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又見和離

作者:薛白杜五郎
可薛白卻道:“放心吧,我不缺爲了爭權奪位的謀士,缺的是治國之能臣。”

  楊炎眼神一動,對這“治國之能臣”一詞還是很受用的。

  薛白早已不是當年與楊國忠一起討論如何上進的無名之輩了,他經歷了太多陰謀的洗禮,早已不再需要那些勾心鬥角。

  “權術不過是小道,我們該做些能改變這世道的事。”

  楊炎有志向、想上進,聽了這句話,眼睛裏似乎有兩團野心的火被點燃了。

  兩人正坐在火邊,火上架着一個普通的鍋,裏面煮着梨。

  李眼神裏滿是失落,道:“我唯一沒想到的是,先生會站在他那一邊。”

  “我並非是站在誰的那邊。”李泌道,“我維護的是社稷的安穩。”

  “他滅佛啊,社稷還能安穩嗎?佛家講報應、信因果,豈不正是安穩社稷的無上妙法?”

  李泌道:“他是個務實的人,看得到寺廟兼併土地、廣匿逃戶。”

  “正因如此他日社稷必因他而顛覆,先生信嗎?”李道:“天下兼併土地更多的是哪些人?只是寺廟僧侶嗎?如今他挑揀軟柿子來捏尚且如此,往後激發大亂,禍及的難道不是社稷?”

  說到底,他之所以覺得這次能成功,就是因爲薛白動田地人口、觸及到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利益,可惜,這些人還是短視,覺得犧牲些和尚不要緊。薛白稍稍注意分寸,他們的心就不齊了。

  李泌道:“無論如何,這件事結果是好的,於國有利。”

  李苦笑,道:“那先生今夜來,是來殺我的嗎?”

  他不怕死,相反,他的死會是一種激化矛盾的方式,或許能給太上皇帶來機會。

  李泌自然不是來殺他,而是另有目的。

  當年李亨北上靈武,帶了一批禁軍沿途護衛,這批人都是由李、李兄弟統領。如今雖然名義上李已無權調令他們,畢竟與一些將領之間還有私誼。

  這也是李最大的倚仗。

  李泌前來正是爲了保證李不能趁着朝廷滅佛、天下氣氛惶恐之際聯絡舊部。他坐鎮於此,一邊已派人把交好李的禁軍將領一個個都探查了出來。

  李其實也知道這點,不過是以言語動搖李泌,希望他高擡貴手。

  “今國家多亂,百姓貧瘠,府庫空虛,外敵虎視眈眈,殿下既有解決之法,豫王豈可藉機生亂?”

  “我以爲先生高節,沒想到還是富貴迷人眼!”

  末了,見李泌不爲所動,李終於是沒忍住說了幾句氣話。

  “滿嘴都是蒼生社稷、仁義道德,歸根結底,無非是因他掌着權、能拜你爲相!昔日恩義你全然不顧,一心撲在你的仕途上,這便是你所謂修道之人的德行嗎?!”

  “誤會了。”

  “我沒誤會!”李倏然起身,“成王敗寇,我既輸了,我認。但你既當了背主之叛徒,休再以那套假惺惺的話來指指點點,大可不必!”

  李泌無言,只是默默看着火上在煮的那鍋梨水。

  這梨水,其實是他與李亨、李、李之間的情誼。那還是在靈武之時他們最艱難的一段時光,朔北風大幹燥,當時他們物資極缺,喫食不多,更沒有調料與茶葉,議了軍務之後,哪怕只剩下一顆梨,他們也是煮成梨水分了喫。

  “我是叛逆,你是宰相。”李道:“我信佛,你信道,我這裏廟小,怕是容不下宰相,請吧。”

  說罷,他擡腳一踹,把火上煮着的鍋踹翻,梨水潑灑,那煮得軟熟的梨也摔在地上摔得稀爛。

  分梨,分梨,最後還是要分離了。

  李泌微微嘆息,起身,離開了廳堂。

  李站在那,目光瞥着他的身影,私心裏其實是希望李泌能回過頭來,與他表個決心。

  哪怕只說一句“我並非真心支持薛逆,不過是虛以委蛇”也好。

  可李泌竟是一步步走了出去,沒有回頭,李頓時愈發失落。

  他感覺到了,人心正在一點點地倒向薛白。

  薛白根本就不需要殺他,薛白最大的武器就是時間。

  這種只能眼睜睜看着自己失去一切的感受讓李痛苦異常。

  可他卻還在心裏告訴自己道:“不急,薛逆會犯錯的,他已經開始犯錯了。”

  “你說,百姓能感受到朝廷這麼做是爲他們好嗎?今秋西北必有大戰,朝廷要打仗急缺軍費,卻沒有把稅賦加在他們頭上,爲什麼他們還罵罵咧咧?”

