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男配的人生(快穿) 第487節 作者:未知 一家人不缺錢財,有人專門做飯洗衣,倒沒有生出什麼矛盾。 在這三年之中,雖然大部分人都已經放棄了從顧秋實這裏討要銀子,但還是有人不死心。不過,從頭到尾沒有人成功過,久而久之,衆人也放棄了。 快三年時,秦老頭染了一場風寒,即便是顧秋實極力挽救,也還是沒能救回他的性命。他這一去,秦老太精神大不如前,沒能熬過那個冬日。 顧秋實給二老操辦了喪事。 秦山與秦河兄弟倆從來都不知道侄子到底拿了多少好處,但看周平月平時大手大腳,也猜到那筆銀子不少。 他們一開始想佔便宜,眼瞅着拿不到好處,便想與秦大頭交好。於是,給二位老人辦喪事時,兄弟倆很是盡心,花了不少錢財。 落在村裏人眼中,秦家三兄弟特別和睦。 送走了二老,顧秋實在家過完了七七,彼時春回大地,他帶着一家人搬往城裏。 臨走時,他給兄弟倆每人留下了二十兩銀子。 這銀子本就是因爲秦二得來,分點給他的兄弟,也算是理所應當。 兄弟倆拿到銀子,都歡喜瘋了,他們以爲只是和秦大頭交好,以後大家當個親戚來往,出了急事後有個借銀子的地方就行。沒想到秦大頭給了他們這麼大一個驚喜。 顧秋實也算是看出來了,兄弟倆這輩子都不打算進城,不會去城裏打擾他,而他以後也不常回來。這二十兩銀子也不是白給,以後逢年過節,必須得去祭拜二老。 兄弟倆拿了好處,送顧秋實離開時特別真心實意,兩家人都哭了。 孫淑蘭沒什麼悲傷之情,她早就想進城。反而是孫家人很捨不得。 在過去的三年多時間裏,孫淑蘭要是家裏有東西喫不完,就會往孫家送。也因爲有孫家兜底,廚娘做飯或者做點心之類時特別手鬆。反正喫不完也不會浪費嘛。 一行人起程回城,周平月有些悵然。 住在村裏,沒有那麼多的勾心鬥角,也沒人給她甩臉子,想睡就睡,想喫就喫,她都胖了不少。 早在去年時,方長山已經再娶。 方長山本人不太想娶妻,但他拗不過家裏的姨娘,方夫人也不會允許自己手底下的庶子孤身一人,傳出去對她的名聲不好。 這些是顧秋實進城裏收租時打聽到的,自從周平月搬到了鄉下,方長山就再也沒有送過信。 其實周平月很怕男人糾纏,兩人之前還是有過很美好的一段時光,即便做不成夫妻,她也不想做仇人。 * 一家人進城時,天已經快黑了,秦大頭名下的那個院子平時沒有人住,也就是顧秋實來收租金時會打掃一遍。 周平月邀請他們去內城的那個宅子,她臨走的時候,安排了一雙夫妻住在裏面打掃。 即便主子不在,夫妻倆可能會偷懶。但應該不至於下不去腳。 院子打掃得挺乾淨,一家人都累了,三個孩子大的已經六歲,即將啓蒙,小的也快五歲,平時活潑透頂,這會兒還沒洗漱完就睡着了。 顧秋實和孫淑蘭一直分牀睡。 因爲這幾年顧秋實從來不對任何女人用心,面對那些女人的勾引,他一直不假辭色,孫淑蘭也有一開始的有點緊張變得不聞不問,偶爾還會在旁邊看戲。 男人都不行了,她還操心什麼? 顧秋實一覺睡醒,外頭天已經大亮,他起來後喝了點粥,想着回家打掃屋子……他不可能帶着妻兒一直住在這裏。當然,如果周平月想要和他住,可以搬去外城。 現在住的是緊張一點,過兩年他肯定要在內城買宅,那時候就能住得下了。 剛剛到前院,就看見周平月站在門檻旁,而門外站着方長山。 此時方長山面色格外複雜:“是我對不起你。” 事情已經過去三年,面對這個男人,周平月心裏生不出任何波瀾,淡淡道:“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以後你好好過日子,別再來了。再來,對你對我都不好。” 方長山以爲幾年不見,周平月可能會對他有幾分不捨,對上她平淡的眉眼,他心裏特別失落。