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趙國奇遇記4
餘讓正因爲知道日食是自然現象,所以不用下跪,不過,他阻擋不了自己的同伴跪拜上蒼。
日食與月食是自古就有的自然天象,世界上的文明古國多有這方面的記載。
在巴比倫和尼涅維亞的廢墟中所得的陶土器皿和斷裂的石碑上,有六次古代日食的記載。
其中最早的一次於公元前911年發生。曾有人認爲,這是世界上最古的一次日食記載。
我國儒家經典《尚書》的《胤徵》篇記載了一次日食事件:在仲康時代(約公元前21世紀左右)有兩個掌天地四時之官名毅與和,他倆疏於職守,不僅沒有預測到日食的日期,而且在那次日食發生時,正喝得爛醉,按當時政典,兩人都被處死。
這篇資料,已被中外天文學家公認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載。
有關《尚書》記載的這次日食發生的日期,中外學者認識不一致,最早的認爲應該在公元前2156年10月22日;而最遲的是公元前2007年10月25日。
即使是發生在公元前2007年,也比國外最古的日食記載公元前991年早1016年。
正是這次日環食,靜悄悄地扭轉了這個手帕的結局。
日環食只持續了短短的五分鐘,期間風向和風力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手帕像是受到了召喚,竟然按原路返回了,一直飄回到金山寺外廣場上,在智瑜等人的上空盤旋着。
手帕一直不肯下來,還是一直在高空中盤踞着,好奇怪,智瑜想起來了,手放在嘴裏,發出了一聲長長的響哨,手帕似乎聽見了主人的召喚,慢慢地飄落下來,直到落到智瑜的手上。
智瑜輕輕地顫抖的手,抓住手帕,輕輕地聞了聞,還有賈傑的氣息,又仔細地檢查手帕,手帕上的圖案原來是一條隱藏的黑色鯉魚,現在卻變成了七彩的錦鯉,除此之外,還是和原來的手帕一模一樣。
百姓們跪拜起來以後,都不見了手帕,智瑜拿到手帕,裝入懷裏面,和餘讓等人,還有許子仙一家,沒有停留,回到許家溝。
晚上餘讓,智瑜和大家坐下來討論,許大姐給大家做了晚飯,並給道歉,說子仙給大家添麻煩了。
智瑜趕快解釋說:“許大姐客氣了,應該感謝許子仙才對,幫我找到失物,有了希望和方向,不用道歉,這不是子仙的錯誤,是我們打擾了。“
餘讓繼續分析着:“金山寺離淇河比較近,往下走許溝村,這裏離黑龍潭不遠,中間隔着幾個村,再往下走就是寺灣驛站,鹿樓村,要不我們明天順淇河而下,看看有沒有印跡,也許會有新的方向。“
智瑜點點頭說道:“我們明天順河找一天,最後在寺灣驛站落腳,等我哥大部隊到來,再從長計議,我有預感,賈傑就在離淇河不遠的地方。“
冰冰也說道:“你們一直說的黑龍潭,我也想去看看,這是餘讓哥成名的地方。“
說完,深情款款地看着餘讓。
餘讓哈哈哈大笑道:“冰冰,不是什麼成名的地方,黑龍潭,是我屁滾尿流逃跑的地方……“
大家鬨堂大笑,一天的煩惱都煙消雲散了……
第二天一早,智瑜,餘讓等人起來,和許小孬夫妻告辭,沿淇河而下,尋找賈傑的蹤跡。
淇河旁邊,現在是淇河溼地公園,風光旖旎,景色宜人,智瑜沒有心情停留,她們沿河一路尋找,就來到了黑龍潭附近的年家莊,戶家莊。
