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捷報

作者:薛白杜五郎
滿唐華彩正文卷第358章捷報天寶九載,十月,王忠嗣領軍深入南詔的同時,在大唐東北,也有一場戰事正在進行。

  安祿山統率了范陽、平盧兩鎮兵馬六萬,號稱十五萬人討伐契丹。之所以興兵,既是因爲上元御宴上他已在聖人面前誇下海口,也是因爲他多次誘殺契丹酋長,並劫掠其部民,使雙方衝突加劇,早晚要到決一死戰的地步。

  他以兩千個奚人爲嚮導,從平盧北上一千里餘,到了北潢河,這裏也被稱爲“土護真河”,據可靠消息,契丹王李懷秀的大帳就在北面。

  安祿山連夜召開軍議,卻沒有給諸將多嘴的機會,捧着大肚子坐在那獨斷乾坤,道:“滅契丹的辦法很簡單,我們迅速行進過去,趁其不備,殺光他們就可以。”

  歸順大唐的突厥左賢王哥解聽得一愣,忍不住問道:“節帥,這裏離契丹大帳至少還有三百里,行軍過去,勇士和戰馬都很疲憊。”

  哥解是突厥首領阿布思的族人,正是年初從朔方調過來的。

  當年,王忠嗣擊敗DTZ,阿布思率部歸順大唐,被封爲奉信王,賜名李獻忠,官任朔方軍節度副使。但顯然,大唐還沒有完全信任阿布思,便在年初讓阿布思把族人遷到范陽來。

  爲何是范陽?因爲聖人最信任的就是安祿山。

  總之因這些原由,哥解被調到了安祿山麾下,平時彼此就看對方不順眼便罷了,今日,哥解認爲若依着安祿山那不管不顧衝上去的打法,士卒們體力告罄,再戰是很危險的事。

  “疲憊?”安祿山突然莫名其妙地暴怒,喝道:“我每天掛着這麼重的肚子走來走去,我不累嗎?我都沒有疲憊,你有什麼委屈?!”

  哥解心中不以爲然。但范陽、平盧軍中將領全是安祿山的心腹,凡遇事,安祿山說一不二,他有再多的道理也沒用,乾脆閉嘴。

  “路途雖遙遠,但滅契丹就在此一戰。”安祿山怒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又笑道:“讓士卒每人帶根繩子,把契丹俘虜捆到長安獻俘吧!”

  “哈哈哈哈。”

  繩子這句話其實是安祿山說的一個並不好笑的笑話,軍中人人大笑。哥解心中鬱悶,卻也不得不陪着乾笑兩聲,暗罵肥豬。

  次日,天不亮唐軍便開始行軍,從白日走到夜裏,草原上下起了傾盆大雨。安祿山下令,夜裏繼續行軍,務必要在天亮前趕到契丹人的營地。

  策馬行在中軍的是安祿山的次子安慶緒,他聽了將領們的反饋,趕馬到安祿山身邊,高聲稟告道:“阿爺,弓臂和弓弦要被雨水浸壞了!”

  安祿山騎着一匹高大的駿馬,身旁包括李豬兒在內的許多奴僕正努力舉着蓋輦爲他擋雨。

  “太好了!”安祿山道:“告訴士卒們,契丹人擅長騎射,下雨天他們的弓箭也要發軟,這是天助我們!”

  “喏。”

  遇到一個這樣強勢的主帥,士卒們也沒辦法,只好咬咬牙,繼續行軍。

  終於,他們晝夜趕路三百餘里,在天亮前趕到了天門嶺。

  這是草原上的一道山嶺,一條名叫“老哈河”的河流從天門嶺向北流,匯入西拉木倫河。老哈河畔散居着許多的契丹部落,西拉木倫河則是契丹人的發源地,李懷秀的王帳便在那裏。

  趁着契丹小部落們還沒有發覺,唐軍迅速殺上,踢進了一座座帳篷,把男人砍殺,把女人推進帳篷、用繩索捆綁起來。

  大雨還在淅淅地下着,在哭喊聲中形成了血水,流入老哈河。

  戰事進展得很順利,唐軍一路高歌猛進,殲滅了沿河的一個個小部落,與老哈河的河水一起奔騰向西拉木倫河。

  “嗚——”

