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融洽

作者:薛白杜五郎
太上皇詔見,這並不讓封常清意外,可他緩緩登上石階,進入宣政殿,卻意外地發現,太上皇與太子的相處是那樣的融洽。

  殿內不僅有薛白與李隆基,幾個宰相與朝堂重臣都在。

  顯然,就着與吐蕃的戰爭請太上皇出面主持一場議論,這出自於百官的意見爲的是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

  薛白追諡了李瑛爲皇帝,有所得,那就有所讓步,權爭的藝術就是互相妥協。

  封常清走近,看到李隆基那更爲蒼老的臉上依然還帶着神彩,渾濁的眼睛裏依然閃着智慧與親和的光亮,封常清眼睛一酸,當即就拜倒在地。

  “臣本貧賤,得太上皇之信重,擢爲節度使,從微至著,不知何以報太上皇之厚恩。”

  李隆基坐在那兒,拍了拍膝蓋,道:“那你就助太子,爲大唐打好這一仗。”

  這樣一句沉穩威嚴的話,讓封常清的心一下子就定了,因爲方纔見過李琮而泄掉的士氣頓時就重新振奮了起來。

  他熱血上涌,當即大聲應道:“臣領旨!”

  有了李琮的對比,李隆基這種垂垂老矣,卻還保持着上進的精神,確實是能給人以激勵。

  “太子,扶他起來。”

  李隆基撫着花白的長鬚又吩咐了一句。

  他既吩咐了薛白就不得不做,上前扶封常清。

  但拋開這一點擺譜的行爲不提,李隆基這樣做實則是有利於薛白更順利地處理朝政。

  至少,封常清對薛白的態度立即就有了改變,薛白一伸手,竟沒能立即將他扶起來。

  封常清結結實實地拜了一拜,道:“臣以往對殿下深有誤解,請殿下治罪。”

  “既貶謫了你,該治的罪都已治過了。起來,談談戰局。”

  “喏!”

  殿內早已鋪開了河隴到安西的地圖。

  當着李隆基的面,李峴先說了如今與吐蕃交戰的形勢,達扎魯恭的三十萬大軍分三路而來,郭子儀兵少,如今只能龜縮防守,同時讓士卒搶收麥子,堅壁清野。

  至於元載提出過的出兵原州,從戰略上看是好的,但郭子儀認爲原州城池已被吐蕃軍焚燬,一旦出兵,無處駐紮,糧草又難以運輸,容易被吐蕃吐圍困,反而陷入被動。

  藉着這件事,郭子儀的奏書裏還說,與吐蕃的戰事會是一場持續數年甚至十數年的長期戰爭,只有等到國力能夠全面勝過吐蕃,纔有一步步收復失地、反制吐蕃的機會,急於求成只會讓戰事陷入被動。

  就此,薛白問了封常清的意見。

  封常清與郭子儀心態不同,他更迫切地希望能夠連通西域。

  可他久在安西四鎮,對河西、隴右不算太熟悉,對比了雙方的兵力、錢糧,再看地勢,認爲大唐目前確實只有被動防守這一個方法,這看法卻與郭子儀相同。

  他的目光在地圖上不斷地逡巡着,試圖想出更多的辦法來。

  此時,李泌開口了。

  “論戰場形勢,幾位將軍已剖析分明,臣不才,說一個困蕃之策,或可在數年之後,使吐蕃再無力東犯。”

  往日議事,李泌往往就是往那一站就閉目養神,一副不願爲薛白出力的樣子,今日卻大不相同了。

  李隆基、李琮追封李瑛,代表的是宗室對“李倩”的承認與接納,而薛白請李隆基朝議,象徵的是坦蕩與天家融洽。

  父慈子孝、皇室安穩,這是百官最想看到的局面。

  哪怕只是爲了鼓舞薛白再接再厲,李泌今日也得把渾身解數都使出來。

  “大唐若能北結回紇,每逢吐蕃出兵,則命回紇相援,吐蕃犯塞必得分兵;殿下曾平定南詔之亂,然近年來中原戰亂,無力南顧,可遣使命南詔兵出水,則吐蕃後方自亂;大食在西域爲最強,自蔥嶺盡西海,地幾半天下,與天竺皆慕大唐,世代與吐蕃爲仇,遣使相招,可使之與吐蕃斷絕往來。如此,我大唐之茶葉、絲綢、瓷器等貨可往來各邦,交換戰馬,而吐蕃受困,再難興兵。”

  殿內衆人都連連點頭,深感李泌高才。

  這建議提振了大家的士氣,明確了往後的兩國形勢的大方向。

  相比起來,薛白那假意與吐蕃贊普同盟,實則離間吐蕃君臣的計劃就顯得小家子氣了一些。

  只不過,李泌這策略宏大而長遠,短時間內卻難以解決現在西北防禦兵力、錢糧不足的問題。

  今日李隆基在,一部分官員嘴裏“募兵”“加賦”的話幾次到了嘴邊,但憚於薛白,始終沒說出來。

  “長源之議甚妙,宜遣使於回紇,命其出兵。”李隆基再次開口了,“太子以爲如何?”

