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日後居然還想要越線,你腦子呢?

作者:拿鐵沾咖啡
第128章日後居然還想要越線,你腦子呢?

  宋朝,開寶元年。

  趙匡胤細細回顧了一番漢初的幾位皇帝,不得不再度嘆息一聲。

  漢家天子在政治方面極具才能,漢朝的幾位君王,無一不是政治嗅覺極其敏銳,一舉一動都把握着關鍵,極具政治色彩。

  他們冰冷的呼吸,理智的審視大局,根據種種情報,再做出一系列的行爲和決定,不摻雜絲毫的感情,實在是太過理性了一些。

  當然,趙匡胤並不是覺得漢家天子們冷酷無情,沒有感性的一面。

  他們當然也有偏愛和厭惡,也有縱容和警惕。

  可當落實在政治需求方面的時候,他們發現有些人無法滿足時,無論原先對這個人有多麼的偏愛或者厭惡,全都會統統停止。

  哪怕是自己成了皇帝,他也不能保證自己絕對不會被情感因素左右,能夠做到像漢家天子那般,如此的理智。

  再看看大宋之後的皇帝,恐怕一個比一個意氣用事。

  可爲什麼人家漢初的皇帝就能個個都是頂尖,自己就那麼拉誇?

  不理解啊!

  【薄昭死後,劉恆讓其子繼承軹候之位,隨後薄家的軹候職位幾經輾轉,於武帝建元二年因罪免除,至此,薄家的外戚之路徹底結束。】

  【當然,薄家並不是唯一一個看不清朝廷局勢,揣摩不懂皇帝心意的家族,薄昭也不是第一個或者最後一個做出許多有失分寸的舉動,越過了皇帝心中的線,結果被幹掉的舅舅。】

  ——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恆不覺得自己的行爲有什麼問題,就連神蹟也並沒有過多指責他,而是極爲客觀的陳述了利害。

  自己是有着種種緣由才痛下殺手的,不曾違背過自己仁慈的名義。

  按照神蹟所說,恐怕他大漢往後與外戚的鬥爭恐怕會更加激烈。

  但劉恆依舊不以爲意,太子劉啓也同樣沒有將其放在心上,父子二人只關乎大漢的未來發展,外戚問題?

  皇帝是不可能沒有外戚的!

  最起碼大漢的朝廷上是這樣,這也是所有人的觀點。

  就算有一些副作用,但它的作用也遠遠不可替代。

  ——

  唐朝,貞觀年間。

  長孫無忌樂呵呵的看着漢朝的故事,薄昭被幹掉了,那得怪他自己幹不了大事,又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皇帝的關係也不夠深厚。

  可偏偏犯了大錯,這能怨得了誰?

  長孫無忌心中莫名有一股自豪,他的陛下就不會這樣對他。

  不對,甚至他根本不會像薄昭那樣做出自尋死路的事情。

  再說下一任皇帝,無論是太子還是神蹟中的稚奴,那都是皇后的兒子,都是自己的親外甥,關係怎能不好?

  李世民同樣自信滿滿,自己和舅舅關係就很好,大唐的親情關係可是極其看重的,又怎會對親人痛下殺手?

  【遠的不說,單看漢朝的東漢時期,在激烈的政治環境下,被皇帝、宦官勢力、又或者功臣集團等等錯綜複雜的勢力幹掉的舅舅們就不在少數。】

  【有的是因爲其自身與皇帝的權利有着本質上的衝突,也有的是自己分不清形勢,自找死路。】

  【被幹掉的舅舅裏,唐朝有長孫無忌,清朝有隆科多。當然,還是東漢最多,可之所以有那麼多,其根本原因還是由於東漢有着大量的年幼天子繼位,需要外戚幫忙。】

  【外戚一幫忙,權力就發生了交錯複雜,不斷轉接權利時,矛盾也會愈加深厚。】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兩人先前的默契和笑容紛紛僵硬了起來,其他人也陷入了沉默。

  爲什麼明明看的是漢朝的故事,結果突然變成了自己的慘淡人生?

  大殿裏一片寂靜,然而衆人卻通過眼神交流。

  “長孫無忌是怎麼了?他和皇后關係很好,乃至未來的天子,關係也同樣不錯,更是幫助筆下起家,一直忠心耿耿,爲什麼會突然被幹掉?”

  “不知道,咱們大唐難道也沒有什麼外患啊?”

  “別說外患了,咱們大唐連內亂都很少,再加上長孫無忌的腦子也不錯,怎麼可能會被小人坑掉?”

  “你們再看看神蹟,估計是看不清政治意圖,做了過線的事情,也就是說長孫無忌在日後做了越過了陛下心中的線的事情?”

  大臣們紛紛瞭然,都覺得找到了真正的問題。

  長孫無忌和薄昭可不一樣,薄昭只是沒有實際權力的外戚,只是享有種種榮光。

  可長孫無忌是大權在握,有着天子的信賴,他能調動的資源和力量相當之大,這樣的舅舅恐怕越線越的也不是一般的線。

  最後,皇帝的處置辦法,恐怕也唯有痛下殺手。

  大臣們想到了這些,長孫無忌和李世民又豈能想不到?

  因此,李世民又陷入了自己的親人、大臣、乃至家庭都背叛的痛苦當中。

  長孫無忌則想要到日後的自己身邊,狠狠的把他的腦子洗一洗。

  陛下信任你,你就把陛下的事情辦好,日後伱居然還想要越線,你腦子呢?

  就算關係再好,你身居高位,手中的權力那麼大,一旦有一絲越線的意圖,皇帝起了猜疑又豈會輕易放下?

  日後改朝換代之時,更是會對你戒心滿滿,擔心你篡奪大唐,到時候關係再好有個屁用?

  未來的自己腦子是糊塗了嗎?

  ——

  東漢,建武十七年。

  劉秀的心情比唐朝貞觀羣臣差了許多。

  畢竟他們一個個都只是提前知曉了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眼下可依舊沒有什麼動作。

  可劉秀不一樣,他的大漢纔是真正的如遭雷擊。

  一開始他也很不理解,爲什麼大漢會有那麼多舅舅被幹掉。

  可後來他才明白,原來是因爲有一堆小皇帝。

  可爲何爲何是一堆,而且還都是小皇帝?

  皇帝更迭的如此頻繁,其中意味自然一目瞭然,劉家人把控不了江山了!

  這樣的情況下,不出來幾個舅舅能有什麼辦法?

  等到皇帝成長,舅舅們自然也得退位,至於最後怎麼退,就是腥風血雨了。

  底下的大臣們同樣也臉色難看,對於他們而言,皇權落榜顯然是最糟糕的一種未來。

  他們不僅要擔憂大漢的未來,還要擔憂自己家族的未來,畢竟皇帝都是小皇帝,說明天子頻繁更迭,朝廷必然政局不穩。

  任何一個家族都要小心翼翼,三思而後行,否則,一旦被捲入爭鬥當中,恐怕會死的不明不白。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