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忠臣良將

作者:薛白杜五郎
“薛……薛逆這就來了?”

  李亨聞訊下意識地退了一步,努力控制住他打着哆嗦的嘴脣,道:“那退守靈武?”

  李俶不明白爲何阿爺會這般害怕,在逆賊面前失了大唐皇室的氣度。且眼下還未敗光實力,還有可做決擇的餘地。

  “陛下忘了?僕固懷恩已叛逃朔方,兒臣以爲,去靈武不妥當。”

  “那如何是好?!”

  李亨聲音都變得尖利起來,他也意識到自己太過慌亂了,試圖顯得鎮靜一些,道:“郭子儀……對,郭子儀快要回來了,守住涇州城,待郭子儀一到,自可擊退薛逆。”

  李俶有些奇怪地看了李亨一眼,恭謹答道:“陛下,萬一郭子儀不奉詔,我們反而被動了。”

  “不會的!”

  這次尖聲反駁的竟是李輔國,他感受出了李亨的慌亂,出面解圍,道:“郭子儀忠勤體國,一定已在勤王的路上,只需再堅守數日,涇州城堅糧足,何懼叛逆?”

  李俶眼見這個宦官敢反駁自己,心頭惱怒。此事換作是李倓,當場就要教訓對方,但李俶能忍,暫時並不發作,只是順着李亨的意,答應堅守城池。同時派人再去催促郭子儀。

  他們已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郭子儀身上,只等郭子儀前來了……

  上黨郡。

  “地極高,與天爲黨,故曰上黨”,此地位於河東、河北、河南的交界,居太行山以南,山勢之巔。太行八徑之一的滏口陘便位於此,因地勢險要,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所謂“得上黨可望得中原”。

  安祿山叛亂之初,李隆基便調原北庭都護、右金吾大將軍程昂到上黨郡,一是扼守要地,二是隨時可以出兵河南河北。

  可惜的是,直到李隆基南逃,程昂都沒能找到機會出兵平叛。

  他當然想要建功立業,而不是像一把未出鞘的利劍一樣只能起到震懾作用。

  後來,李琮派遣了一個名叫張光晟的將領來宣旨。不知怎麼地,程昂第一眼就看張光晟不順眼,心想朝廷怎麼能派這麼一個醜八怪來,豈不有損朝廷的臉面?接着他又想到,慶王自己也是個滿臉疤痕的醜八怪。

  沒想到的是,交談沒多久,張光晟竟是道:“你到現在還是以貌取人,內心裏真是個娘們。”

  程昂頓時驚訝萬分,先是沒反應過來,之後站起身指着張光晟道:“你……你你是高仙芝?”

  張光晟笑了,臉上的傷痕愈顯猙獰。可眼裏卻透出欣慰之意。

  兩人在安西時相處得不好,可以說是很差。但經歷了那麼多變故再相見,物是人非,更多感受到的反而是唏噓。

  “你連安祿山都打不過,成了這番模樣。”程昂奚落了幾句,也就是盡釋前嫌了。

  張光晟自嘲道:“便當我是輸給安祿山吧,你呢?就打算像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娘們一樣,守在上黨?怕輸?”

  “放你孃的屁。”程昂罵道:“我請命了數次,可朝廷那麼多變故,只讓我勤王,沒讓我平寇。”

  “那現在機會來了。殿下登基,誓掃胡逆,接旨吧!”

  程昂沒動。

  他不瞎不聾,知道關中發生的大事。兩個皇子各自登基,聰明人就該再觀望觀望,不能太快下注。

  “怎麼?怕要出戰?”張光晟道:“我說的沒錯,你內心裏就是個……”

  “接旨就接旨!”程昂拍案而起,罵咧咧道:“在西域隨時掉腦袋的兵都當得,我怕什麼?”

  他把那一臉濃密又剛硬的大鬍子朝着張光晟,像是刻意炫耀一般。如今,他長得可比高仙芝還要俊。

  領了旨意,程昂寫了奉李琮爲帝的奏摺交給張光晟,當即便點兵出太行徑。

  不愧是西域名將,他一出手,安慶緒就在洛陽坐不住了,在王思禮、李晟、張巡等大將的夾擊下奔過黃河。程昂得訊阻擊,打得安慶緒潰不成軍,僅以百餘人奔逃相州。

  正當他準備一鼓作氣殲滅安慶緒之際,卻接二連三地收到了李隆基、李亨的旨意,讓他不要再“附逆”,且江淮糧草斷絕,長安面臨討伐而無暇東顧。

  等到李光弼親至河東主持平叛,其實已錯過了最佳的平叛時機,只能鎮住河南、抑制住安慶緒再次聚衆作亂。

  再往後,郭子儀亦兵進上黨,各方勢力便在太行山兩側對峙起來。

  這些時日,程昂在郭子儀、李光弼之間奔走遊說,還是起到了安定大局的作用的。依他之意,不管是慶王還是忠王繼位,大家先一起把安慶緒除掉。

  話很對,但行軍、強攻相州城必然得徵召農夫運送大量的輜重糧草過太行山、渡黃河,此事無法解決。李光弼希望江淮能運糧過黃河,郭子儀說太上皇與聖人不許江淮運糧資敵,他也沒有這個權力。