失落之餘,又覺得正常。 “那……你保重。” 他沒有再說什麼以後遇到困難就去找他幫忙之類的話,即便是周平月求上門,他也不敢幫。 周平月目送他離開,回頭看見顧秋實,她笑着問:“哥哥來了多久了?” 顧秋實解釋:“我是要出門。”不是故意湊熱鬧。 方長山以爲,周平月下半輩子就那樣了,即便是改嫁,也嫁不了什麼好人家。或者不改嫁,一輩子在那院子裏孤獨終老。 但那只是他以爲而已。偶爾午夜夢迴,他還想着,如果哪天周平月熬不下去了,或者是周平月和她那個便宜哥哥鬧翻了需要靠山,可能還會回頭求他。 到那時,看着曾經的夫妻情分上,他也不是不可以幫一把。但不能白幫,他可以……納她爲妾,也算是成全了兩人之間的這段緣分。 但他沒想到的是,之後短短兩年之中,秦大頭從一個鄉下來的小子突然變成了城裏的富貴老爺,他手頭有幾張方子,做出的貨物供不應求,其中他造出來的紙又輕又軟又韌,還被選爲了科舉專用紙張。 他是突然就將貨物做了出來,方家想要打壓,卻根本無從壓起。 後來見衙門都幫着秦大頭,方家再多的心思也只能忍着,甚至是不得不討好着。 不管是方夫人還是福姨娘,都後悔沒有阻攔夫妻和離。 如果周平月還是方家婦,現在如日中天的秦大頭就是方家的姻親,他們近水樓臺,只想想就知道能有不少好處拿。 可惜,周平月不肯回頭,他們也只能想一想了。 而周平月最後還是再嫁了。 方長山從未想過,那女人再嫁時的夫家,會比方家還要勢大,娶她的男人身份不比方家低,而且,人家還是嫡長子,要承繼家業的那種。 在看到周平月成親之後,夫妻二人經常相約出遊,且那男人真的守着她一心一意。方長山才明白,自己真的和周平月心裏的如意郎君差距很大,她當初不是矯情,是真的覺得他不是良配。 第511章 冤大頭 一 秦大頭渾身是血, 周身格外扭曲,看着挺悽慘,此時他臉上帶着笑容, 就更滲人了。 “多謝你!我以爲你會看不上淑蘭……”他有些不好意思,“淑蘭她愛心軟,又心軟得不是地方。不過,她給我生了三個孩子, 我從來沒想過不要她。” 秦大頭笑得見牙不見眼,“二老去的時候沒受痛苦,喪事也辦得好, 還有孩子……三個孩子都被教得好。” 兄妹三人都讀了書, 哪怕是最小的女兒,後來也長成了有名的才女,兄弟倆更是出得廳堂, 入得廚房,娶的兒媳婦出身都挺好。 反正, 換了他自己, 即便是拿着周平月給的宅子和鋪子, 也絕對不可能將一家老小照顧得如此面面俱到。 “我真的很滿意,謝謝你。” 看着秦大頭消散,顧秋實目光落在了瓷瓶上, 還差一個瓶口,就能裝滿了。 * 顧秋實睜開眼睛時,感覺渾身燥熱,懷中溫香軟玉, 還有個女人不停往他身上貼。 這和上一次出現在杜家時有些相似,他一把推開那個女人, 下一瞬,那女人更緊的貼了上來。 顧秋實惱了,擡手直接將女人劈暈。 人倒下,周圍總算是消停了,顧秋實目光在屋中環視一圈,這是一張很大的牀,牀上很軟,被褥和帳幔都是好料子,他身上的內衫細滑,料子不錯,應該不便宜。 外頭隱約有人來回走動,顧秋實起身光腳在地上走了一圈,到了外間,坐在椅子上閉上眼。 原身樓白玉,出身在康城,樓家是城內首富,他是家中次子,父親有意讓他做一個富貴閒人,從小着重培養他琴棋書畫,至於生意之道,只教了一些粗淺的。 商戶人家不能科舉,樓白玉整日吟詩作賦,家裏不缺銀子,還將他的詩集和他寫下來的文章刊印發賣。 當然了,他又不是什麼曠世之才,追捧他的人都是那些想要討好樓家的,他寫的書還算好賣,但在市面上流通很少,只是賣出去了而已。 樓白玉並非不知道這其中的區別,但他若是不做這些,他都找不到事情做。 母親自小就教導他,不要在外頭和女子談情說愛,越是美貌的女子越會騙人。而樓白玉並非好色之人,他目光所及之處,就沒有長相醜的男女,因此,一直到家裏張羅着與他相看,他都沒有對其他女子另眼相待過,甚至連母親安排的通房丫鬟,也在來的當天就被他打發走了。 