  “回太上皇,臣以爲可行。”

  薛白沒有給李隆基太多主持局面的機會,接着就轉向宰相們,問道:“諸位以爲,何人可出使吐蕃。”

  “敦煌王李承迎娶的是回紇公主,可爲主使。”李峴當即道。

  封常清的目光一直看着地圖,目露思忖之色,耳畔聽着朝臣們議論出使回紇一事,眼神中漸有了堅定之色。

  末了,他跛着腳走了兩步,執禮道:“太上皇、殿下,臣請領一支兵馬借道回紇,前往安西,領安西兵馬左右夾擊吐蕃,打通河西。”

  “太久了啊。”李隆基問道:“如今安西又有幾多兵馬?”

  李峴答道:“通路斷絕,朝廷並不知安西兵力所剩幾何。且路途遙遠,輜重無法攜帶,封將軍要如何回到安西?”

  “臣便是餐風飲露必至安西!”

  殿內,唯有薛白看向封常清,眼中露出激賞之色。

  這便是他一定要起用封常清的理由。

  千里奔襲,出其不意,這是高仙芝最擅長的打法。薛白是可以再用高仙芝借道回紇歸還安西四鎮,但卻害怕高仙芝面容盡毀,暫無朝廷赦封,無法迅速凝聚安西兵力,加上封常清就不同了,這兩人配合最是天衣無縫。

  “你要多少人馬?”薛白問道。

  封常清道:“臣不求兵多,但請能率安西將士前往。”

  這就包括了李嗣業、段秀實、馬等將領,薛白有些捨不得。

  但現在河西走廊被佔了,大唐的中原、安西偌大的疆域被一分爲二,拖的時間越久,越難連通。確是這些猛將才有一絲希望爲常人所不能爲之事。

  薛白遂有個下意識的點頭的動作,道:“此事,我再想想。”

  諸臣見此情形,便知太子心中的傾向,自然會剖析利益,各自擬出章程或勸阻奏書來。

  李隆基閉目養神,不再參與議事。

  他有分寸,偶爾顯示一下存在感,卻也不敢惱怒了薛白。

  末了,薛白道:“我送太上皇回太極宮。”

  “難爲你諸事繁忙,還有如此孝心。”

  羣臣見他們其樂融融,愈覺安定,皆告退。

  宣政殿裏的人越少,李隆基看着那些漸漸遠去的身影,眼神似乎有一瞬間閃過不安之色。

  他得在這些官員們面前纔有安全感。

  忽然,一隻手捉住了他的大臂,他不由自主地感覺到背脊發涼。

  轉過頭,見到的是薛白那英俊的側臉。

  “我扶太上皇。”

  “好。”李隆基顯出一個和藹的笑容,起身,嘆道:“還沒來得及問,你告慰過你阿爺阿孃了?”

  “是。”

  “朕愧對於他們啊。”李隆基道,“所幸,他們有你這樣英姿神武的兒子……朕年輕時亦是這般,老來卻糊塗了。”

  說着,他搖手示意不想坐御輦。

  於是薛白就扶着他,兩人緩緩地沿着宣政殿前長長的石階往下走。

  這時候,薛白只要手一推,李隆基也許就會摔死在這石階之下,但他確實沒必要這麼做。

  “你放心,朕今日所作所爲,是真心要助你掌握住局面。”李隆基又道,“因爲朕很確定,你是朕的孫子,你和朕年輕時候一模一樣。”

  薛白道:“聖人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了。”

  李隆基心裏不接受李琮是聖人,因此有剎那的遲滯才反應過來,薛白是說李琮快死了。

  若是李琮一死,薛白就會順理成章地即位。哪怕到時候李隆基活得再好都沒用,李琮雖然廢物,作用卻是至關重要。

  薛白這麼說,還是在試探李隆基。倘若李隆基還想阻止他篡奪皇位,就該因此而感到緊張。

  然而。

  “他一貫身子骨弱,只怕是要走在朕前面了。”李隆基的語氣很平靜,道:“但你放心,有朕在,會保你順順利利地繼承大統。”

  薛白以打量的目光看了他一眼,竟是沒從他眼中看到破綻。

  那雙眼裏滿是慈愛之情,讓薛白一瞬間有些莫名地惱火,但他站在石階上望了一眼長安城,剋制住了。

  “前陣子我抄沒天下寺產,朝中有不少人想趁機請太上皇重掌朝政,許是我做得還不夠好。”

  “朕老了,無此心志了。”李隆基搖了搖頭,“你莫理會那些汲汲營營之徒。”

  這話說服力不夠,他也向宮牆外的長安城望了一會,又補了一句。

  “記住,你我聯手,必可保你再造盛世,一個遠勝開元天寶的盛世。如此,朕的英名纔可保住,朕駕崩之後的諡號……”

  他頓了頓之後,擲地有聲地道:“必須是美諡。”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