  再加上李光弼母親被郭子儀請走,可想而之,其面對的壓力。

  交涉許久,諸將好不容易達成妥協,先解決叛亂,不干涉皇室紛爭。於是,郭子儀不攻長安、李光弼也不以糧草支援長安,兵圍相州城。

  可在這過程中安慶緒也沒閒着,他遣使到范陽告訴史思明,若是史思明願意來支援他,他願意把大燕的皇位傳給史思明。

  唐軍顯然沒想到安慶緒有這樣的奇思妙想,可它確實是有效的。

  自從史思明退守范陽以來,得到了叛軍運回范陽的錢糧,招募了大量的邊境驍勇,兵強馬壯。又得了李亨冊封的歸義王,身兼范陽、平盧節度使,壯志昂揚。得到安應緒的許諾當即就動了心,揮師南下。

  對抗史思明與兵圍相州城不太一樣,需要更多彼此之間的配合。程昂、李光弼還在發愁該如何與郭子儀達成互相信任之際,郭子儀得到了李亨召他勤王的詔書。

  而長安方面給李光弼、程昂的旨意,依舊是平叛,儘可能地把叛亂造成的影響控制住。

  爲此,程昂親自趕赴李光弼營中,與之商議。

  “依我所見,讓郭公退兵,並非壞事。”

  兩人走在洹水之畔,程昂說道:“邀他共抗安、史,難免會與我等兵戎相見,使他忠義不能兩全。倒不如趁他理虧,讓他放回令堂,使李公忠孝兩全。”

  李光弼道:“史思明勢大,我等糧草、兵力皆不如,恐非敵手啊。”

  “李公當年數次擊敗史思明,如今反倒怕了?”程昂拍胸道:“若李公沒信心,有程某人!”

  事實上,李光弼更擔心的是郭子儀回援之後,對關中局勢的影響。可他轉念一想,誰當皇帝真的重要嗎?

  比起擔心郭子儀輔佐李亨平定長安,儘早恢復河北安定更爲重要。

  “那就,各自奉詔吧。”

  幾個大將各有各的堅持與無奈,他們都希望能做到上不負君王、下不負黎民,其中的平衡卻難以把握,各自領了旨意,在初秋季節結束了這場對峙。

  郭子儀匆匆而去,臨別之際,遣人送還李光弼的老母親,以及數十車的財物與糧草,那是他的私產,資助李光弼平叛的。郭子儀旁的都好,唯有些驕奢好享受,能拿出這份錢財其實不容易。

  李光弼親自到壺關迎了母親,老夫人精神矍鑠、面色紅潤,感慨道:“放心吧,郭公不曾虧待老身,國事艱難,唯多體諒。”

  雖擔心郭子儀這一去會狠狠地擊敗雍王。李光弼、程昂已把心思放在了禦敵之事上。

  七月底,史思明盡發范陽十三萬大軍至。

  一時之間河北大地再次塵煙滾滾,叛軍聲勢浩大,唐軍不敢匹敵,唯有暫退堅守,等待朝廷支援,程昂退回上黨、李光弼則退回懷州。

  史思明到了之後,卻並不進入相州與安慶緒合兵,而是趁機攻克魏州。兩天後,在魏州設壇祭天,自稱“大聖周王”。

  他派李歸仁率一萬兵馬駐於滏陽,與相州遙爲聲援,同時也是封鎖安慶緒,因史思明此來,衝的本就是大燕的皇位。

  救援相州遠不需要十三萬大軍,史思明一心進取,實則是要順勢攻下長安,開拓一個新的王朝。

  攻長安還是那兩條路,一取北都太原,二取東都洛陽。河東地勢更高,俯瞰關中,進可取、退可守,史思明遂遣蔡希德率一萬騎攻上黨。

  程昂是個猛將,見敵來犯,每日率兵前往突襲。他麾下有不少西域驍騎,跨大宛良駒,來去如飛。蔡希德難以應對,只好退兵兩裏,苦思取勝之法。

  “啖狗腸,程昂未免太過兇猛。”

  “將軍何必憂慮?我看那程昂,不過莽夫。”

  蔡希德心道,那般兇猛能打的莽夫足可以力破巧,又如何能應對?他轉頭看去,見說話的是麾下將領安太清,遂問道:“伱有何良策。”

  “程昂所恃者,其西域良馬,來去如風。我軍凡有懈怠,他便偷襲。我軍但要追擊,他便退還,末將有一計……”

  安太清附耳小聲說罷,蔡希德驚疑道:“可行嗎?”

  “將軍一試便知。”

  次日,蔡希德遂以輕騎至城下向程昂叫陣,程昂遂率百騎殺出,猛然衝鋒。

  雖早有準備,蔡希德陡然見唐軍騎兵殺至,還是大驚失措,撥馬便走。

  “叛逆拿命來!”

  程昂大呼,於馬背上連射兩箭,皆中叛軍士卒,叛軍遂亂。

  蔡希德原是誘敵之計,沒想到低估了程昂,心中暗叫不好。連奔了數裏,幾乎被程昂活捉之際,終於,前方安太清引着援兵到了。

  “圍殺他們!”

  安太清原是想着把程昂引得更遠些,見差點折了蔡希德,也是驚得滿頭大汗,連忙驅使騎兵上去。

  程昂眼見中計,勒馬便走,竟是率部連殺十數人硬生生在圍追堵截中撕破一道口子,殺出重圍。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