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鏡像空間
“前提當人甦醒時就需要把這一個過程多回憶幾回,將微觀記憶轉移到宏觀記憶當中來。”
“這種轉移是通過什麼完成的?”肖毅有些疑惑。
“本尊,自然是通過回憶了,而且需要很多次回憶。”
“這麼說來睡眠時,是可以連接微觀世界的?或者說是一種微觀腦電波狀態了。”肖毅卻是有些若有所思。
“是的,可以說睡眠時,或者說人維持安靜時的記憶與人運動時的記憶是不同的。”
“那豈不是說睡覺時人體就會進入一種微觀化狀態,而當人清醒的時候,人體就會自動進入一種宏觀化狀態。”
“而且如果我說的沒錯的話,微觀記憶與宏觀記憶其實並不是完全有聯繫的,而是有着一條介於微觀與宏觀之間的紐帶。”
“就好像一條時空隧道一樣,而人回憶一些信息時,其實也就是利用的這個紐帶。”
“是的,通過這條紐帶不斷回憶,也就可以將微觀世界夢境中的一些事情轉移到宏觀世界出來。”
“或者說是從本能夢境,轉移到主動冥想中來,回憶本身就屬於一種冥想行爲。”
“可以說冥想可以使記憶變的連成片。”
“冥雷,可是我有些不解,爲什麼清醒時和睡覺時,所經歷的世界是不同的?”
“本尊,其實這有很多理由,首先人在睡眠狀態時,人體是處於能量恢復狀態,這種情況下的人類,身體當中的因爲能量充足,這些能量並不會被身體調用,也就使原來不相連的記憶庫,讓他們之間產生了聯繫,如果一個人剛剛睡醒就趕忙運動,其實夢境當中獲取的信息,也就很快的被遺忘。”
“但清晰後就進入冥想狀態,也就可以使能量重組起來,將一些微觀零散的記憶整合成宏觀記憶,這就好像在整理記憶碎片一樣。“
“繼而能讓人快速的進入思考狀態。”
“對於人類來說,人體當中的電磁場越活躍,其被轉移到其他身體部位成爲能量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這是依照不能完成的,其實也可以理解爲,人的記憶在進入白天清醒時,只要不動,記憶也就會很大程度的保留下來。”
“再加以冥想,也就等於整理記憶庫,使你想獲得的信息進行重新的排序,這也可以說就是靈感的來源。“
“從這裏,你也可以看出來,其實夢境本源並不穩固,它本身就是由一些記憶碎片組成,你可以理解爲電磁場與記憶磁場的共鳴,這種事情的發生有一定的偶然性,需要腦電波與記憶之間達到一定共振關係。”
“這就像汽笛要想發出聲音,首先就要有氣壓頻率與固定的發氣形狀,其纔會產生氣壓與物質之間的共振。”
“三位一體?”肖毅有些驚訝。
“三這個數很奇特,對於人類來說,靈魂其實就是能量,而身體就是物質。”
“能量與物質的共鳴,也就是靈魂與身體的共鳴,這種共鳴也就會產生動力。”
“協調的身體頻率與靈魂靈魂的才能讓一個生命擁有持續的力量。“
“那身體的力量和靈魂的力量,有分別是怎麼來的呢?”