  報信的號角聲響起,契丹王李懷秀反應過來,迅速召集部族迎戰。

  西拉木倫河北岸,兩軍對壘交鋒,因大雨雙方的弓箭都不太好用,戰事一開始便是慘烈的白刃肉博。

  唐軍一開始十分兇猛,但他們晝夜奔襲三百餘里,目的是趁着契丹人毫無防備之際偷襲取勝,一旦戰鬥陷入僵持。體力上的劣勢便越來越明顯。

  安祿山兵力上有巨大的優勢,決心以兵力橫掃契丹,命令大將何思德領兵繞道攻契丹人的側翼。

  何思德卻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唐軍的弓箭攜帶在身上趕路,被雨水浸壞了難以使用,但契丹人的弓箭卻是一直藏在帳篷裏保管的。

  當他領兵衝向契丹主力之時,大雨早已經停了,陽光剛從雲層裏透出來,照在草地之上,“嗖”的一聲,一支帶血的箭矢也釘在草地上。

  “嗖嗖嗖嗖。”

  箭矢奔來,奔在前方的唐軍紛紛被射落在地,何思德臉上也中了一箭,他慌亂中勒住戰馬,卻被掀翻在地,很快,又是一陣箭矢襲來。

  “安祿山被射中了!”

  契丹軍中爆發出了排山倒海的大喊聲,迅速把這個消息傳往全軍。

  須知,安祿山這些年又是誘殺又是劫掠,契丹人已恨他入骨,此時乍聞他被射死,那種喜悅極能振奮人心,契丹軍頓時士氣大振。

  李懷秀正親自廝殺在前。

  他的本名叫“迪輦組裏”,開元二十三年,張守珪設計挑起契丹內亂之後,李懷秀依附大唐,拜松漠都督,封崇順王,並娶了靜樂公主,但僅過半年,他不堪忍受安祿山的劫掠,便與奚王李延寵相約叛唐。他親手殺了靜樂公主,自封爲“阻午可汗”。

  此時,李懷秀殺到陣前,看到了唐軍之中有兩千奚人騎兵,一看便知那是被安祿山俘虜的奚人,他遂用奚語大喊起來。

  “奚人們!我是阻午可汗,是奚王的兄弟!安祿山已經被我射殺了,我們一起反攻唐軍啊!”

  契丹人於是紛紛大喊,慫恿着那兩千奚人嚮導。

  “反攻唐軍啊!”

  “殺!”

  唐軍由此大敗。

  奔襲三百餘里之後一旦敗了就是潰不成軍。

  唐軍平盧兵馬使史思明原本正想勸安祿山暫時收兵,卻沒想到潰敗來得如此突然。連他麾下訓練有素的士卒都亂作一團,相互踩踏,更何況旁人?

  史思明無奈,唯有領輕騎撤出大軍,避入山谷,收攏潰兵。

  那邊安祿山被李懷秀盯着衝殺,更是狼狽不堪。他身材肥胖,本就引人注意,跨下戰馬又已疲憊,被李懷秀策馬追上,一箭射落了他的頭盔。

  安祿山驚得魂飛魄散,大呼“救我”,安慶緒見狀,連忙搶上,拼命拉過安祿山的繮繩,帶他奔出戰場。

  他們也不知奔了多久,待到入夜,身後才終於聽不到契丹人那可怕的喊殺聲,安祿山環顧左右,只見還跟在他身邊的只有安慶緒、李豬兒等人,不由嚎啕大哭。

  哭聲中,有二十多騎奔來,安祿山嚇了一跳,努力在夜色中縮住他肥胖的身子,卻見月光下策馬趕到的是他麾下部將孫孝哲。

  李豬兒見到來的是孫孝哲,不由低下頭,目光閃爍,猜測着孫孝哲會怎麼做。

  他之所以會有所猜測,因爲孫孝哲其實是契丹人,與他一樣也是被俘虜的。另外,孫孝哲的母親年紀雖然大,但頗爲風騷,與安祿山搞到了一起。

  由此,李豬兒懷疑孫孝哲會不會借這個機會斬殺了安祿山,帶着這顆肥大的頭顱迴歸契丹。

  “府君!”

  然而,出乎李豬兒意料的是,孫孝哲遠遠見到安祿山就跪倒在地,爬着過來,痛哭道:“末將來得遲了,讓府君受苦了!”

  “是我的阿哲來了?”

