讓方孝孺做了漢中教授。
宋濂那緊繃的眉頭才鬆了起來,“往後你在官場怕是舉步維艱,但萬歲心胸寬廣,自然,不會讓你連教授都沒得做,你的學問日後着書立,成爲一方大家也算不白來這世間走一遭”
方孝孺點零頭。他明白未來入官場恐怕都沒可能了。着書立對他而言,未嘗不是一種最好的結果。
【到忠與能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永樂十六年考中進士的于謙。】
【明朝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戰敗被俘虜。有不少人提出了將都城南遷。是于謙站了出來力挽狂瀾以南宋爲由駁回了南遷的請求。服了大部分人繼續堅持。並大力推薦英宗之弟朱祁鈺登基。】
【穩固民心後,他以身作則,處理糧草,部署部隊,親自督戰,率領二十萬大軍列陣京城九門之外,讓瓦剌的大軍不得前進半尺。】
【最後他們挾持英宗求和想分割大明的疆土,被于謙以社稷爲重,君爲輕拒絕。這一系列行爲可謂是爲大明力挽狂潮。爲大明續了幾十年的壽命。】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八年後明英宗復辟,于謙被殺。他是能臣嗎?是的。他爲大明續命百年,他是忠臣嗎?當然也是。只可惜,他忠於的是整個大明,只有胸懷更加寬廣的君王才能接納他,朱祁鎮,顯然不校】
明朝,永樂十六年。
朱棣看到他的子孫被俘虜了,這可不是打了敗仗,連皇帝本人都被俘虜。
歷史上,除了宋朝那幾個皇帝恐怕就剩他們明朝朱家了吧。
不過按照當年排的順序,想到這裏他當即眼前一黑。好不容易緩了緩睜開了眼,怒聲道:“朱瞻基你的兒子教育的可真好!”
朱瞻基也想到了,急忙跪下告罪:“是兒孫不孝,沒能教育好子孫,丟了我大明的顏面。爺爺,您現在可不要動怒,氣大傷身啊。”
朱高熾則想到這樣的人才一定要早早地收到手下!
同時,他也注意到了有人想要南遷,只可惜神蹟中沒具體是誰,否則,今晚上就可以解決掉這個隱患了。
接下來讓他們爺孫三人沒想到的是,朱祁鎮居然還復辟了。
朱祁鈺去哪兒了?他爲什麼會同意?而且復辟後的第一件事不是獎賞于謙,居然是殺了他。
這下朱瞻基也有些埋怨自己那未出生的兒子了,你是皇帝啊,這點容人之心都沒有嗎!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