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可惜神蹟沒有透露未來自家兒媳會是哪
至於政策問題,雖然神蹟說了很好,但歷史上的好政策多了去了,他大漢可與大唐不盡相同,每一項政策的實施都與當時的情況相結合才能成功,亂用只會導致更大的混亂!
因此,相關政策他必須與羣臣再細細商量,仔細考慮才能施行!
他沒考慮好前。任何地方不能擅自行動!——
漢朝,乾元年間。
漢文帝劉恆在心底盤算了起來,第七代皇帝,而自己是第五代皇帝,那麼也就是自己的孫子,劉啓的兒子!
劉恆喃喃自語,自己的好孫子未來徹底爲大漢一雪前恥!自己當然是希望他能夠早早出現。
這可惜神蹟沒有透露未來自家兒媳會是哪位?
不然他選擇就給太子定下婚約,讓他們早早成婚!
【天可汗的稱號並非只是對李世民征戰四方的功績的歌頌,更是李世民對待各族歸附後,表現出衆人平等的態度後,各個異族真心的臣服與崇拜。】
【他們願意爲了這個待他們如一家人的天可汗一起奮鬥。】
【同時,這些人也成爲了唐朝極大的組成部分,在唐朝的各項政策當中佔據了極爲重要的比例,立下了汗馬功勞。】
【甚至還有阿史那杜爾和契苾何力在後來李世民駕崩後,還向唐高宗請求,希望可以與李世民一同殉葬。】
【後在唐高宗的勸說下,方纔罷休,最後二人去世後,唯一的遺願便是希望可以陪葬李世民,最終也被允許,使其陪葬昭陵。】
——
漢朝,元狩四年。
霍去病對於李世民任用外族人的行爲其實是非常贊同的,要知道他多次出擊匈奴,隊伍裏其實是有不少匈奴人一同作戰的。
只不過,能有幾個皇帝可以真正做到將他們一視同仁
劉徹心裏也清楚,他自然也是有這個心胸的,霍去病的情況他怎麼可能不瞭解,只要他們肯忠心於大漢,他自然也會給他們一處容身之地,倘若爲我大漢立下汗馬功勞,朕自然也不會吝嗇金銀錢財、乃至加官進爵。
況且不止李世民和他自己,哪怕是之前明成祖朱棣在靖難時期,不也有幾個蒙古將領在追隨他?
看來一個成功的皇帝,首先要做的,便是有一顆廣闊的胸襟啊!——
宋朝,開寶元年。
趙匡胤沉默着神蹟,確實他做不到像唐太宗這般放開手段,大肆地任用異族,哪怕他們確實忠心。
因爲終歸是人心隔肚皮,倒不是他沒有唐太宗的胸襟,只是沒有唐太那般把控人心的能力,更沒有唐太宗那般的軍事才華兜底!
同時,從他當年杯酒釋兵權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他並沒有唐太宗那能夠做到和臣子們相合的本事。
再加上自己的底氣確實也沒有那麼足,終究是有心而無力!
趙光美嘆息道:“盛唐時期,可是有着任節度使八十五人,中書二十三人的輝煌紀錄!”
要知道盛唐可沒有什麼虛假官職!
一個個都是實打實的頂層文武官員,即便如此,數量都如此之多,更別提中下層官員了!
甚至那些沒有記錄當時的私兵!
如此強大的時代,私兵怎可能少!
當真是盛世大唐啊!
【其實,在李世民身前的最後一次親征,之所以能夠被世人銘記,特殊性也不是這場戰爭本身,而是李世民。】
【國力極其強悍,有才幹的將領更是層出不窮,除非天現異響,否則唐軍沒有失敗的可能。】
【高句麗在南北朝時期就一直心懷不軌,曾多次挑撥中原的鬥爭,希望通過多次對中原的不同勢力進行拉攏、分化、打壓,來讓中原始終呈現分裂的姿態,無法完成持續的統一。】
【而中原的不統一,就意味着實力難以凝聚,而無法團結大隊中原自然無法對高句麗造成威脅,以此便可維持着自己在遼東和朝鮮半島獨一無二的地位。】
【在隋朝完成統一後,高句麗就立即向向南方的陳朝稱臣,並且想聯絡北方的突厥對隋朝進行打壓。】
【高距離所做的這些無非就是爲爲了將自己的地盤穩穩地抓在自己手中,保持絕對的獨立性。】
【然而他卻忘了,它的地理位置是多麼的特殊,它的位置已然註定了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原王朝,會放任這種重要的地方,不將其掌握在自己手裏。】
——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雖然面露疲憊之色,然目光依舊炯炯有神。
“諸位且看,神蹟也說肯定了我的想法!所以就是我說的,高句麗是必然要打的!”雖然神蹟肯定了自家皇帝的想法,但頂着李世民的目光,依舊有人開口。
“微臣以爲,神蹟雖已證明高句麗有大用,然此番征討仍需從長計議,不可勞民傷財。”開口的自然有又是魏徵。
李世民嘆了口氣,這種事情他自然是清楚,只是想把時間提前一點,神蹟的出現讓他覺得自己的時間是越發的不夠用了起來。
就連楊堅和孤獨伽羅都覺得有了問題,那他這個當事人自然不可能察覺。
自己這些年來的不斷征戰、在外拼殺終究有着不小的影響。
身體各處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問題。
雖然,近些年來小毛病發作做的並不是很頻繁,但終究還是有很大影響。
拖得久了,自己身體還能撐得住嗎?
況且神蹟剛剛也僅僅說到了正二十二年,那麼按照自己的性格,只要還活着就沒有理由停下繼續征戰,因此,恐怕他自己也就到貞觀二十二年了。
所以他必須要儘早做準備纔是!
【李世民的光芒從長安開始籠罩了各地,正如西北開遠門石碑上的那句話:從此往西而去,九千九百里,皆爲唐朝領土,凡唐朝所屬皆可在此安心行走。】
【李世民的輝煌歷史永遠都留在了貞觀二十三年,然而唐朝的輝煌還在不斷上演。】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病危駕崩於翠微宮。】
——
唐朝,貞觀年間。
長孫皇后緊緊的抓住了李世民的手臂,聲音已然有些哽咽。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