  安祿山艱難地起身,攤開手,抱住孫孝哲,哭道:“我就知道,阿哲你最可靠,和我的兒子一樣可靠。”

  安慶緒聽了,心中不屑。

  他自認爲這次表現得極好,救了父親一條命。往後那東平郡王的位置,或者別的什麼位置,總之是該給他纔是。

  一場大敗,安祿山直奔平盧城,難爲他帶着一個肥碩的大腹,卻一點也不影響他的靈活,一路策馬狂奔,毫不耽誤。

  之後幾日,各個將領收攏潰兵回來,清點人數,發現傷亡與逃命者超過了半數。安祿山不由擔心此番戰敗影響到自己在軍中的威望。

  左賢王哥解回到師州就一直在到處抱怨,說早便提醒安祿山要顧惜戰士的體力,消息傳回平盧,安祿山勃然大怒。把戰敗的責任推到了哥解頭上,一刀將其腦袋砍了下來。

  史思明聽聞此事,想要趕去勸阻,到了平盧都督府一看,哥解的人頭已掛在了門上。

  “府君何必如此呢?”史思明問道:“真打算向朝廷據實稟報,稱這一次戰敗了?”

  “那當然不打算。”安祿山理所當然應道,“當然還是奏報戰勝了,回頭再去擄些俘虜來,送到長安去。”

  “既然這樣,爲什麼還要殺了哥解?”

  “我太容易生氣了!”安祿山一拍大腿,臉上肥肉顫抖,喊道:“怒火一上來,我就控制不住啊,總是暴怒!暴怒!”

  史思明與安祿山是舊識了,知道他以前也不這樣,這些年官位越高,身體越胖,脾氣也是越來越壞。

  “好吧,殺都殺了。但府君你可想過,哥解是內附的突厥人,伱無緣無故殺了,阿布思可不會善罷干休的。”

  “好煩!”安祿山大罵一聲,眼珠子又骨碌碌地轉動起來,道:“是啊,阿布思早就看我不順眼,現在我殺了他的人,他更和我勢不兩立了。”

  他生氣歸生氣,眼珠子轉來轉去,還是想到了辦法。

  “有了,我上奏朝廷,攻打契丹已經取得了大勝,可惜兵力不足,不能一舉滅國。請聖人把阿布思調到范陽來當節度副使。等他到了,我們先殺掉他!”

  “好。”史思明問道:“朝廷能信嗎?”

  “能信。”

  安祿山其實也拿不準,卻拍了拍胸脯,信誓旦旦道:“聖人最相信的就是胡兒,哈哈哈。”

  一封捷報就這樣從范陽遞往長安。

  長安,冬,臘八。

  大雪紛紛。

  城南的通善寺今日賑粥,一大早,寺門前便排起了長隊。

  “阿彌陀佛,蔽寺今日贈送臘八粥,每個施主可領一碗。”

  說話的是寺裏的一位典座,身披灰色僧袍,慈眉善目,說過話之後周遭貧民們一片稱頌。

  典座一擡頭,卻見有一名錦袍中年帶着扈從走來,連忙迎上,喚道:“李施主。”

  李岫看了周遭一眼,笑道:“積香錢放得那麼狠,逢年過節的,就施幾碗不值錢的臘八粥?”

  “施主見笑了。蔽寺的粥雖不值錢,量卻多,正是用積香錢賑濟生靈,是爲功德。”

  “說不過你這和尚,問你一樁事。”李岫招招手,壓低了些聲音,問道:“兩三個月前,是否有人從你處贖走了鄭回的一家。”

  “此事,貧僧不記得了,需翻看賬本。”

  “貧僧?”李岫笑笑,道:“翻吧,鄭回是天寶七載與你們寺借了一百貫,利滾利到九載末,大概是翻了兩三倍。”

  那典座在他的譏嘲下依舊泰然處之,到賬房翻了帳本,答覆道:“李施主說的不錯,確是有人贖走了鄭回的家人。”

  “誰贖的?”

  “是楊國舅家的郎君。”

  “楊國忠?”

  李岫嗤笑一聲,拿走了賬簿,離開通善寺。

  走之前,他回頭看了一眼那施臘八粥的場景,忽覺得這就像是今日之大唐,看起來功德無量,其實背地裏已經敲骨吸髓了。

  一路回到了右相府,李岫先是趕到正房,卻見相府三女婿張濟博正與幾人在廊下踱步。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