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讓位

作者:薛白杜五郎
李琮立太子的同時,朝堂上也任命了諸多官職。

  比如,顏杲卿被任爲御史大夫、兼東都留守,張巡被任爲汴州刺史,並充任江淮河南轉運使,顯然都是衝着江淮的糧草。

  當時隨薛白在常山舉旗反正的河北官員,以袁履謙爲首,包括饒陽太守盧全誠、清河太守李萼等人也紛紛被加官,他們當中很多已在李光弼勤王時隨着退到長安。另外,被薛白策反的河北叛臣,比如嚴莊,也得到了要職。

  哪怕是被薛白策反之後又曾倒向李亨的獨孤問俗、李史魚兩人,也被他招募爲雍王府錄事參軍,給他們繼續效力的機會。

  這些人大多數是河北人或與河北關係匪淺,瞭解河北局勢、同情河北處境,正是薛白特意選出來解決河北問題的。

  “不得不承認,河北又亂了。”

  中書門下的大衙內擺着大沙盤,薛白指點着,道:“最新的情報,叛軍蔡希德所部還在攻取上黨郡,完全包括了潞州城。陛下已下旨,讓郭子儀救潞州,如今郭子儀與蔡希德對峙於漳水,但此前朝廷內亂帶所來的消耗、混亂,還待解決。”

  又豈能沒問題?一般而言,連皇帝都換了,像郭子儀這種在外掌兵的大將必須回朝向李琮表態獻忠,朝中這種聲音很多,還是薛白力排衆議,要求郭子儀直接率軍救潞州。但將心未定、糧草不足,郭子儀安撫將領都難,一時也難以取勝。

  “李光弼這邊,則不得不退守到這裏,河陽。”

  薛白指向了沙盤上一個地處黃河北岸、離孟津渡不算太遠的地方。

  便有官員問道:“李光弼爲何後撤?”

  “如何能不後撤?”薛白道:“史思明十三萬大軍氣勢洶洶而來,絕不止是爲救安慶緒,意在洛陽。李光弼若敗,其後方諸州縣連糧草尚不能籌措,豈能擋住?到時洛陽再次失守,誰擔得起?”

  他能體會到李光弼的處境不易,不僅是李光弼,如今在河南的張巡、王思禮、李晟等諸將也是焦頭爛額。

  “河陽城算是洛陽門戶,進可收復河北,退可守衛洛陽,是穩妥之策。”

  顏真卿對李光弼的戰略還是認可的,可臉色依舊憂慮,道:“倘若史思明趁李光弼立足未穩,立即南下。河陽城池不及修繕,糧草不及儲備,甚至河南、淮南諸地官員還未服朝廷調令,恐怕守不住。”

  “是啊。”

  “眼下當務之急,還是迎回太上皇,向天下人澄清誤會。”顏真卿道,“朝廷令出一門,方可禦敵。”

  “快了,想必太上皇很快就會回長安。”

  對此,薛白也知道,但這種需要皇權才能做到的事,目前他還無能爲力。

  他在等嚴武、高適等人的消息。

  “還是得阻一阻史思明南下,爭取更多時間。”薛白轉向一人,問道:“長源兄,你有何看法?”

  每次議論局勢,他都會把李泌帶上。

  李泌不願爲薛白出謀劃策,往往是置身事外的態度,穿着道袍坐在角落裏,與一衆官員格格不入。

  見他不答,薛白又道:“當時李亨也曾派人與史思明談判,很多細節你都清楚,說說如何?”

  既然連李亨都退位自罪了,此時所議又是禦敵平叛的大事,李泌還是開了口。

  “忠王之所以能招撫史思明,因爲史思明麾下也有些心向朝廷之人,其中關鍵人物有兩個,一個是烏承恩,一個是耿仁智。烏承恩原任信都太守,安祿山起兵時不得已投降史思明,忠王的使者聯絡了他之後,他極力促成了招撫一事;耿仁智則是史思明的幕僚,勸說史思明接受歸義王之位,想必他們也在勸史思明退兵。”

  薛白不認爲李亨那是招撫,覺得更像是妥協,而要根除患禍,必然先徹底打敗史思明,光讓他退兵是沒有用的。

  “如今史思明勢大,而王師已誤了最好的戰機,可有破敵之法?”

