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以直立威

作者:薛白杜五郎
顏泉明離開了一趟再回長安城,注意到了一個變化。

  西城的金光門因爲常有商旅的車馬經過,車輪把門洞的道路壓出了兩條深深的凹陷,已到了能讓中間的青石刮到了車梁的地步,這兩年官府無錢,對此的處置是在凹陷處鋪上幾塊土磚,下雨天依舊會積水、泥濘,如今不同了,這道路被重新修繕過,鋪上了整齊、厚實的巨石。

  可見抄沒寺產以來,朝廷還是稍微富足了一些。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把收繳的錢財運用到民生治理上,亦可見吏治整頓有成效、官員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傍晚,顏泉明先去拜見了顏真卿。

  顏家是儒學世家,講究禮數,顏真卿對待侄子非常嚴格,甫一見面就批評了顏泉明行事上幾處做得不妥善的地方。他不知道家族原本生離死別的命運被改變了,該狠狠管教的地方就絕不留情,沒有捨不得罵、捨不得打這回事。

  末了,顏真卿道:“縣的案子雖小,殿下卻很關注,你既回來了,明早就去稟報吧。”

  “侄兒在路上見到有八百里加急,猜測西邊將有大戰。”顏泉明道,“這種時候,殿下還關心這一樁小案嗎?”

  “國事無大小,細微之處可窺大勢。”顏真卿道:“元載欲藉此案對付崔甫,故而殿下讓你仔細覈實。現在打仗了,這兩人之間的隔閡難道就消了嗎?”

  “是,侄兒明白了。”顏泉明起身準備離開,想了想又道:“侄兒此番巡視所見,社稷安穩,海晏河清,都道殿下治理得當,叔父也可放心了。”

  他當年也曾以監察御使的身份巡視,平反冤獄,安撫百姓。顏泉明大概是以他爲榜樣,故而有此一言。

  顏真卿近來看了太多公文,傷了視力,身子俯得很低,半張臉都隱在暗處,聞言沒太大反應。

  “那就好。”

  次日,朝議之後,薛白果然首先見了顏泉明。

  先問及了縣的案子,顏泉明卻有些猶豫,斟酌着才作了回答。

  “鄭直齋算得上是個好官,封小勾也確有些行事乖張之處,但在葛三的案子上,鄭直齋冤枉了封小勾。”

  薛白感受到了他的遲疑,淡淡道:“你只要說事實就可以,旁的事,我自有判斷。”

  “是,殺縣縣民葛三一家之兇手當是兩名士卒,於天寶十二載的臘月三十因公幹而經過縣,封小勾替他們安排了住處,元月初一,他們在城中徵糧,恰遇到了葛三之女,遂跟着闖入其家中,犯下大案後揚長而去。封小勾亦在場,他身爲縣捉不良帥,本應羈兇徒,最不濟也要指認出兇徒,可他當時反而隱瞞了兩個士卒的罪名,與他的手下衙役說‘若是賊兵來了,拿葛三一家充軍糧也使得,殺了他們又如何’。”

  薛白問道:“你確保你說的是實情。”

  “此案並非無人目睹,只是迫於淫威而都不敢吐露實情。臣微服查訪,與葛三的許多鄰里都聊過天,不僅問了兇手的具體特徵,還畫了畫像。”

  顏泉明說着,便拿出他蒐集到的證物、口供,以及一幅他畫的畫像。

  薛白原本以爲會像那種海捕文書上寥寥幾筆,沒想到顏泉明極擅長丹青,畫的是一幅頗爲寫實的人物肖象。

  “臣雖未見過他們,但根據目擊者的證詞,畫了幾張與他們確認,反覆修改,稱是有八成相似。”

  畫上是兩個並肩而出的漢子,沒有披甲,在軍袍外面裹了厚皮裘,踏的是鹿皮靴,身上佩着弓刀,兩人都有很明顯的外八、羅圈腿。其中一人右臉上有一片刀疤,從右眉連到了臉頰,另一人則是駝背,目露兇光。

  這些氣質與特點都是躍然紙上,薛白不得不誇道:“畫得不錯。”

  顏泉明道:“葛三家中的牆壁上還留存着被刀劈過的痕跡,臣試過,封小溝的佩刀砍不進黃泥牆,唯有畫上的這種長柄軍刀可以;從地上留下來的血腳印看,兇手的靴子都是在八寸有餘,而封小溝的腳只有七寸;另外,這是兇手當時遺落在葛三家中的兩枚箭鏃……”

  箭頭是鐵器,打完仗之後常常是要回收的,有時箭桿斷了,清點戰場的士卒會把箭頭剪下來裝着。奉命搜索物資的兵士路上撿些箭頭裝在褡褳裏是常事。

  薛白接過那箭頭看了一眼,見上面刻有小小的“振二”字樣,沒說什麼。

  他仔細確認了顏泉明帶回來的物證和口供,問道:“這些,鄭直齋沒查到?”

