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目瞪口呆,無法理解。
【首先便是要讓衆人在明面上挑不出自己的毛病,那麼自然是要拿出結結實實的成果來提升自己的威望,讓任何人都挑不出刺。】
【此外,對於之前競爭對手的處理,也不能因爲自己登上皇位就鬆懈。】
【畢竟耶律倍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子,即便他本人內心傾向於漢文化,如今也沒有力量與自己爭鋒,但耶律德光依舊對他有所戒備。】
【那麼耶律倍呢?】
【他除了皇太子這個身份,以及一開始的親屬力量外,真的就一無所有了嗎?】
【倘若真如此,耶律德光又怎會依舊對他加以防備,沒有絲毫鬆懈?】
【在耶律阿保機駕崩之前,他曾打下了渤海國,並將國號改爲東丹,任命耶律倍爲人皇王和東丹國國主,並賜予其天子冠冕和服飾。】
【隨後更是在此地設立百官之職,讓耶律倍即位親政,治理東單國,以此來鍛鍊自己處理朝政的能力。】
——
漢朝初年。
劉邦有些驚訝,既然立爲了皇太子,又爲何將其下放到邊關登基執政,這與藩王有何異同?
即便渤海當時剛剛被打下,內部依舊不穩定,確實需要一個有能力有手段的人來治理。
但遼朝經過多年的發展,難道就沒有合適的人才了嗎?
爲什麼偏偏是皇太子?
按照中原的常見思路來看,這皇帝顯然也對太子有了別的想法。
【對耶律倍的這一身份,耶律德光並沒有剝奪,這一點便讓他佔據了大義。】
【隨後他用了另一個方法打擊了東丹國的力量,以此來來穩定自己的統治,那便是遷移。】
【他把東丹國的東平郡升爲遼朝南京,將東丹國人強行遷移過去,直到天顯五年基本遷移完畢。】
【因此耶律倍也隨之過去居住,但在這真正過去之前,耶律德光還讓自己的兄長去拜謁了祖陵和太祖廟。】
【雖然耶律德光始終沒有對耶律倍下手,但耶律倍的種種行動自然不會過於輕鬆。】
【一路上,他的身邊都有着耶律德光暗插的諸多人手和,時刻監視上報,最後到達新的東丹國的耶律倍在東丹國徹底開始了自己人生的新起點。】
【他在在西宮建造書樓,做了《樂田園詩》,朝政也大多下放或交給妻子。】
【至此,耶律德光對於耶律貝倍的處置終於告一段落,除了將軍事、糧草、兵馬等大權限制外,對於耶律倍這個親兄長的日常生活並沒有給予過多限制。】
——
契丹,天贊二年。
耶律阿保機對於遷徙東丹國的舉措是持贊同意見的。
於私人方面來講。
兩個兒子之間倘若直接開始廢除對方的身份這種激烈的鬥爭,那麼最後必然不會有好下場,史書也不會留下好名聲。
遷徙東單國,既能制衡長子,也能讓二子心裏放心。
同樣,於公而言。
東丹國本身畢竟是被他們契丹用軍事手段強行攻打下來的,想要消除那些渤海國原來的居民對於契丹的見解,將他們從故地遷移到了契丹的領土上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這也能將契丹的力量更爲凝聚起來,來更好的發展自身,以面對中原的混亂和紛爭。
述律平也是不斷的點頭,目露讚賞之色。
未來自己的眼光果真不錯,堯骨不僅在外出征戰、帶兵打仗上極具天分,在政治事務的處理上也頗有手段。
就讓兄長的東丹國遷國一事,他還特地讓耶律倍進京拜見了太祖廟和祖陵。
這樣一來,就有着昭告天地祖宗的意味,預防了有心小人利用流言挑撥兄弟二人之間關係。
夫妻二人心裏不由得將對耶律德光政治方面的評價再度提高了不少。
——
宋朝,開寶元年。
趙匡胤又有些頭疼了。
雖然大宋始終保持對遼國的信息的瞭解,但畢竟遼國建立的比大宋早很多,遼初的一些事情距離大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加之異國和亂世,很多細節並不是很詳盡。
如今大宋纔開寶年間,但遼國的君主已經到了遼太宗之後,又過了兩代,到了如今的天贊皇帝耶律賢。
雖然遼初皇帝較早駕崩,但他們的皇后也不是庸人,更別提其兒子一個比一個優秀,耶律德光還有聖宗的廟號。
而眼下混亂時期都已過去,遼國目前各方面體系都已經完善,燕雲地區也已然成爲了他不可放棄的一部分,可大宋同樣對燕雲地區抱有執念。
——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事情到這裏卻並沒有結束。】
【要知道,契丹雖然一直在發展自身的實力,可並不是只有契丹在不斷髮展,眼下天下動亂,四方混戰,一塊土地可能過幾天就換一個主人。】
【北方地區在遼朝的統治下雖然相對穩定,中原的戰火沒有蔓延到這裏,但中原戰火的信息遼國不會置之不理。】
【朱溫鴆殺唐哀宗建立後梁後,北邊的沙陀族李存瑁稱帝,以“唐”爲國號,建立後唐。】
【而如今後唐的皇帝就是李存瑁的弟弟、太祖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
【整體而言,李嗣源其實算得上是個有些能力的皇帝。】
【面對天下的這種局勢,他將北方的遼朝也拉了進來,順而爲之的將目光放到了這個曾經的皇太子耶律倍身上。】
【他派人去和耶律倍聯絡,於是天顯五年,耶律倍帶着自己寵愛的妾室和大批書籍從海上出發,投奔了後唐,開啓了他的新人生。】
【走之前,他曾在海邊立了一塊木頭,刻詩:“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
——
遼朝,會同元年。
耶律德光對於耶律倍的事情並不在意,自己這個哥哥當初主動讓位,後來也沒有給自己增加多少煩惱。
即便他後來投奔了後唐,但走之前依舊在兢兢業業的處理東丹國的政治,走後也沒有埋下什麼隱患或者帶走兵馬。
再者,後來李從珂讓後唐內亂,他還給自己寫信,勸說自己這是攻打的好時機,也沒有忘記這個故鄉。
——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只被神蹟當中的兩個字吸引住了眼球,“養子”!
什麼後唐,什麼沙陀族,那都是次要的,眼下最讓他喫驚的是繼位的弟弟居然是養子!!
這樣的事情讓眼下的劉徹直接目瞪口呆,無法理解。
雖說養子確實可以繼承家業,但這可是皇位啊,這種家業居然也能讓養子繼承嗎?
後世的王朝居然已經發展到了這樣開放的觀念了嗎?
已經開始不拘泥於一家一姓了,是他落後了嗎?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