  “沒地方燒香了啊。”

  時間已是盛夏,杜五郎與顏泉明騎馬走在長安西郊的官道上,一邊並轡而行,一邊隨口聊着。

  他們是代薛白巡視關中抄沒寺產的情況歸來,離長安還有數十里,天卻快要黑了。

  今夜他們就打算宿在前方一個由寺廟改成的驛館裏。

  從官道往南邊的山林裏望去,漸漸地,能看到一個建築顯出了它的屋檐。

  “就在那吧真大啊。”杜五郎擡手一指,道:“就是不在官道上,哦,有小路能過去。”

  他看到了官道邊另外造出來的小路,倒也方便。

  “這寺廟原本叫崇光寺,建於隋開皇年間,武周時修繕過。”顏泉明道,“它離官道不算遠,遂只作簡單改建,便當成驛館了。”

  不同於顏季明被派往河東,顏泉明這兩年一直在長安、洛陽一帶,作爲顏家頗爲出色的一個子弟,他雖儘量不招搖,以免樹大招風,但也算是薛白的心腹,低調地做了不少事。

  “你記憶真好,這些都記得。”杜五郎感慨了一聲,隨着顏泉明走了一段,忽然想起來,道:“對了,張出家後,有段時間就住在這崇光寺裏吧?”

  “是啊。”

  “那他如今呢?”

  “移居到別的寺廟修行了吧。”顏泉明道。

  “咦?”杜五郎問道:“他的佛法很高深嗎?如今每個寺廟裏能留下來的僧侶可不多。”

  顏泉明不想回答這些死纏爛打的問題,道:“也許是不想回到寧親公主身邊,努力修行了吧。”

  “顏大哥說話還真風趣。”杜五郎道,“說來,張還說殿下的身份不是……”

  “到了。”

  說話間,兩人已到了那由寺廟改建的驛館,能看到馬廄裏栓着不少的驢、馬、駱駝,入內,能看到大院裏堆着成箱的貨物,留了幾個人在看守,顯然是大商旅。

  杜五郎四下一看,先去訂廂房。

  以前驛館多是給官吏們住的,分上中下三種廂房,按品級來分配。如今抄沒了寺產之後,驛館的數量增加,商人百姓住驛的條件也就放寬了許多。

  杜五郎與顏泉明是微服私訪來的,也不用亮出印信,很快就訂到了廂房。還買了一封報紙,竟是當年的,說是長安城發了報紙之後,便有人連同城內要帶的信件、物資一起送過來,時效頗高。

  這段時日杜五郎不在長安,遂買了好幾份報紙,又要了幾個烤得熱乎乎的胡餅。

  顏泉明則正在與一個商賈交談,問河西走廊的商路既然斷絕了,爲何他們還在走商。

  “郎君不妨猜猜小人準備去哪裏。”

  顏泉明道:“我看你們的貨物都是關中的特產,而不是西域的珍寶。必然是從長安出發,只是爲何不多帶絲綢,反而運送更笨重的瓷器?”

  “郎君好眼力,小人們已在長安旅居了兩年半了,河西通道不通,不敢輕易行商,這次確實是從長安出來。可卻不是返回西域。大唐雖與吐蕃在和談,可看這樣子,今年隴右一帶只怕不安定嘍。”

  竟是連一個商旅都知道西北會有戰事,可見民間也有奇人。當然,事關他們的生計,他們不得不仔細打聽。

  他們竟不是要返回西域,顏泉明遂皺眉思索他們要去何處。

  “我知道你們去哪。”杜五郎忽然道。

  “哦?這位小郎君請講。”

  顏泉明也有些訝異,自己都不知道,一向不太聰明的杜五郎竟是先知道了。

  “你們去蜀郡,把這些貨物賣了,買了茶葉、蜀錦、竹紙、絲綢,再回到長安,賣些貨,添些貨,出發往安西,對嗎?”

  “哈哈,小郎君真是聰明。”

  “那是,我一向是以聰明著稱的。”

  顏泉明一眼就看穿了杜五郎的把戲,遂從他手裏接過那幾份報紙看了起來。

  果然,許多事就載在近日的報紙裏。

  朝廷如今不讓各邦來的使者、商旅滯留在長安無所事事,遣返了一部分,編戶了一部分,又在報紙上鼓勵商旅採購茶葉,販往西域。

  報上還說,大唐如今正在與吐蕃和談,明年開春之前便會有結果,到時與安西四鎮之間的道路便會打開。

  現在泡茶已經漸漸開始風靡,若局勢真如報紙上所言,自然會是好買賣,滯留長安的商旅們終於也開始動了起來。

  顏泉明卻很清楚,所謂的和談只是與吐蕃贊普赤松德贊之間的談判,達扎魯恭卻不會輕言罷兵。到時商旅們採購了茶葉,河西走廊若還未打通,看似朝廷失信,可胡商們迫切想要聯通西域的願望,卻也可能促成大唐的勝利。

  正在此時西邊有快馬狂奔而來,揚起塵煙滾滾。

  那馬上的騎士人未至,而聲先到。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一瞬間,驛館內已有另一名騎士牽馬而出,去接這封西邊來的急報……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