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當年龍城大捷,可是衛青的成名之戰

作者:拿鐵沾咖啡
第156章當年龍城大捷,可是衛青的成名之戰!

  漢朝初年。

  劉邦一瞬間也有些許驚訝,隨之而來的便是滿腔的歡愉和自得,這便是他的詩,如此的雄渾厚重,如此的博大豪邁,於這廣袤的天地之間留存下了大漢的輝煌氣勢。

  只是他雖然臉色喜悅,心中卻不斷盤揣摩着最後一句詩,守四方很好,但是爲何最後要安得?

  他爲何如此的渴求賢才?

  當然,他從始至終現在、過去,哪怕是將來,都在渴求賢才,他永遠不會嫌人才多,可結合前兩句時,再加上“守四方”的願景,莫不是未來的他陷入到了將領不足,無法鎮守四方、平定各個諸侯又或者外敵的情況?

  ——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看着第一首王昌齡的詩句也是喜笑顏開,雖然早早的知道了自己未來,打擊了匈奴,振興了漢室,但能夠得到一位詩人寫出這樣流傳千古的詩句,他怎能不喜?

  這句話難道不就是在說龍城飛將讓胡人無法跨過陰山入侵大漢嗎?

  這難道不是對他這個皇帝的一種肯定嗎?

  在他看來,其中的龍城飛將必然是指衛青,當年龍城大捷,可是衛青的成名之戰!——

  唐朝,貞觀年間。

  漢朝的各個君王們個個心滿意足,而唐朝的貞觀羣臣們卻不知該喜該憂。

  這個王昌齡是他們大唐的人,那麼他的詩作即便有可能在描述漢朝,但也必然是爲了暗中揭示大唐的情況,借古諷今。

  那麼這個王昌齡的詩句究竟在大唐的哪個時間段出現的?

  當時的大唐又將遇到什麼問題?

  而至於這兩句詩其實很容易理解,無非就是將士們從軍出征,守衛邊疆,保衛國家,將生死置之度外,縱使馬革裹屍也要爲了身後的家園而奮力作戰。

  可此人的後兩句詩當中,到底是在懷念漢朝時的龍城飛將衛青,還是在反映當時大唐的情況?

  胡人的戰馬渡過了陰山,入侵大唐!

  【彩蛋二: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漢·曹操)】

  【漢末盜賊如牛毛,千戈萬槊更相鏖。兩都宮殿摩雲高,坐見霜露生蓬蒿。渠魁赫赫起臨洮,殭屍自照臍中膏。危難繼作如崩濤,王朝荒穢誰復薅?(南宋·陸游)】

  ——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恆在心裏細細揣摩着“淮南弟”、“刻璽”兩個詞,不斷思索着這究竟是未來的哪個時間段發生的事情。

  這兩句話的意思一目瞭然,淮南有人稱帝,北方有人刻下天子的玉璽,只是不知是打算自己稱帝,還是另外擁護天子?

  而且做此詩的人居然還是那曹操,倘若是在關東聯軍討伐董卓,曹操對袁紹下手的時間段,那這個“弟”字上面應該還有一個“兄”吧,莫不是袁紹袁術兄弟兩人?

  而關於後面描寫的漢朝未來的內容,劉恆也只能嘆息一聲,無力迴天。

  且不說那是未來的事情,他自己根本活不到那個時候,更不用說這種天災即便發生在他的手中,他又能做出多少應對,不見得就比當時更好。

  戰亂不休,天災、乾旱、洪澇,天災加人禍的時局沒有人能抗衡。

  ——

  東漢,建安年間。

  劉秀也沉默了下來,他就出自民間,怎麼可能不瞭解那些天災和戰亂之下百姓們的生活,可也正是因爲了解,所以他說不出話。

  劉秀雖然認爲曹操是一個奸雄,有能力卻沒有用在正道上,但這個討伐董卓時期的曹操,大約還有幾分匡扶漢室的想法。

  因此,他的筆下也得極其接近那殘酷到無法讓人面對的現實,可文章詩句真的能夠描繪盡現實嗎?怎麼可能!

  現實比詩句還要慘烈萬倍,蔓延整個大漢的饑荒,在各地上不斷上演的戰亂,隨之導致的瘟疫更是如同暗處的潛伏的一條毒蛇,奪取着在戰亂中本就生存艱難的老翁、稚童的性命。

  ——

  宋朝,開寶元年。

  趙匡胤等人已經有些面無表情,即便他們看出來神蹟當中的詩句是在點他們,但這又如何?

  次數太多了,受的刺激也着實太多了,他們實在是麻木了。

  當然還是那句話,本朝詩人寫作的,即便在寫歷朝歷代實際的事情,但通常也都是在借古諷今罷了,誰敢說他們寫的就是之前的朝代,與他們當時面臨的處境沒有分毫關係?

  而這個陸游還是南宋時期,是那個他們一點也不想回憶的,簡直是恥辱中的恥辱,恨不得把自己塞進地縫裏面的靖康之恥後的南宋之人。

  而這樣的背景與詩的內容相結合,讓他們那麻木不已的心再度痛苦了起來。

  北宋、南宋之間的社會環境恐怕並不好,政治方面只能說跟清明沒有多少關係,上層的奢侈享樂一往如際,百姓的貧困生活一成不變。

  【彩蛋三:中國成爲一統國,自秦啓之,而漢承之,雖遇亂世,終猶心焉一統,人人皆拭目翹足以爲庶幾復見太平。二千年來如一日,此又秦漢之所賜也。(民·瞿兌之)】

  【秦漢是中國封建社會奠基的時代,後代的許多社會制度都淵源於秦漢,特別是秦到西漢時期。(共和·田昌五·安作璋)】

  【秦漢時期所表現出的重要特點和規律,在以後的歷史發展時期一再反覆出現。

  換句話說:在秦漢以後兩千年封建社會中,文明的發展和階級鬥爭所表現出的主要特點和規律,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共和·林劍鳴)】

  ——

  秦朝。

  嬴政眼裏閃過一絲意外,他着實沒想到,漢朝的語錄彩蛋中居然還會有他大秦的內容,他本來都已經將這當做一場故事來看了。

  只是他有些疑惑不解,內容都是對大秦的功績和他一統六國的肯定,還有郡縣制的讚揚。

  可爲何是從他秦開始呢?

  那八百年的周朝去哪兒了?

  而且那第二句更是直言不諱的點明瞭大秦的社會制度、特點、規律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