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該行動行動,不要瞻前顧後,錯
雖然對於漢家文化,契丹上下都是樂於接受的,但他們只希望吸取其中精華的一部分,而並不希望徹底丟掉契丹的傳統,全面漢化成爲漢人。
自家長子耶律倍在這方面完全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難怪最後會被所有人拋棄。
【統一契丹內部的聲音後,述律平就開始推動耶律德光上位了。】
【述律平選擇在皇都,也就是日後契丹的京城上京處,讓耶律德光和耶律倍二人都騎馬而立,在衆人的見證下,開始讓契丹衆臣選擇他們各自支持的對象,爲他執轡。】
【契丹內部聲音統一後的效果是顯著的,衆人都知道述律平的心思,紛紛爭先恐後地爲耶律德光執轡,耶律倍面對這一情況,也自知大勢已去,無力迴天,徹底放棄了繼位的心思。】
【於是,在耶律阿保基駕崩後的第二年,天顯二年,他向述律平請求讓位於耶律德光。】
【至此,大局已定,十一月耶律德光正式繼位,隨後在契丹舉行了特有的典禮柴冊禮,並且大赦天下,同時他還決定沿用天顯的年號,沒有自立年號。】
【最後尊奉太后爲太皇太后,述律平爲應天皇太后,冊立妻子蕭溫爲皇后。】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作爲和述律平一樣,是外族滿族入駐中原,也是從部落聯盟到皇帝制的轉變,康熙和諸多皇子以及滿人大臣對於述律平保護契丹傳統的行爲可是再滿意不過了。
康熙緩緩開口道:“我大清以騎射爲本,方纔八旗滿洲,你們可勿染漢人習俗,荒廢我滿洲舊業啊!”這話自然是對在場的皇子以及大臣們的訓示。
雖然他們與中原漢人混合相居多年,但他們的滿族語言纔是正統,是根本所在,怎麼能夠丟棄他去學習其他民族的語言?
至於騎射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說了,大清的天下是哪來的?
在場的人自然都心裏清楚,一個馬背上的民族,怎麼可能棄馬於不顧?
即便對於火器的運用也不少,但騎射纔是根本,纔是傳統,是滿足維持自己地位的關鍵。
——
漢朝初年。
劉邦吐槽道:“這耶律倍恐怕也是發現了,自己已經沒什麼希望,這倒是比唐太宗的兄長強多了,挺有自知之明的。”
一旁的呂后也輕微的點頭,對述律平的手段充滿了欣賞。
在皇帝死後能夠迅速的掌握局面,不優柔寡斷,心性果決,快刀斬亂麻,直接將契丹內部的聲音徹底掌握在自己手裏,何等優秀的心性手段、頭腦。
只是當她看向下面自己的兒子劉盈時,不由得有些嘆息。
她身在大漢,身爲皇后,一個女眷本就難以掌握太多權力,與述律平在契丹的情況完全不同,而且人家還有兩個極爲優秀的兒子,可自己就劉盈一個兒子,還偏偏不盡人意,甚至都沒能活太久。
但終歸是自己的親兒子,她開口教育到劉盈:“做事就要如這位應天太后一般,該下手下手,該行動行動,不要瞻前顧後,錯失機會。”
他說的這些話,可不只是治理朝政,更是包括了日後的種種選擇道路的時候,但在自己兒子身上恐怕起不了多少作用,但有一點也算一點吧。
——
秦朝。
又有大臣感嘆道:“又是一個不顧禮法登基的太宗啊!”
確實,神蹟裏的太宗故事從第一個講到現在,居然沒有一個太宗是正常登基,不是有這種問題就是有那種問題。
【耶律德光登基後自然是要開始穩固自己的皇位。】
【首先便是要讓衆人在明面上挑不出自己的毛病,那麼自然是要拿出結結實實的成果來提升自己的威望,讓任何人都挑不出刺。】
【此外,對於之前競爭對手的處理,也不能因爲自己登上皇位就鬆懈,畢竟耶律倍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子,即便他本人內心傾向於漢文化,如今也沒有力量與自己爭鋒,但耶律德光依舊對他有所戒備。】
【那麼耶律倍呢,他除了皇太子這個身份,以及一開始的親屬力量外,真的就一無所有了嗎?倘若真如此,耶律德光又怎會依舊對他加以防備,沒有絲毫鬆懈?】
【在耶律阿保機駕崩之前,他曾打下了渤海國,並將國號改爲東丹,任命耶律倍爲人皇王和東丹國國主,並賜予其天子冠冕和服飾,隨後更是在此地設立百官之職,讓耶律倍即位親政,治理東單國,以此來鍛鍊自己處理朝政的能力。】
——
漢朝初年。
劉邦有些驚訝,既然立爲了皇太子,又爲何將其下放到邊關登基執政,這與藩王有何異同?
即便渤海當時剛剛被打下,內部依舊不穩定,需要一個有能力有手段的人來治理,但遼朝經過多年的發展,難道就沒有合適的人才了嗎?
爲什麼偏偏是皇太子?
按照中原的常見思路來看,這皇帝顯然也對太子有了別的想法。
【對耶律倍的這一身份,耶律德光並沒有剝奪,這一點便讓他佔據了大義,隨後他用了另一個方法打擊了東丹國的力量,以此來穩固自己的統治,那便是遷移。】
【他把東丹國的東平郡升爲遼朝南京,將東丹國人強行遷移過去,直到天顯五年基本遷移完畢,因此耶律倍也隨之過去居住,但在這真正過去之前,耶律德光還讓自己的兄長去拜謁了祖陵和太祖廟。】
【雖然耶律德光始終沒有對耶律倍下手,但耶律倍的種種行動自然不會過於輕鬆,一路上,他的身邊都有着耶律德光暗插的諸多人手,時刻監視上報,最後到達新的東丹國的耶律倍在東丹國徹底開始了自己人生的新起點。】
【他在西宮建造書樓,做了《樂田園詩》,朝政也大多下屬或交給妻子,至此,耶律德光對於耶律貝倍的處置終於告一段落,除了將軍事、糧草、兵馬等大權限制外,對於耶律倍這個親兄長的日常生活並沒有給予過多限制。】
——
契丹,天贊二年。
耶律阿保機對於遷徙東丹國的舉措是持贊同意見的。
於私人方面來講,兩個兒子之間倘若直接開始廢除對方的身份這種激烈的鬥爭,那麼最後必然不會有好下場,史書也不會留下好名聲。
遷徙東單國,既能制衡長子,也能讓二子心裏放心。
同樣,於公而言,東丹國本身畢竟是被他們契丹用軍事手段強行攻打下來的,想要消除那些渤海國原來的居民對於契丹的見解,將他們從故地遷移到了契丹的領土上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這也能將契丹的力量更爲凝聚起來,來更好的發展自身,以面對中原的混亂和紛爭。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