已近中午時分,大夥都餓了,他們決定找一戶人家,尋一頓午飯,休整一下,下午再沿河探訪。
這不,離淇河最近的,有一戶人家,柵欄圍的小院,三大間茅草屋,房前屋後,收拾地乾乾淨淨,滿院掛的都是風乾的魚乾片,應該是一戶漁民人家。
餘讓,冰冰上前叫門,柴門未鎖,半虛掩着。
冰冰喊道:“屋裏面有人嗎,我們是來問路的,請行個方便。謝謝啦。有人嗎?“
“哎,來了,等一下啊。”
只過了有三分鐘,從茅草屋走出來一個風姿綽約的女子,十八歲年紀上下,黝黑的皮膚,水靈靈的大眼睛,混身烏衣,烏黑亮麗的頭髮,盤起成髮髻,上面有一顆漂亮的銀髮簪。
細看此髮簪,是一枝桃花圖形狀,特別的是髮簪上的配飾,是一顆閃亮無比,晶瑩剔透的透白潔淨珍珠,奪人眼球,餘讓好像有一點點眼熟,又不知道在那裏見過。
冰冰笑着道:“這位姑娘好,我們是過路的旅行者,想進去討杯熱水喝,喫一點午餐,可以嗎?“
這個黝黑黝黑,皮膚髮亮的女子還沒有開口說話,微微一笑很傾城,露出兩排整齊潔白的牙齒,還有兩顆可愛的虎牙,兩個深深的酒窩,着實動人嫵媚。
餘讓一看,覺得特別像臺灣演員張庭的樣子,精明能幹,還能言舌辯,賣面膜都賣得狡兔三窟,賺得富得流油,經銷商卻只是賠本賺吆喝,這漂亮的黑臉蛋,着實讓人迷惑,確有幾分魅力和姿色。
黑姑娘開口說話了:“小女採玉,歡迎歡迎,家裏麪條件簡陋,如果不嫌棄,請進來休息。“
餘讓陪笑道:“謝謝姑娘,哪裏哪裏,姑娘芳名採玉,日後有機會定會感謝一二。“
黑皮膚姑娘莞爾一笑,說道:“公子客氣了,這裏是年家莊,小女姓年,叫年採玉,我是外地人氏,這是我姑姑家,現在家裏面就我一個人,大家進來坐坐吧。“
餘讓覺得似曾相識,進了小院,冰冰去叫智瑜,左斌進來,天氣晴朗,院子裏面有涼棚,有桌凳,餘讓一屁股坐下,年姑娘回屋裏端茶水。
智瑜,冰冰,左斌把馬匹在外面拴好,進了小院,年採玉端出五隻茶杯和一隻茶壺,招呼大家坐下,倒了五杯熱茶。
餘讓早已又飢又餓,端起茶杯一聞,竟然是上好特級的信陽毛尖,頓時神清氣爽,好奇不已,這偏遠地區,竟然有如此好茶,不簡單,先嚐嘗再說。
智瑜喝了一杯清茶,味道不錯,不次於諸侯王家,看年姑娘也有幾分眼熟,於是問道:“年姑娘好,我覺得姑娘好眼熟,是不是經常去趙國都城中牟,或者是晉國遊玩呢?“
年姑娘淡淡地說:“我老家信陽人氏,我來投奔我姑姑,姑姑平常愛跑山,去寺廟做義工熱心公益,或是集市時販賣青菜,是個閒不住的人。
我來了半年了,這裏不太熟悉,出門比較少,我不經常出遠門,不過馬上要去開飯店。“
智瑜明白了,是個投親靠親的外地女子,不太熟悉地域周邊,不過我還是問問吧。
智瑜問道:“年姑娘,最近聽說了嗎,有沒有人救治過一個男人,皮膚黑黑,人高馬大,受傷比較嚴重?有沒有這樣的人嗎。“
年姑娘回答道:“哦,原來你們是找人的啊,我這幾天都在家裏面曬魚乾,很少出去,沒有見到類似的人,等晚上我回來問問姑姑吧,她經常跑來跑去,見多識廣。“
智瑜聽了,有點失望地說:“謝謝年姑娘了,如果有消息了,可以傳信息到寺灣驛站,我叫智瑜,謝謝啦。“
年姑娘點點頭說道:“光顧說話了,還沒有做飯呢,各位貴客,想喫什麼呢?我來做飯。“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