“本尊,身體大部分是由本能與智能構成,而靈魂是由智能與本能構成。”
“往細了說就是宏觀與微觀,微觀與宏觀。”
“但當身體運轉的時候宏觀本能力量本身會維持在平靜狀態,但微觀智能力量傳遞信號後,身體也就會獲得相應的頻率信息,繼而本能與智能發生共振。”
“對於靈魂而言,其正好相反,智能爲主,本能爲輔,但要將宏觀的力量轉化趁成微觀的力量,除了睡眠,也就是冥想了,但這兩種辦法其實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只是基於智能因爲更爲主動,狀態是可控的。”
“但本能對於身體的修復,也是不可小趣的。”
“說說本能對身體的影響吧。”
“本尊,一般情況下,當人類身體進入特別疲憊的時候,人體也就會進入一種能量溝通狀態,這狀態,人類意識當中,因爲能量的不停運轉,會時自己的不停的在意識空間刷過。”
“而人的主意識體就好像一隻小船,在一個個空間中飄蕩,不停的切換場景。”
“有好的,有壞的,如果這時本尊不知道自己在夢中,就會很恐懼,甚至被噩夢驚醒。”
“一般情況下,不好的夢境,都是因爲能量不足所引發的本能危機感所導致。”
“在夢境世界或者說意識心靈世界,相對我們所生活的主世界,即物質世界來說,它的頻率速度要高的多,在夢境世界當中,這種刷記憶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當能遭遇本能感興趣的記憶的時候,本能會自動去尋找一些相關的記憶,但這種狀態下,往往會打開智能模式,這時人的智能也就啓動了,利用這個契機溝通主意識,人體也就進入了清醒的夢境世界。”
“但要維持這種狀態,就必須維持能量不在變大,因爲能量一旦變大,就會與身體產生共振,繼而人的意識心靈狀態就會脫離進入身體狀態當中。”
“這種頻率的控制非常的不容易,畢竟是電磁場信號能量物質,它們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從某種角度來說,電磁場是受人類調動的。”
“而清醒夢的狀態,就是侷限在意識心靈元神世界的共鳴。”
“一旦能量超越當前世界的頻率,本尊就會進入主世界回到人體的意識層次。”
“而對於想要獲得更大記憶空間的人來說,讓多個記憶點產生連鎖共鳴,這必須始終維持想象。”
“想象?”肖毅卻是有些驚訝。
“簡單的說,就是利用想象提供記憶指針。”
“在沒有清醒之間不聽的訪問一些屬於碎片的記憶,將他們整理並建立成一段固有記憶。”
“從點線面的角度來說,要怎麼解釋呢?”肖毅有些疑惑的問道。
“本尊,對於記憶而言,一般來說,人體清晰時的記憶,是一個頻率,睡眠時是一個頻率,而當清晰時想要知道的信息,這些信息,必須加強到與清醒時同樣級別的頻率,這樣大腦纔會有夢境的相關記憶,學習也是如此。”
“那豈不是說每一個學霸的記憶庫都是非常容易打開的?”
“可以說人體的思維電磁場波動頻率,都是由平時的生活?習慣所產生的。”
“要使信息達到記憶等級,出現在人體的本能當中,就需要一遍一遍的不斷加強,使電磁場當中的頻率形成統一的主頻率。”
“繼而就是再獲得相應主頻率等級的信息,這時記憶空間的填鴨式記憶就開啓了。”
“冥雷,那是不是說,每個人的主頻率都是不一樣呢?”
“本尊,一般都會有頻率上的差別,畢竟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如果一樣呢?”肖毅有些好奇。
“自然是像量子糾纏一樣,發生一些共振反映了。”
“本尊,做個比喻,比如本尊的主頻率是每秒波動100次。”
“那要想使記憶快速被笨呢尊知曉,這個信息理論上是小於100次的,或者與100次同頻的。”
“那如果超越100次呢?”肖毅有些好奇。
“本尊,自然是無法解析了,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感受,我明明知道了啊,但怎麼突然就不知道了,其實就是這種異頻效應所導致的。”
“那麼說來,同頻效應就是超級記憶模式了。”
