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這個皇帝怕不是在某一天被人偷偷換

作者:拿鐵沾咖啡
第102章這個皇帝怕不是在某一天被人偷偷換掉了吧?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死死的盯着神級當中潼關的將士們紛紛跪地喊冤,邢臺上的二人即便盔甲被卸,雙手被綁,身姿卻依舊挺拔。

  直到最後掉落地上的咕咚聲響起,腰也不曾有半分動搖,即便臉上依舊充滿了對自己到此爲止的不甘和對唐朝未來的擔憂。

  那是對自己尚未能爲大唐盡心盡力的不甘和對大唐被奸臣小人把控的擔憂。

  他們雖然到此結束,再此停下了腳步,可大唐明明還有挽救的機會!

  太多、太多的不甘,卻終究只能是不甘。

  李世民都看在眼中,也正是因此,他才萬分痛心!

  【封常清和高仙芝被斬後,李隆基又啓用了已經因病退休的哥舒翰作爲元帥,派遣他鎮守潼關。】

  【那麼,這一次李隆基又將何去何從?】

  【一:哥舒翰畢竟驍勇善戰,年輕時在戰場上計謀頻出,眼下雖已退休,但李隆基仍舊會對其相當信任。】

  【二:哥舒翰雖然能力,然而李隆基可能會因心急而催兵。】

  【三:李隆基依舊對他不信任,再三催促。】

  ——

  唐朝,武德年間。

  李淵的眼中也止不住的流出了淚水,倘若要論對大唐的感情,他李淵這個當事人恐怕是最爲傷心的。

  畢竟大唐這個國度,從最開始微末的時候,到它後來走上正軌,逐步強大起來,自己都是親身經歷過的,怎麼可能沒有深厚的感情?

  潼關他自然也是瞭解,重中之重,潼關一丟,大唐就如同被人拿捏住了手腳,極其困難。

  況且,當時就連在家休養的退休大將都被調回,大唐人才的情況也可想而知!

  年輕版的李世民雖然也痛心不已,但還在理智思考着,情況已然明瞭,李隆基面對這種亂象,已然慌亂不已,失去了理智。

  長久不處理朝政和貪圖享樂,已然讓他的能力和手段下降許多,再加上心境已亂,隨便斬殺兩位名將並不只是結束,未來恐怕還會犯下諸多不可挽回的愚蠢錯誤!

  【哥舒翰同樣是名將,年輕時驍勇善戰,爲唐朝立下汗馬功勞,而他也做出來與高仙芝、長封常清等人同樣的判斷,那便是堅守潼關。】

  【安祿山畢竟不佔據正統,一旦拖延時間長了,必然會軍心搖動、糧草不足,屆時就是他的反攻之時了!】

  【然而,安祿山等人在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可組織多次進攻後,始終不能從這位久經戰場的老將手上討到好處。】

  【多次無功而返後的安祿山等人也察覺到不妙,隨後決定暫時後撤,隱藏起來,再讓下屬帶領諸多老弱病殘人士前往埋伏在下陝縣。】

  【這個方法自然沒能迷惑到久經沙場的哥舒翰,然而,他卻忘了李隆基也在關注着這場,沒能誘惑到這位老將軍,卻釣上了一個晚年皇帝。】

  【十五年五月,李隆基得知安祿山撤軍的消息後,強行下令讓哥舒翰出兵收服陝縣等地。】

  【雖然哥舒翰多次上書,首先闡明瞭自己的作戰計劃,表明此次撤退是安祿山的埋伏,貿然出兵只會帶來嚴重後果。】

  【然而哥舒翰的嘔心瀝血的上書,沒能打動李隆基。】

  【李隆基卻懷疑安祿山只是爲了自保,年老的他莫不是失去了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勇氣?甚至不敢主動出擊?又或者他也想謀反?】

  【種種猜測下,李隆基開始對其極爲不滿。】

  ——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對於李隆基的腦回路極其不解。

  爲什麼每到這種關鍵時刻,此人就像是犯病了一樣,神志不清,胡亂作爲。

  雖然同樣的皇帝,他清楚李隆基並不是看不出來,安祿山撤退可能是陰謀,他只是想借此機會看看老將軍是否還聽話。

  可你也不看看,現在都什麼時候了!

  這是適合測試的時機嗎?

  一個不慎,就有滿盤皆輸的可能啊!

  就算是因爲之前貪圖享樂而眼光有所下降,看不清局勢,可這種關乎國家和自身性命的大事,爲什麼不能再慎重一些?

  之前對皇子們那般小心提防,卻對大臣們不管不問,沒有絲毫警惕之心,當初放權的時候,明明還想着將權力握在手中,結果後來怎麼就糊塗了呢?

  居然還出現安祿山三地節度使的操作。

  這也就算了,忠臣紛紛懷疑坑害,奸詐小人倒是聽信,看重,讓他們權傾朝野。

  就是這樣的人開創了開元盛世嗎?

  這個皇帝怕不是在某一天被人偷偷換掉了吧?

  【哥舒翰被逼無奈,他可不想走上封常青等人的老路,再不出兵,他就要被李隆基問斬了!】

  【於是,哥舒翰令軍出關,小心謹慎的前行,然而果不出所料,唐軍慘遭埋伏,數萬人,戰死沙場,逃回潼關的不足萬餘人。】

  【初九,安祿山等人徹底攻佔潼關,哥舒翰等人拼死反擊,撤退至關西,意圖繼續抵抗,他派人去張貼榜文招攬士兵,想要重整旗鼓,奪回潼關,守住大唐殘餘的輝煌。】

  【然而,他的夢想最終卻是被破滅了,他的幾位手下投降了安祿山,回到他身邊也不過是爲了將他們這羣最後的將領一網打盡。】

  【最終,哥舒翰等人被俘,潼關徹底失守。】

  ——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恍惚間感覺自己不是在看唐朝的未來,而是在看當初的宋太祖。

  一樣的聽信讒言,一樣的任用小人,一樣的驕傲自大、胡亂指揮。

  種種問題之前從未爆發,可一旦出現,卻是直接將大唐徹底從盛世推向了衰敗。

  長孫無忌同樣不解,地方節度使先是掌握了軍隊,又掌握了財政,隨後還可以進行糧草調動,甚至你還給了他地方募兵的權利?

  最後還讓安祿山一人兼任三個節度使?

  他真想問問李隆基,哪怕是你打算全力扶持太子登上皇位,也不會給他如此多的權力吧。

  安祿山又究竟是伱的什麼人?

  到底姓安的是太子還是姓李的是太子,竟然得到你這樣的愛戴!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