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軟弱

作者:薛白杜五郎
長安。

  天子就食之後,長安城也就稍微冷清了幾日,開春之後很快又漸漸熱鬧了起來。

  因絲綢之路已重新暢通,西域的商旅絡繹不絕地又趕來大唐。

  這完全是盛世光景了,若沒有朝廷變法,以及因變法而引發的一系列動亂,已可謂是中興之象。

  正興六年,四月暮春,十王宅中,延王李玢接見了一個於他而言十分重要的客人,李棲筠。

  李棲筠是天寶七載的進士,與薛白同榜,他出身不凡,是趙郡李氏嫡支,自身又才幹出衆,此前在防秋的戰場以及收服僕固懷恩一事上立下功勞,官任刑部侍郎,離拜相已只有一步之遙。

  這樣一個人物,表態願意扶李玢登上皇位,自是讓李玢歡喜不已,對他以“先生”呼之。

  “先生今日來,可是有好消息”

  上一次,李棲筠已對李玢說了,諸公卿有包圍洛陽逼宮的計劃,此事一成,薛白或許會退位。

  李玢是李隆基的第二十子,在兄弟中的排行雖然很靠後,架不住他的兄長們死得多,如今他已算是諸王之中年長而有威信者,兒子生得也多,是繼位的有力人選,難免心懷期待。

  “好消息。”

  李棲筠開口就是利落的三個字,李玢聽了,不由自主地溢出了笑意來。

  “薛逆已經承認了,他並非李倩,乃冒充皇嗣,篡謀社稷。”李棲筠說罷,執禮道:“臣請大王入大明宮宣政。”

  李玢大喜,道:“他承認了!太好了。”

  之後,他想到前幾日郭子儀的態度並不是很支持他,不由問道:“先生,我如今進了宮,郭子儀不會認爲我謀反吧”

  “大王放心,郭公已表了態。”

  李玢心想,看來是洛陽大局已定,所以連郭子儀也堅定了態度。

  他忙不迭以宰相之職託付李棲筠,自稱沒有德行,往後大唐治理還需拜託李相公。

  之後,自然是歡歡喜喜地命人收拾行李準備入主大明宮。

  這十王宅,他早都住夠了。

  李玢子女衆多,沒成年的如今尚有二十多人,隊伍浩浩蕩蕩,引得百姓紛紛圍觀。

  這情形讓李玢志得意滿,還與妻子笑語道:“大唐子民這是在瞻仰天子啊。”

  他從丹鳳門入了大明宮,自去安頓家小,那邊李棲筠則往政事堂去與一衆大臣商議後續之事。

  李玢年幼時也曾在大明宮長大,此番回來,感受大不同,他先是到蓬萊殿看了。

  蓬萊殿是薛白即位以後的起居之處,是個“工”字型的殿宇,前殿作爲召見臣子、商議國事之用,後殿也擺着桌案與書架,作爲處理機要、批閱奏摺的地方,屏風後還擺了一個牀榻。

  因堆放的書籍文書過多,殿內瀰漫着一股紙墨的氣味,雖不難聞,但李玢不喜歡。

  他喜歡那種奢侈、豔麗的風格,此處都沒有任何擺設,透着股清冷感。

  “得重新修繕啊。”

  他自語地感慨了一句,在腦海裏構思着要如何佈置。

  得把他的四方桌搬過來,每天打骨牌。

  忽然,他的兒子李偃快步跑來,有些慌亂地嚷道:“父王!”

  李玢皺起了眉,不耐煩地道:“嚷什麼你住到少陽院去,莫與兄弟們爭搶宮殿。”

  這句話雖是以斥責的語氣說的,實則卻是一個極大的獎賞,也就是他要冊封李偃爲太子。

  然而,李偃並未像預想中那樣狂喜,而是湊到身邊,神神叨叨地說起來。

  “孩兒方纔聽人說,薛逆把那些反對他的公卿殺光了……”

  “道聽途說,胡言亂語!”

  李玢喝叱了一句。

  他搖了搖頭,認爲兒子太不爭氣,沒有自己的判斷,連謠言都分辨不出來。

  “薛逆已經招供了,他並非皇嗣。既然能招供,自然是已經走到窮途末路了。”

  “父王,他不是招供了,而是當衆承認了。”

  “這是何意”

  “他……他就是反了大唐了!”李偃也不知該如何解釋,揮舞了一下手臂,道:“他把忠於大唐的公卿都殺光了,要提兵殺回長安了!”

  這種事太過荒謬,李玢根本不信。

  “李先生並未如此說過,你的消息難道還能比他更準嗎!”