與樓白玉相看的是城內通判齊大人的次女齊青苗。 樓白玉本身長相不俗,家世也好,讀了十多年的書,出了不少詩集,加上樓家名聲大,他是府城內有名的才子,更有傳言說,也就是他商戶出身不能科舉,否則,定會是連中六元的曠世奇才。 其實樓白玉很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這些名聲,不過是外人吹捧樓家故意傳出,樓家主再順勢而爲罷了。 他不可能跑出去跟那些追捧他的人說自己沒有那麼厲害……當然了,即便是他說了,外人也會說他是謙遜。 齊青苗長相不俗,雖是通判次女,卻是城內有名的才女,和知府大人家裏的趙玉宜並稱康城雙姝。 在許多人眼裏,趙玉宜不過是佔了一個知府女兒的便利,所以才能和齊青苗並稱,實則她才華容貌都比齊青苗差遠了。 這說法在城裏暗地裏盛傳,總之,齊青苗在衆人眼中,儼然是城內最美最有才的女子。 兩人相看,樓白玉不反對這門親事,因爲他明白,父親和母親這是想將這世上最好的東西送到他面前,不光是衣食住行,還有這城裏最好的姑娘。 且不說齊青苗的才華是真是假,至少她的美貌是真的,且性子溫婉,又出身官家。 怎麼看,都是樓家高攀。 商人低賤,需要找人庇佑,齊大人是這城內僅次於知府大人和同知的官員,算是三把手,不管是城防邊務,審決訟案,徵收賦稅,治理百姓,樣樣都能插得上手。 樓家也不求齊大人爲自家大開方便之門,只求不被欺負。事實上,傳承了幾百年的樓府,偶爾出幾個紈絝,或者是作奸犯科之人,但樓家主本身一定是很有能力且不會觸犯律法的正直之人。 齊青苗也沒有表現出對他的厭惡,且相看過後,樓夫人就送去了豐厚的禮物,還擬了一張聘禮單子送往齊府……樓家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只有銀子多。 兩家都有意,這門婚事很快就定了下來。 定親後,樓白玉時刻謹記自己是有未婚妻的人,出門會記得給未婚妻帶東西,三天兩頭往齊府送禮物,兩人偶爾也會相約出遊。 一年後,兩人成親了。 樓白玉沒有對未婚妻愛得要死要活,非卿不娶,但他也打算成親後與妻子好好過日子,不說相濡以沫,至少能相敬如賓,他願意給予妻子足夠的尊重。 但是,新婚之夜,齊青苗發了高熱,當時她的陪嫁丫鬟說,齊青苗是爲了籌備婚事累着了,讓他先去書房住,省得過了病氣。 樓白玉自認體貼,想要和妻子同住,卻被丫鬟直接拒之門外。他當時看到了齊青苗冷硬的側臉,後知後覺發現,妻子並沒有他以爲那麼愛他。甚至是……對他一點感情都沒有,不想與他同處一室。 他也不是個不識趣的,反正他是次子,子嗣有沒有,於家族無甚影響。既然齊青苗不願意,那他就等一等。 這一等就是兩年。 齊青苗一直都在生病,將將好點,隔天又會咳嗽,樓白玉找了大夫問及妻子病情,心知她的病情並不重,每每稍微好轉,又會加重病情。 樓白玉成親了和沒成親一樣,他不覺得有多難受,除了樓家夫妻心疼他,樓夫人偶爾會叫來兒媳敲打一番。 但因爲兩家身份不對等,齊青苗聽了婆婆的教誨後依舊我行我素,樓夫人也不可能罰她太重。 樓白玉都想好了,等他三十歲那年,如果齊青苗還是想不通,那他就納一個妾,生下子嗣就行。 其實依着他的想法,這子嗣有沒有都行,但家中長輩不允許。所以他退了一步,跟母親深談過,三十歲再說。 但是,齊青苗壓力也很大。 夫妻倆成親後並未圓房的事情除了他們院子裏的人之外,只有樓家夫妻知道,這種事也不可能拿到外頭去說。落在旁人眼裏,就是齊青苗成親兩年一點好消息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