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還有這種小妙招,他也是學到了。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恆從中感覺到了不妙的氣息,他並不在意劉啓會對諸侯王動手,他擔憂的是劉啓動手的時間。
一旦時間選錯,即便最後結果依舊是好的,可難免會有太大的損失,大漢實在是經不起損失了。
劉琦沉默,不得不說,劉恆此時的擔憂是很正確的,自己雖然會聽從晁錯的建議,對諸侯王動手,但時間不一定選擇正確。
【除去賈怡和姚錯外,張蒼也是一個極爲重要的人物。】
【他的關鍵並不是其政治主張、思想精髓,而是在於算數,政律曆法,以及度量衡等方面的完善的理論。】
【在算術方面,他參與了《九章算術》的修訂,自其問世以來,中原的一切算術都在這一本書的基礎上不斷推演,諸多數學成就比歐洲領先千餘年。】
——
秦朝。
雖然底下的諸多羣臣都高興不已,然而秦始皇從中嗅出了極爲關鍵的一點。
如其所言算術領先那所謂歐洲千餘年,可之後的又是何等的情形?按照以往神蹟的習慣來看,恐怕不會是什麼好結果。
【除了這些,劉恆在位期間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漢朝的外戚問題,始終是伴隨着漢朝的陰影。】
【當然,這裏的外戚指的並不止是呂家,還有後來的太后薄姬的薄家。】
【漢朝的所有外戚,其實主要分爲兩類,一類是較爲少數的自身有能力,在機緣巧合之下掌握了權力,參與了朝廷政事,掌控皇帝或者越過皇帝直接下達指令的。】
【另一類就是榮耀加身,加封了爵位的,但並沒有多少實權。】
【那麼,薄家是屬於哪一種呢?】
【要知道,在之前大臣們選用劉恆之時,其根本原因就是薄家無甚勢力,乖巧不惹事,因此,當薄家真正成爲外戚後,自然而然的變成了第二類。】
——
漢朝初年。
劉邦一邊思考算學上的問題,一邊看着伴隨着整個漢朝的外戚問題。
對於外戚始終伴隨着整個漢朝的問題,他並不在意。
皇帝和皇后乃至皇后的孃家人之間自然是不可能割捨的,皇帝的諸多勢力來源也與外戚有着很大的關係,而且他們的利益都是互相綁定的,因此這有什麼好說的?
在劉氏遇到危險的時候,外戚就是指最後的一道屏障,但按照神蹟所說,這薄家真的不如呂家。
不僅沒能出個呂雉那般的人才,而且還被神蹟點名爲了仗着受寵,炫耀權勢的人。
——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恆和旁邊的大兒子都對視了一眼,對於他們而言,呂家、薄家都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他們在意的是薄家日後成爲了仗勢欺人的一個典型。
雖然沒有不動搖他們皇帝的根本權利,囂張一些也無妨,很多時候外戚的作用可不止這些,但同樣被神蹟點名後的一段日子裏,薄家恐怕難有好日子了。
【薄家和劉恆的關係自然是不錯的。】
【一方面是劉恆早年間不受劉邦重視,母子二人相依爲命,感情深厚。】
【另一方面,劉恆在登基時曾派出了舅舅薄昭去探路,從這也能看出他對薄家的信任程度。】
【然而,隨着後來薄昭收了周勃的大筆賄賂,幫周勃說話,將事情傳到薄姬耳中。】
【雖然有着劉恆的默許,但薄昭的種種肆無忌憚的行爲,也讓劉恆有些心生嫌棄。】
——
漢朝初年。
劉邦懶洋洋的躺在龍椅上,這些外戚問題不過都是小事罷了。
這薄昭雖然忠誠於劉恆,卻是不夠聰明。
劉恆如此的相信自己的這個舅舅,自然是希望他能夠堅定的站對自己,幫自己抗衡功臣集團。
可他作爲外戚此時卻收了周勃的賄賂,幫他說話?
這不是站隊功臣集團的立場了嗎?
即便當中有着劉恆授意的可能,但最後的結果到底是不合適。
再加上當時劉恆追求節儉,你薄昭身爲皇帝的人,居然大肆收受賄賂,這讓他這個皇帝臉面上又怎能掛得住?
【劉恆在入京那一刻起,就不斷調整自己,時刻謀劃,做了種種準備,留下諸多後手,最後的結果也證明了他是一個極爲合格和優秀的皇帝。】
【可薄昭卻依舊是薄昭,他沒能跟上他這個外甥的腳步,即便後來被封爲了軹候,依舊沒能摸清楚劉恆的本質。】
【他沉醉於天子的舅舅身份當中,一味的將劉恆當做自己的外甥,反而忽略了天子的身份纔是劉恆最需要維持的。】
【十年,薄昭幹了一件大事,他殺了朝廷的使者。】
——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深有同感,作爲大漢的天子,掌握了整個大漢的所有情況和方向,自然就不是如果民間那般,幫助親人。
成爲了皇帝后,反倒是需要自己向皇帝這個位置靠攏,天子的一切言行舉止都要爲政治需求而服務,爲天下百姓做表率。
對於這一點,劉徹從登基那一天起就有了相當強的意識,並且感到無比自豪。
從他登基到如今,他始終貫徹着自己的主張,一直在爲大漢的強盛而努力,要是天子有一天也如民間親族一般徇私舞弊,那纔是一個王朝的不幸。
——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也搖了搖頭,這種事情,身爲天子怎能徇私舞弊?
你薄昭將其私自殺害,雖然是親族關係,但依舊有着不將天子放在眼中嗎,意圖挑戰天子威嚴的嫌疑。
只能說薄昭認不清形勢,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身份和能力不匹配,勤奮又不足夠,哪怕劉恆對他很是偏袒,最後也只得慘淡收場了。
【這件事情後果並沒有多少嚴重,但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這涉及到了顏面問題,劉恆不可能如此輕飄飄地揭過去,但他選依舊選擇了給薄昭一個體面。】
【他並沒有選擇直接下令抄了薄昭的家,反而是讓大臣們陪薄昭喝酒,暗示薄昭去自殺,然薄昭雖然看出來了,卻並不願意接受。】
【於是,劉恆幹了一件後世極其有名的事情,他派羣臣穿着喪服前往他住的地方給他哭喪。】
【薄昭沒有辦法了,他知道自己這下真的非死不可了,於是選擇了自殺。】
——
漢朝初年。
劉邦這次真的笑了,劉恆這小子當真有他的風範。
居然還有這種小妙招,他也是學到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