  “父王你看這個。”李偃不由分說,把一張報紙塞在了李玢手裏。

  李玢看了不由一愣,心想爲何李棲筠根本沒說。

  莫非是此事有很大的危險

  “事到如今,唯有興兵討伐一途了。”

  李棲筠神色鄭重地看着郭子儀,道:“他既坦白自己不是李氏子孫,形如武氏篡唐,我等豈可姑息”

  郭子儀撫須不語,眼神裏始終帶着思量之色。

  “郭公到底還在猶豫什麼”李棲筠問道。

  “並非猶豫。”郭子儀終於開了口,卻是給了他一個意料之外的回答,“老夫是在考慮,該如何才能勝啊。”

  “只要郭公統兵東進,豈有不勝之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談老夫麾下士卒的糧餉,長安的糧草尚且要仰賴東都供給,無錢無糧,如何興兵啊。”

  “薛逆既失民心大義,轉瞬即敗,郭公又何愁錢糧”

  “依軍中慣例,兵馬離開駐地,支援他處,須給糧三倍,長安倉庫裏豈拿得出”

  李棲筠道:“我定爲郭公籌措。”

  “不急。”郭子儀擡手擺了擺,道:“老夫已派人打探,想必消息很快就回來了。”

  李棲筠還是不停勸說。

  這件事他是站在大義的立場上,而薛白也確實做得太過份,郭子儀根本沒有拒絕的理由。

  最後,李棲筠道:“今日延王已入主大明宮,郭公若是還想尊薛逆爲天子,在他眼裏,你已是叛逆。”

  郭子儀微微苦笑,嘆道:“老夫豈是在意這等個人前程”

  “那好,郭公深受大唐厚恩,想必也不忍看亂臣賊子傾覆社稷”

  不論如何,話說到這等地步,郭子儀也只能答應下來。

  “好。”

  他是個很聰明圓滑的人,能夠早早就洞察到危險,也能想出各種自保的方法。但同時他也是個很純粹的人,當只有忠或不忠可以選擇的時候,他一定會選擇忠於李唐。

  既做出了選擇,郭子儀立即堅定了起來,招過親兵,吩咐道:“你去請僕固瑒來。”

  “喏。”

  “紙筆來,我寫封親筆信給封常清、李光弼等人。”

  眼看郭子儀如此,李棲筠頓感欣慰,說大唐有如此良將,何愁不能恢復正統。

  他以武周比喻薛白,卻沒有把郭子儀比作討伐武氏的李敬業,因爲李敬業最終兵敗身死了;他也沒把郭子儀比作逼武則天退位的神龍政變主謀者張柬之,因張柬之最後也沒有好下場。

  他們只是沉默着,帶着堅毅決絕的態度聯絡天下義士舉事。

  正此時,李玢趕了過來。

  “先生,我聽聞薛逆大肆殺害忠臣義士,可是真的”

  李棲筠之前怕嚇到李玢,因此沒說,打算等李玢正式登基之後再說。

  現在見李玢已知曉了,李棲筠當即義憤填膺道:“不錯,薛逆倒行逆施、殘害忠良,人神共憤。”

  “可他還沒有敗亡啊。”

  “他早晚必敗。”李棲筠道:“只請延王先行登基,然後詔告天下薛逆之大罪,調兵任帥,討伐此獠。”

  這就和李玢的設想完全不同了。

  他本以爲薛白已經敗亡了,自己是撿了個現成的,不必承擔什麼風險。

  可若是要讓他與薛白打仗,那這與他自己打天下有何區別

  他要是願意費這個力氣,還不如之前參與到儲位之爭裏。

  快到手的皇位,李玢自然也捨不得讓出去,不由還是問了一句。

  “真能滅了薛逆”

  沒等到回答,此時恰好是郭子儀的兒子郭曦快步進來,也沒向他行禮,而是直接走到郭子儀身邊耳語了一句。

  肉見可眼地,郭子儀的眼神凝重了起來。

  李玢不由緊張,問道:“出了什麼事。”

  “大王不必驚慮。”

  “不是,有什麼是我不能聽的你們勸進我爲天子,卻事事瞞着我”

  郭子儀這纔不瞞李玢,開口道:“洛陽那邊,調了范陽的兵馬南下。”

  “就是說,薛逆已經派兵來打我們了”李玢道,“那我們呢我們的兵馬在哪”

  李棲筠道:“大王不必着急,關中世族都會支持大王,但事要一步一步做,需大王先登基,方名正言順。”

  “薛逆都殺到眼前了,還在一步一步”李玢道,“就說我們何時能調齊兵馬打敗他”

  李棲筠有些不耐煩他這些愚蠢的問題了,也不回答,只說他們會安排。

  李玢什麼都問不出來,不由越來越驚恐。

  漸漸地,他的野心與貪念被恐懼壓了下去,終於爆發出來。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