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不敢言忠,只敢談孝。
一方面,孫權偷襲江陵無疑是在直接撕破了他們的聯盟,即便他們的聯盟本就不穩固,全靠利益而已,但孫權此時態度,是想要向曹操表示臣服嗎?曹操怎麼可能接受他?
要知道,之前天下混亂時曹操有心胸接納敵人,可他臣服後,自己必然難以支撐,曹操統一天下後,怎可能放任最後的敵人在自己身邊?
最後偷襲就算了,居然殺害雲長,讓他屍身不得保全!
——
唐朝,貞觀年間。
長孫無忌感嘆道:“曹魏多名將,而張遼爲第一,然遼能全攻,豈能無權之功也?”
在場人一愣,隨即恍然大悟,確實,別的戰役不說,這合肥一戰當真全靠孫權,倘若不是他帶兵十萬,面對千人的守將,自以爲可以輕鬆橫掃而導致警惕不足,最後士氣大散,又豈能爲後世留下一場如此經典的戰役?
乃至留下了“張遼雖病,不可當也!”的名言。
——
宋朝,開寶元年。
“雖然手段確實不光彩,但孫吳奪取江陵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地方太過於重要了。”趙匡胤感嘆道。
不守將領,則無以復襄陽,不守江陵則無以兔巴蜀,不守江陵則無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則無以固長沙。
就連諸葛孔明自己在《隆中對》中不也提到了嗎?“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也”。由此可見江陵之重要性。
只不過孫權取江陵的方式實在是太過於野蠻了一些,如此粗魯的撕破臉皮帶來的影響恐怕不是一星半點。
【隨後,曹操拜孫權爲驃騎將軍、荊州牧,而孫權則派遣使節向曹操稱臣入貢,還勸說曹操應順應天命,以魏代漢,此時的曹操決定。】
【一:拒絕,不想稱帝。】
【二:不拒絕,不接受,日後再說。】
【三:既然有人這樣勸說了,那就應該順應天意,登基稱帝。】
——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恆直接排除掉了二選項,倘若曹操想要稱帝他早就幹了,絕對不會不表明態度,那麼究竟是稱帝還是拒絕呢?
雖然孫權已然向曹操稱臣,但眼下大勢依舊是三方,再加上天子劉協還好好的活着,起碼目前還擔任着一個漢室天子的名頭。
而在結合曹操此人的性格、經歷,想必也他也希望自己身後名更加完美一些。
劉恆按下了一。
【曹操將孫權給自己的書信向羣臣展示,認爲孫權是想把自己放在火上烤,而在羣臣勸說的時候,曹操道:“吾爲周文王矣。”】
【隨後,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還軍洛陽病逝,終年六十六歲,諡號爲武王,其子曹丕分襲丞相、魏王官爵。】
——
東漢建安年間。
孫權也有些驚訝,神蹟中的那個他恐怕也沒指望自己一封書信就能讓曹操稱帝,主要還是打着挑撥的心思,但曹操居然真的就一生都沒有稱帝,掛着漢室臣子的名頭到死,如今看來,稱帝的恐怕就是曹丕了。
而曹丕一旦稱帝,自己又怎可能落後?反正他早就不打算做大漢的臣子了。
——
明朝,洪武年間。
“魏武雖以文王作比,但確實如文王一般,爲曹魏的建立鋪平了道路,而曹丕稱帝以魏代漢,雖然後來遭遇了司馬家一事,但總歸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年輕版的朱標感嘆道。
【第二年,劉協就禪位位給了曹丕,改漢爲魏,曹操被追封爲武皇帝,廟號太祖,一同被追封的還有曹操的父親曹嵩,追封爲太皇帝,後來曹操祖父曹騰也被追封爲高皇帝。】
【而隨後便是幹出了當街弒君,沒有絲毫遮掩的粗魯之舉的司馬家。】
【曹鬢的血灑滿了晉朝的土地,徹底拉開了南北朝乃至隋唐激烈鬥爭的序幕。】
——
漢朝初年。
雖然早就知道了,但即便再次聽到這件事情,劉邦對司馬家也是充滿了鄙視。
他出身卑微,做事一點都不講究,但即便他絲毫不講究,也不會這麼搞篡位啊,殺皇帝沒什麼,被廢掉的皇帝多了去了,但你不能這麼做啊。
即便真的沒有別的選擇,起碼也要想好後續的洗白方法,讓曹家的皇帝有一個體面的死法,讓自己的手起碼看起來是乾淨的。
絕不能讓曹魏的皇帝就這樣當街死亡!除非你們司馬家就根本沒想着做皇帝,只想着幹掉曹家,幹掉皇帝這個身份所有的體面,讓所有人都當不成皇帝!
——
西晉,太史四年。
司馬炎有些沉默,他也很絕望啊,事情已經幹了,這樣的死法天下也都知道了,他能怎麼辦?——
東漢,建安年間。
即是並不喜歡曹操,也並不喜歡曹魏政權的劉備和孫權等人在看到這一幕後,也有些沉默。
雖然曹氏的那一代帝王有着魯莽不惜身的傾向,但其拼死一搏的銳氣還是值得肯定的,曹鬢確實身死了,但也確實將司馬氏徹底的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不可迴轉。
想着想着,劉備還是收回了心思,曹家的終末與他又何干?
他恐怕根本沒有機會見到那一天。
還不如多多回顧神蹟之前的蛛絲馬跡,看看還能獲取什麼有用信息,經營力量,培養繼承人,最終改變他們三方爭端讓司馬家摘了桃子的結局。
——
明朝洪武年間。
朱元璋也不喜歡晉朝,冷哼一聲:“不敢言忠,只敢談孝,縱使司馬昭如何歪曲史實,那都是無法被掩蓋的一頁。”
朱棣也贊同道:“倘若是要改朝換代,無論如何,起碼都要保證自己外在形象,這要是沒搞了,那後面想作統治階級,就失去了公信力,天下百姓也不會再信任他。”
【視頻互動彩蛋:暮年驚變,終成惡龍到此結束。】
【接下來請收看語錄彩蛋彩蛋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漢·劉邦。】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