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自己又何必着急,亂了自己的步子?
【劉長死後,劉恆將他按照列侯的禮儀下葬,封其子劉安爲高陵侯。】
【然而,這件事情卻並沒有結束,在有心人的傳播之下,民間關於劉恆與劉長兄弟不能相容的歌謠和流言傳播了起來。】
【十六年,劉恆將劉長的三子同時分到了厲王的封地,讓兄弟三人共享。】
【而在這期間,賈怡再度進言。】
——
唐朝,貞觀年間。
諸多羣臣對於賈怡顯然並不陌生,雖然他們目前還不知道之後會有一個名爲王勃的天縱奇才之人寫下流傳千古的滕王閣序,其中將會提到賈怡。
但飽讀詩書的他們自然也在史書當中瞭解過此人。
長孫無忌道:“文帝雖然未採取賈怡的建議,但觀其將封地一分爲三的舉動,也未必沒有認同賈怡的意思在其中。”
【這賈怡又是何人?有人說,文帝時期,可當宰相者唯賈太傅一人。也有人認爲漢朝之儒,唯賈怡一人而已。】
【關於賈怡的種種政論觀點,無論是哪一方派系的人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高祖七年,賈怡生於洛陽,後師從張倉,劉恆登基後被徵召爲博士,一年後便因受到劉恆的看重而被破格提拔爲太中大傅。】
【他曾上書劉恆,建議重農抑商,重視生產,安定民生。後來又勸誡劉恆要儘早準備禁止私鑄貨幣,禁止百姓私自開採銅礦、農業、魚業、鹽業等制度,以免貨幣混亂、經濟動盪,國家財富被有心人利用。】
【同時,他還建議劉恆爲漢朝確立新的禮制,以取代秦制,這也將作爲漢朝流傳到後世的一大特色。】
【這些內容,絕大多數被劉恆所採納,雖然也有些沒有被劉恆聽進去,但實際上也被漢朝之後的君王所應用。】
——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此時的賈怡已然在朝廷上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即便沒有得到極大的重視,但他的政治主張已然交給了劉恆,並讓劉恆有了極大的收穫,也急爲看着此人。
大殿當中,劉啓認真地看着劉恆,開口詢問道:“父皇,您對於賈太傅的大多建議是認同的吧,哪怕是那些看似不認同的觀點!之所以不採取是時機不合適嗎?”
按照他對於自家父皇的瞭解,神蹟當中賈怡的諸多觀點不可能不認同,而劉恆之所以採取,恐怕另有用途。
劉恆揉了揉他的腦袋,露出了那平易近人,又不失分寸的微笑:“有些事情,還是需要你來完成的。”
但他自己顯然也清楚,對於當下的情況,有些東西並不適合。
而自家的太子也是足以託付重任的存在,自己又何必着急,亂了自己的步子?——
漢朝,元狩四年。
看着神蹟當中賈怡的進言,劉徹不由得佩服起了這位賈太傅。
不得不說,自己禁止私鑄錢幣確實如他所料。
自己當初一而再再而三的規範貨幣,爲此,自己可是費了好大力氣,反反覆覆地進行改革。
但凡私鑄貨幣之人,全部處以死刑的處罰。
並對銅礦、銀礦、等諸多礦產全部嚴加管控,再加上他多年以來積累下來的威望,才達到了徹底廢除的地步。
說到底還是利益問題,私鑄錢幣所帶來的利益已然形成了一個穩固的聯盟集團,這種情況下,想要將其徹底根除,必然要從多方面下手,賈怡建議提前準備不無道理。
——
漢朝初年。
劉邦倒是有些嘆息,從這幾段話可以看出,賈怡的能力顯然是有的,並且很高。
只可惜,有才能並不代表着可以得到重用。
懷才不遇之人,歷史上可謂數不勝數,雖然說的很有道理,但他的發言過於激進,爲時尚早。
恐怕劉恆當時的朝堂環境並不能很好的容納下他,屆時未來他又將何去何從呢?
【劉恆在位期間,漢朝雖然實行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民間的矛盾得到了緩解。】
【然而,在劉恆看來這依舊不夠。】
【賈怡年少成名,自然對中央與地方的事情也有着獨到的見解,他建議讓所有諸侯王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這也是後來周勃被要求帶頭作爲表率,迴歸封地的起因。】
【劉徹同意這個政策嗎?他自然是同意的,這種諸侯王相關的事,他也想盡早解決。】
【於是他調動種種明裏暗裏的手段,終於將周勃等人送回各自封地。】
【同時,他還想要讓賈怡領受公卿之職,然而卻被周勃等功臣集團反對,認爲他年少初學,若獨自專權,恐會亂世不已。】
【於是,賈怡的升官之事情被一再擱置,之後更是被外放爲長沙王太傅。】
——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看着神蹟再度播放了自己當年的種種操作,劉恆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他自己就是藩王登基,怎麼可能不對這些藩王有所防備,自己再讓他們繼續留在長安?
要知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至於賈怡,他顯然已經因爲過分激進的話語被功臣集團所盯上了。
倘若自己再給予他高位,豈不是會有更多的奸詐小人在暗中對他伺機報復?
他畢竟是年少成名,政治手段終究差些,恐怕難以招架,自己將他外放,不過是爲了保更好的保護他,過幾年他自然會將其召回長安。
況且,將其外封爲長沙王太傅,在使其遠離漩渦,保護他的同時,自然也有着磨礪他一番的意思在其中。
——
秦朝。
嬴政感到了些許糟心。
一個小小的匈奴,居然讓一個王朝歷經數代人才恢復過來。
這個對手究竟有那麼強嗎?
【賈怡就這樣被外放,成爲了長沙王太傅。三年後,賈怡又被劉恆召回長安。】
【二人於深夜探討鬼神之理,最後得到劉恆極大的讚賞。】
【可劉恆雖然極其欣賞其才華,卻沒有將其重用。】
【然而,就在這一年,也是劉長反叛的一年,因此賈怡再度提出觀點,諸侯王必須儘快處理,因爲他們疏者必危,親者必亂。】
【與中央關係疏遠者,蘊藏危機,與中央關係親近者,企圖叛亂。】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