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到了最後都捨不得拼死一搏,這種人

作者:拿鐵沾咖啡
第119章到了最後都捨不得拼死一搏,這種人怎麼可能成功。

  【因此,關於商業制幣上的種種開放措施,到了武帝劉徹時期便被禁止。】

  【對於人口的恢復,劉恆還做了一些措施,那便是刑法。】

  【劉恆取消了自古以來的一人犯罪,全家遭殃的連誅律法,同樣還廢除了肉刑等種種來源自於秦朝的嚴峻刑法。】

  【劉恆在位時,他認爲這些法律沒有存在的必要,恰好當時發生了“緹縈救父”事件,於是劉恆乾脆廢除了肉刑,用其他刑罰代替。】

  ——

  宋朝,開寶元年。

  緹縈救父的故事可是隨着劉恆廢除肉型的舉動流傳史冊,眼下朝廷當中的官員們哪個不知?

  ——

  明朝,洪武年間。

  朱元璋臉上已然有了不痛快之色:“簡直是胡鬧!”

  作爲出生最平凡的皇帝,他對於法律和刑法的認知自然也是極爲樸素和純粹。

  制定刑法,自然是爲了讓人引以爲戒,絕不敢觸犯法律。

  倘若刑罰輕了一些,極可能無法起到威懾作用,屆時天下將大亂!

  而對於朱元璋的觀點,在場的諸多朝臣皇子紛紛默不言語。

  他們可從沒有指望自家萬歲爺在這方面可以得到改變,會有這種妄想的,根本不可能出現在這座大殿當中,早就不知在哪個犄角旮旯了。

  ——

  秦朝。

  嬴政敏銳的注意到了制度問題,居然又是繼承秦朝制度?

  漢朝繼承了秦朝的制度到底有多少?

  郡縣制、分封制顯然是用了,中央集權、官制等等也都已繼承。

  可畢竟胡亥上位後,之所以能把大秦那麼快的推向毀滅,與各項制度的不完善也是有很大關係的。

  因此,漢朝繼承的諸多制度顯然也需要改進。

  劉恆爲了制工程程集團所封的諸侯王,無論同姓還是異姓,都必須儘快處理掉,否則拖到往後,造反的藩王還會只有一個劉興居嗎?

  顯然不可能,屆時倘若皇帝式微,天下恐怕又將陷入戰亂之中。

  嬴政有些期待起了神蹟接下來的內容,倘若劉恆能在此時找出更加合適的方法,他大秦是不是也能得到一些啓示?

  要知道,神蹟中的方法可是被驗證過的正確答案!

  【雖然劉恆分封諸侯王抑制了功臣集團,最終將權利握在自己手中,但不可否認的是,自漢朝建立以來,始終有一片陰影籠罩着大漢劉邦。】

  【對於漢家天下的安定,諸侯王的存在始終都是一個威脅。】

  【而劉邦本人在漢初穩定後便不斷的削減異姓王,呂雉執政期間,同樣在削弱異姓的諸侯王。】

  【而劉恆則是通過提拔劉氏諸侯王來對抗異姓諸侯王,削弱其勢力。】

  【但即便如此,幾代人不斷努力,還是不斷出現了反叛的諸侯王。即便他們的反叛往往被快速鎮壓。】

  【但自此之後,每年始終都有諸侯王發動大大小小不同的叛亂。】

  【六年,劉邦最小的兒子淮南王劉長再度起兵。】

  ——

  漢朝初年。

  劉邦反而目露好奇之色,不是對劉長的起兵,而是此時的劉長尚未誕生,他還他對於自己這個還沒有出生的最小兒子,顯然無比好奇。

  這個劉長會是什麼樣的性子?

  造反又能打出什麼樣的戰果?

  作爲一個老父親,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兒子每一個都極爲出色,即便是造反也必然要取得巨大的戰果!

  可同樣作爲大漢的創始人,他自然不希望朝廷內部紛爭持續擴大,最終威脅到劉氏的江山,因此長還是儘早被劉恆拿下爲好。

  但想來之前神蹟也說了,明太宗朱棣是歷史上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想必劉長是鬧不起大亂子的。

  ——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冷笑不已,此時他已然得到了主父偃的進言,開始實行推恩令。

  諸多諸侯王已然無法對他構成威脅,時間拖得越久,就對他越有利。

  但看到藩王之亂,他依舊想起了自家父皇劉啓在位期間,不斷鎮壓的叛亂,心情極差。

  【劉恆登基之後,劉長起初其實並沒有反叛之意,他是劉邦最小的兒子,他是不被重視的兒子,二人之間又是親兄弟,因此較爲親近。】

  【於是,劉長在劉恆登基之後,便日漸放肆,有了諸多驕縱不法之舉。】

  【而劉恆由於念及劉長,是自己的手足兄弟,總對他多有寬恕。】

  【然而,他的一次又一次的寬恕,反而讓劉長起了更大的野心。】

  【六年,劉璋與四蒲侯柴屋之子柴其商議,策劃四十輛大車在谷口縣起兵謀反。】

  【然而還沒等他正式發動,便被朝廷察覺,派人將劉長召至長安。】

  【丞相張蒼等人上書,請求嚴懲劉長,以效敬尤。】

  【劉恆不捨,可隨着衆臣不斷上書,劉恆終究無可奈何,廢除劉長王位,讓他的妻妾隨他前往蜀地。】

  【然而,劉長在前往蜀地的半路便絕食而死。】

  ——

  漢朝初年。

  劉邦看着神蹟當中最後悽慘的結果,雖然心有遺憾,卻總算是放鬆了。

  能看到劉恆親近兄弟,不捨得劉長那些內容,當真不錯。

  無論他對於劉長心中到底有多少兄弟之情,可他面前的種種措施已表現的足夠好了。

  大漢推崇孝悌之道,劉恆能做到這個份上,已然爲天下人做了極大的表率。

  ——

  明朝,永樂年間。

  朱棣對於這些造反的藩王則是相當的不屑。

  合作都不會找正確的人,聯絡人手更是錯誤頻出,最後連情報都保管不好,讓朝廷提前發覺,甚至到了最後都捨不得拼死一搏,搏出一線生機,這種人怎麼可能成功?

  雖然他覺得自己的大明在自己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各地的藩王也都在掌控之中,完全沒有造反成功的可能。

  但即便如此,他還要加強對藩王的管理,免得鬧出什麼亂子。

  畢竟即便藩王無法造反成功,但也有可能對他的大明造成極大的損傷。

  同時,在後世也必將留下不好的名聲,無論是他還是大明。

  君不見大唐後世就留下了“優良傳統”的歷史!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