  “倒有一法。”李泌道:“可許諾烏承恩,允他范陽、平盧二鎮節度使之位,只要他能除掉史思明。”

  薛白聞言點了點頭,卻許久沒有作聲。

  獨孤問俗想了想,道:“李先生此計妙哉,叛軍本就不是鐵板一塊,史思明原本只是安祿山的部下,如今聲勢浩大,有取代安慶緒之意,難免有人離心離德,正可利用。”

  薛白道:“此計雖好,可……且不說事若不成如何,即使成了,如何彰朝廷威嚴。以烏承恩取代史思明爲節度使,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李泌明白薛白的心意,微微嘆息,道:“再目光長遠,眼下無兵無糧,朝廷政令不出一門。也唯有徐徐圖之,先解燃眉之急了。”

  “也好。”

  薛白思量了,李泌這計策雖不能根除積弊,可不必有太多損失就能緩解局面,至少沒有壞處,確實值得一試。至於更長遠的,還是得先解決朝廷自身的問題。

  “那便依長源兄之計行事,需遣人聯絡烏承恩。”

  “我可去說服烏承恩。”有人應聲而出,卻是嚴莊。

  袁履謙見此情形,微微皺眉,心想嚴莊自告奮勇去出使,莫不是想借機投奔史思明,他遂道:“我亦願往。”

  “我另有要事需袁公贊畫,魏州便由嚴莊去足矣。”

  薛白還是相信嚴莊的,在他還被李隆基視爲叛逆時,嚴莊就能被他策反。如今他躍爲雍王,嚴莊這種野心勃勃之人,必然會想與他一同上進。

  商議之後,他私下裏又叮囑了嚴莊幾句話。

  “以烏承恩除史思明,事成固然可喜,可你此番前去,至少得拖住史思明南下的腳步,寧可讓他稱帝,則勢必與安慶緒相鬥……”

  很快,薛白便請來了祕旨,授烏承恩爲范陽、平盧節度使,令他除掉史思明。

  嚴莊心裏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重新成爲宰相,這次是真正的宰相,對自己此行寄予厚望。

  他讓人制了一根空心的木杖,將密旨藏入其中,便辭別薛白,踏上了前往魏州的道路。

  當他再次來到洛陽,卻發現洛陽人心惶惶,官民都在議論叛軍又要來了。李光弼就退在不遠處的河陽城,消息傳得很快。

  顏杲卿初到任上,與王思禮、李晟商議之後,雖然也用報紙安撫輿情,卻沒有明確表示洛陽一定會平安無事,竟有種隨時要把人都遷往它處避難的態度。

  因爲顏杲卿此前與張巡一起守在雍丘,最瞭解江淮的情形,知道賀蘭進明不僅不支援糧草,還有視他們爲叛逆的意思。這種情況下,史思明大軍一旦過黃河,洛陽根本難以堅守。

  “顏公不必憂慮。”嚴莊道,“我此去,或可爲顏公拖延時日,做好應戰的準備。”

  “希望如此啊。”

  兩人的關係早在一同在河北爲官時就不甚好,如今在一條戰線上迎着史思明的十三萬大軍,終於是放下了個人恩怨。

  嚴莊繼續北上,渡過黃河,回到了他熟悉的河北,在兵荒馬亂中,直接往魏州去見史思明。

  然而,纔到魏州城外報了名字,他當即就被捉拿了起來,燕軍很粗魯地把他押到了史思明面前。

  “你竟還敢來?”史思明沉聲叱道:“把這背主求榮的叛逆剝了皮,掏出他的心肝,祭我大燕聖人!”

  “大聖周王,你誤會了。”嚴莊連忙稱呼着史思明那自封的奇怪名號,道:“背叛聖人的是李豬兒,我是事後才知道的,當時之所以投降,是爲了想辦法救出聖人,沒想到安慶緒弒君弒父啊!”

  史思明擡了擡手,止住了士卒們。

  是安慶緒許諾了會把大燕帝位讓給他,他才率軍南下。可如今相州之圍一解,安慶緒也不再提讓位之事,似乎想矇混過去,那麼,嚴莊此來,倒是成了一個人證,讓他能名正言順取代安慶緒。

  “安慶緒真弒父了?”

  “千真萬確。”

  史思明道:“唐廷派你來,何事?”

  嚴莊略略躊躇,自嘲地一笑,道:“唐廷發生了一些變故,李亨已退位自罪,李琮成了唐皇帝,下旨稱李亨當時許諾的歸義王,范陽、平盧節度使不作數,須請大王重新上表到長安稱臣請封。”

  他話到後來,史思明看他的眼神愈發可怕。

  “這樣的旨意,你竟敢來宣讀?”

  “唐廷當中無人敢來出使。”嚴莊道,“只好由我來了。”

  史思明問道:“你不怕死?”

  “怕,很怕。”嚴莊道:“可我無所作爲,鬱郁不得志。”

  史思明臉色愈冷,再次起了殺心。但他還需要用嚴莊來坐實安慶緒弒父之罪,這才強自忍着。

  “我有鴻鵠之志!”嚴莊道,“我出身雖低賤,卻志在掌大權,宰執天下,故而,我當年總是勸先帝起兵。沒有我,豈有這大燕?”

  激昂地說到這裏,他話鋒一轉,道:“可惜,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安慶緒絕非良主,唐廷則根本不信任我。惜我身懷凌雲壯志,不得施展。故而,唐廷無一人願來此,而我願來。”

  史思明聞言,站了起來,臉上的殺氣漸漸褪下,散發出了雄主的強大氣場。

  嚴莊感受到了他的王霸之氣,納頭拜倒,道:“臣此來,非爲唐廷庸主宣旨,而爲投奔世間真龍。”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