“是的,本尊,對於人來說,意識空間當中,形成同頻效率,這是非常的關鍵的,可以說這就是主精神力,可以直接使用的能量本源。”
“自然能量中的信息也是隨時可以開啓的。”
“一般培養出一個非常不錯的主精神力,是非常不容易的。”
“這我能理解,畢竟主精神力空間就那麼大。”
“是的,強大的主精神力空間的形成,一般都是維持在腦細胞工作的基礎之上的,可以說這是人類的本源。”
“冥雷,說說如何拓展精神力空間吧?”肖毅疑惑的問道。
“本尊,精神力空間,也可以說就是電磁場空間。”
“這裏的電場與磁場指的是生物電場和生物磁場,它們都是基於物質狀態的。”
“從物質層面的角度來說,要儲存能量,必然是將他們找一個地方儲存起來,這首先就要保證這部分能量不會被亂用。”
“但想要進入這種狀態其實並不容易,身體有很多本能,靈魂有很多智能,都限制了人類對於,情緒,慾望的支配。”
“這種支配也就導致人類產生的頻率想要固化下來,其實很受外在環境的影響。”
“所以要想形成自己的精神力主頻,這其實並不容易。”
“情緒與慾望都是能量運轉時所產生的能量與身體共振效應,這部分頻率相對是比較穩定的。”
“這麼說來情緒與慾望也是可以提供頻率信息了?”肖毅疑惑的問道。
“本尊,這是必然的,除了這些還有日積月累的知識或信息填充的,但如果人類的頻率無法統一,這個人的思想,也就無法形成統一。”
“相對而言一會東一會西,就顯得能量非常的不穩定。”
“這也就是說,一個人體當中的頻率太多,這並不是好事,如果可以儘量的將他們整理成爲統一的記憶。”
聽到這裏,肖毅和陸雪馨卻是都有些迷茫。
“冥雷,你說的這個情況是怎麼回事?”
“雪馨,簡單的說,就是說人類要建立一個主精神力頻率,就需要每天做相同的事,繼而讓這件相同事所代表的記憶空間成長起來。”
“繼而再給它增加分支,這就像一顆世界之樹一樣。”
“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也就是說記憶當中的頻率過於凌亂,有的需要10個頻率讀取,有的需要100個頻率讀取,會導致人的記憶非常容易丟失。”
“是的本尊,能量的切換本身就需要代價,過路的記憶就是被犧牲的代價。”
“所以要整理記憶,這其實非常的不容易。”
“這個主頻是不是也可以作爲一種記憶指針?”陸雪馨在一旁突然疑惑的說道。
“是的,但常規而言,形成相對比較統一的記憶結構體,再在上面增加分支,這是十分科學的手段。”
“你說的這種孤島連接法,效率太低了。”聽到這話,陸雪馨堵了嘟嘴,顯然對於冥雷回答不太滿意。
“宏觀化的記憶更不容易丟失。在記憶指針選擇記憶的時候,更容易選擇宏觀化的記憶。”
“如果丟是記憶碎片,你說這個人會不會成爲一個神經病?”
“你說的是那種,一會活在現在,一會活在未來的狀態嗎?”肖毅驚訝的說道。
“是的,兩個時間點的記憶都成爲了主頻,繼而導致本體記憶發生時間上的錯亂。”
“冥雷,你說的這種情況豈不是人格分裂?”
“本尊,一般而言能產生相斥反映的,並且使意識空間分成幾個陣營,這種情況其實可以稱作是心魔。”
“心魔的誕生,一般就是基於培養主頻時,一不小心激活了,內心當中的一些比較陰暗的指令,比如人格,當他們成爲了主頻率,這個人就會由好變壞,充滿破壞性。”
“也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在意識空間當中,安置了天多陷阱,繼而導致意識迷失在自己的世界當中不可自拔。”
“這還真是可怕啊。”肖毅有些感嘆的說道。
“記憶無小事,所以必須喫透記憶法則,才能對記憶進行操作,否則也是有危險的。”
“冥雷,那那些是安全的那些是有風險的?”肖毅有些好奇。
“本尊,簡單的記憶整合自然不會有任何問題,這是基本操作,就想讀寫。”
“但人是有主意識的,就好比你現在在想事,這個想,就是有主體的,誰在想。”
“你就要學會加強這個誰。”
“在一個異世界當中,有這樣的一個人,他寫了兩本書,一本叫《我是誰》,講的是人失去記憶後,在周圍環境作用下,所產生的一個自我疑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