  “鄭直齋要治罪封小勾,很可能是出於他與縣尉荀鵬之間的不和。荀鵬是科舉出身,年逾六旬而多年未得升遷,此番抄沒佛寺非常賣力,他不僅讓縣內的僧侶還俗,還追回他們多年欠繳的稅賦,逼他們勞役,修縣的水渠,不少僧侶常年養尊處優,不堪忍受這種重活,勞累過度而死。這種情況下,鄭直齋聽聞了封小勾犯的舊案立即派人去捉捕,沒想到竟是鬧出了人命,遂直接將案子辦成鐵案。”

  薛白道:“你的意思是,鄭直齋知道這案子不是封小勾做的?”

  “他否認了,是否知道只有他自己清楚。”

  “既說封小勾是惡吏,鄭直齋沒能捉到別的罪證來對付他?”

  顏泉明道:“封小勾雖有跋扈之行,卻也多奉荀鵬的命令行事,能法辦他的事不多。”

  “如此說來,他是冤死的?”

  “是。”

  薛白沒有再問了,思忖着此事。

  顏泉明道:“殿下過問這種案子,當是爲朝廷大局考慮,臣以爲此案維持原判爲妥。”

  “看來,你知道那兩個士卒是誰人麾下了?”

  “臣不知。”

  顏泉明說是不知,但薛白命人查訪,很快就查到那兩個兇徒是出自何人麾下。

  箭頭是出自振武軍,屬於朔方軍,天寶十三載正是薛白與李亨交鋒之時,振武軍並未參戰,只有與鳳翔之間書信往來時,纔派人途經關中。

  再跟據時間調當時的記錄,終於是查到他們很可能是郭子儀之子郭麾下兵士。

  薛白查這案子的目的是爲了震懾元載、崔甫,他要讓他們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爲都有一雙眼睛在看着,他不好欺瞞,可最後查出這樣的結果,不免讓他有些爲難。

  大戰在即,這種時候挑郭的毛病,很可能起不到震懾人心的作用,反而會激起變亂。

  顏泉明說的也有道理,維持原判,封小勾已經死了,只要再敲打一下元載也就無人再爲他申冤,這是對局勢最穩妥的結果。

  是夜,薛白問了顏嫣一個問題,說若是他也被冤殺了,顏嫣會跑去爲他申冤嗎?

  顏嫣想了想,道:“那要看情況。”

  “哦?”

  “你若冤死了,我爲你奔走,死亦無悔;可我既懷了你的孩子,當先把孩子養育成人,申冤這種事可是很危險的。”

  薛白再看了一遍宗卷,上面並沒說封小勾有幾個孩子,可他卻陷入了沉思。

  次日,薛白就把元載、崔甫都召到了宣政殿。

  他把顏泉明拿到的證據直接擺在二人面前,道:“你們都曾在我面前義正辭嚴,現在談談看法吧?”

  這句話之後,薛白就埋首於別的事務,暫時並不理會這兩人。

  崔甫不屑於元載,不願與之站得太近,上前接過宗卷看了看,臉色漸漸起了變化。

  他與薛白是同時授官的,心裏對薛白其實隱隱總有一些不太服氣。兩人一起在洛陽當縣尉時,他就有了比較之心了,認爲若非薛白的身世,如今成就定然是不如他高的。

  但人家是皇子皇孫,這沒辦法。崔甫也認,可心裏難免覺得自己該是宰相人選。

  這次縣的案子,崔甫非常相信鄭直齋,更相信自己的判斷,有心給元載以及重用元載的薛白一個教訓。卻沒想到,結果竟大出所料。

  元載則是更爲震驚,甚至還有些驚恐。

  他是早就聽聞縣縣尉荀鵬指責鄭直齋了,是爲了罷鄭直齋的官纔想要重審封小勾的案子,遂派人到縣命令荀鵬做文章。

  換言之,此事他已經籌劃了一段時日,可辛氏纔剛剛到長安告狀,事情甫一發動,薛白就把真相甩了出來。

  這說明什麼?他的一舉一動,全在薛白的掌控之中,他的心思,沒有一樁能瞞得過薛白。

  倘若他秉公辦事,毫無私心也就罷了。但這件事上,他確實犯了大錯――沒有仔細查明真相就出手對付鄭直齋,現在好了,真相是郭的麾下將士殺人了。

  如今西北邊防繫於郭子儀,他主張重審的案子矛頭直指郭氏,只怕要被認爲是破壞大局,惹殿下不喜了。

  元載可不認爲,薛白想要在這個時候找郭的人治罪。

  宣政殿內安靜了很久,只有薛白偶爾翻動文書的聲音,而看卷宗的兩個人都很沉默,很認真地、一遍一遍地看。

  終於,元載看向崔甫,以眼神示意了一下,表示想要與他握手言和。他已經認輸了,想要收回重審封小勾一案的意見,就維持鄭直齋的原判。

  崔甫很冷淡,悶不吭聲。

  薛白一直不說話,最後,元載先開口了。

  “臣行事不周全,雖看出了此案有不對之處,本該先查明真相再奏報。現吐蕃犯境,朝廷當以戰事爲重,臨陣恐不宜質問大將。”

  說罷,他俯身請罪,把說話的機會留給了崔甫。

  崔甫可以說鄭直齋其實是明察秋毫,早已查出了真相,但考慮到西北戰事,沒有追咎於郭,而是把幫兇先繩之以法,是個能臣。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