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這個聰慧的小子日後竟能出這等的荒
【你沒聽錯,安祿山在繼二地節度使後,李隆基再給了他一地的節度使之職。】
【安祿山本身能力出衆,心思細膩,機敏多變,始終能夠做出種種讓李隆基安心的表現。】
【讓自己的長子迎娶皇太子之女,進一步加深與李隆基皇族宗室的聯繫,並且自己始終留守長安,除非皇帝親自下令,自己絕不會外出長安。】
【在朝政上,更是時刻恪守種種規矩,但凡軍機方面的事情,自己一概不參與、不表態。】
【這一頓組合拳下來李隆基對安祿山的信任直接來了個超級加倍。】
【而楊國忠則多次進言安祿山謀反之事,無論出於私心,還是他真的有所察覺安祿山意圖不軌,但這個結論無疑是他一生中做的最爲正確的一次。
【只可惜,他一生中多次欺上瞞下都被李隆基信任,而偏偏這次的正義之舉,卻並沒有被李隆基信任,可謂是造化弄人。】
【於是,安祿山決定以。一:此乃上天助我,如此大好時機,怎能不反?】
【二:當謀以後動,再觀察觀察,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
【三:陛下待我恩重如山,我怎可能起兵謀反?】
——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此刻臉色通紅,他只覺得神蹟似乎在狠狠地扇他自己的臉。
這種選項需要他選嗎?
這分明是在嘲諷他!
不對,或者說是在嘲諷李隆基!
但那也是自己的後人,後人沒有教育好,愚蠢到這種地步,他這個先祖自然有很大的責任!
還能怎麼選?
安祿山那種人會突然間回心轉意?
不再抱有禍心?
不打算反叛了?
話本故事裏都不敢這麼寫!
你說他不打算反了?
狗都不信!
倘若李隆基在自己面前,他真想狠狠地扇這個曾孫兩巴掌,看看他到底是怎麼做的?
這真是他李家後人?
怕不是被調包了吧!
安祿山的長子娶了皇太子之女又如何?
這和他自己有什麼關係?這種小人一狠心起來,這點聯姻關係能束縛住他。
自己留任長安又如何?
他可是三地節度使啊!
再加上自己一直留任長安,積攢下來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你雖然是皇帝,可怎麼敢如此疏忽大意?
換誰來,在長安位居高管,經營多年,去傳個消息、靠着三地不斷積攢實力很難嗎?
他是明真想把李隆基的腦子給洗一洗,看看是不是鏽住了,平時提防自己的親兒子都提防得那麼緊,面面俱到、一應俱全,絲毫意外都沒有。
怎麼到了外人這裏就和失了智一樣,就是想不起來還有個亂臣賊子呢?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從范陽起兵,聲稱楊國忠欺上瞞下、把控朝政,國家危在旦夕,以清君側的名義聯合突厥、契丹、室韋等遊牧民族共同出兵,號二十萬大軍,前往長安。】
【隨着消息紛紛傳來,李隆基起初還不敢相信,安祿山那麼老實一個人怎麼可能謀反?足足過了數日,十幾批人馬紛紛上報安祿山起兵謀反,李隆基纔在震驚和自我懷疑當中確認了相信了安祿山造反之事,開始處理反叛問題。】
【他任命李瑛、李琬爲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爲副元帥,封常情爲范陽節度使,共同率領大軍討伐安祿山,平定北方。】
——
唐朝,貞觀三年。
軍神李靖嘆了口氣,此時他已經不想說了。
伱李隆基畢竟是正統,同時又有着諸多要塞可以堅守,爲什麼不先防守住,等到安祿山糧草耗盡、軍心動搖,各地兵馬紛紛前來援助之時,再聯合大軍一舉反擊呢?
爲什麼不能學學你的祖先李世民!
之前明明還學的有模有樣,開元盛世都出來了,後半生怎麼就糊塗了呢?
【李隆基在京城給的兵馬只能說不到萬餘人,因此,高仙芝等人的第一步便是在洛陽募兵,雖然得到的只是長久沒有進行府兵制培養的基本無戰鬥經驗的普通百姓,但有總比沒有強。】
【然而質量上的差距確實是硬傷,他們聲勢浩大,卻依舊戰敗連連,安祿山十二月便攻入了洛陽。】
【這樣的情況下,高仙芝等人決定採用防守戰略,堅守潼關,等待時機。】
【這時候李隆基決定。】
【一:催促二人儘快出兵。】
【二:相信身經百戰的二人,讓他們自行解決。
【三:聽信監軍的讒言斬殺二人,重新排派遣新的將軍。】
——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雙目無神的看着前方,明明是這大殿他上朝多年,看了多少遍,可此刻卻恍惚的什麼都不認識,彷彿極爲陌生般。
這是何處?
我又是誰?
此時的李世民感覺自己理解了當初的宋太祖趙匡胤。
他看到趙光義的種種操作後,想必也得如自己這般心情吧!
在這種極度混亂的情況下,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用哪一隻手選擇了第三個選項。
武周。
就連這位大名鼎鼎的女帝也是被震驚到了,從最開始的慵懶坐姿到現在的正襟危坐。
就是爲了好好的看看這個年青版的李隆基。
以前她怎麼沒看出來,這個聰慧的小子日後竟能出這等的荒唐之事!
年輕版的李隆基被女帝盯得瑟瑟發抖,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
他也完全不明白,晚年的自己是真的貪圖享樂,長久不用腦子,所以徹底壞掉了嗎?怎麼能做出那種選擇?
【高仙芝、封常清等人先是不斷戰敗退守又退守潼關堅守不出,李隆基已然對其不滿,隨後又發生了一件歷史上極爲常見的事情,卻也是它進一步推動了大唐的衰敗。】
【監軍一再逼迫封常青等人,企圖勒索其錢財然而二人始終沒有同意,絲毫不將其放在心上。】
【搞錢的計劃失敗了,監軍便極爲憤怒,直接向李隆基進讒言,誣告二人不斷的貪污軍餉、故意戰敗,疑似有反叛之意。】
【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李隆基居然真的聽進去了!隨後在潼關將二人陣前斬殺。】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