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男配的人生(快穿) 第650節 作者:未知 要說他們不知道真相,那絕對是假話。不過是不捨得對魏啓民太過苛刻,拿譚二這個下人出氣罷了。 魏二爺直到被押在公堂上,還有些反應不過來。如今的這位父母官是朝廷派過來過渡……說白了就是之前立過功,只是年紀太輕,不適合升得太快,到這城裏是爲了熬資歷,熬上幾年,回去後就能升官。 當地的大戶最喜歡這種官員,在知道官員的來歷之後,大家相安無事。反正互相尊着敬着,誰也別欺負誰。 大人確實不願意多管閒事,但人命關天,且人證物證都在,大人再不管,這就不合適了。 顧秋實自己也做過官員,想要給一個人定罪,需要些什麼人證物證他最清楚。 所以,當魏二爺跪在公堂上時,根本不用他親口認罪,憑那些人證物證就能定下他的罪名。 顧秋實想過了,譚二被父親賣給中人,後來落到魏府吃了不少苦這件事情,想要從律法上爲他討公道很難。 當今以孝治天下,爲人父者,可以隨意處置自己的子女。 譚二是被父親賣掉,然後又被魏府買走,從規矩上算,一點錯都沒有。 雖說譚利民和蔣氏私底下苟且之事鬧上公堂二人可能會被定罪。但這只是受點苦,並不會要了他們的命。所以,顧秋實放棄了將這二人的醜事告上公堂。 當然了,兩人私底下苟且的事情已經傳得人盡皆知,也就是這二人臉皮格外厚,纔會繼續招搖過市,換了臉皮薄點的……臉皮薄的人也幹不出這麼不要臉的事。 魏二爺做夢也沒想到,他居然要給蔣氏償命。 魏家主捨不得兒子,私底下找到大人想要求情。 事實上,這案子當着滿城人的面當衆審問,又人證物證俱全,幾乎沒有翻案的可能。魏家主知道希望不大,於是找到了顧秋實。 “倒是我小瞧了你。” 顧秋實笑了笑:“老爺這話從何說起?”他細細打量了一番,“魏老爺,你這臉色不太對呀,年底泛青,手指甲也泛青,像是中了毒。” 魏家主不信這話,心裏卻一驚。 他最近時常感覺疲憊,還失眠多夢,經常被噩夢驚醒,身體是越來越差。原本是打算將家裏的生意交給二兒子,都交付了一半了,結果二兒子出了事。說實話,魏家主心裏並不如表面上這麼淡定,他這幾年盡心盡力扶持二兒子,對其他孩子便有些疏忽。 如今老二出了事,他一時間還真的找不出合適的少東家。 魏家主身上的毒是大房下的。 顧秋實是無意之中發現,不過聽之任之,沒有阻止而已。 有人動手,也省得他多費心神。 爲家主爲了兒子的事情殫精竭力,本就生病了他,當天夜裏吐了血,此後就倒下了。 沒有人在面對金山銀山時不動心,魏家幾房鬥得跟烏眼雞似的,原本大房接手家業順理成章,可惜大房勢弱,行事又衝動沒腦子,被其他幾房抓住了把柄,最後,魏府家業由兄弟幾人平分。 魏府這個龐然大物被一分爲四,在其中陳府還出面分了一杯羹,前後鬧了大半年,等到事情塵埃落定時,首富之位,早已換了人做。 顧秋實在這半年之中將生意越做越大,魏府分崩離析之際,他及時出手,也得了不少好處。 如今的譚二,在城裏算不上豪富,但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 而在這期間,魏姝兒自盡,她受不了自己不人不鬼的模樣,受不了旁人的嫌棄……自己尋了死。 而城牆根底下,多了一個十三歲不到的乞丐,瘸着兩條腿,渾身狼狽不堪,腦子都有些不清楚了。 魏啓華生來富貴,接受不了這種落差被逼瘋,本也在情理之中。 * 譚大海成了親,夫妻倆都特別勤快,他那個媳婦很精明能幹,有些不太喜歡譚母插手太多。 譚母有些傷心,又有些欣慰。兒媳婦能幹,夫妻兩人的日子能過起來,她也能少操心。累了這麼多年,她想歇一會兒,於是,收拾了行李搬到了顧秋實的院子裏住。 顧秋實已經在準備其他的宅子,文玉宜有了身孕,譚母什麼都不想幹,就想守着兒媳婦的肚子。 婆媳之間的許多矛盾都是因爲銀子和家裏的雜事而起,顧秋實每個月給兩人都發工錢,還請了兩個大娘在家裏做事,如此,婆媳之間沒有互相看不順眼,兩人都不想讓顧秋實爲難,平日裏互相客氣着。 三冬最近認識了一個年輕人,似乎有談婚論嫁的意思,譚母和那個年輕人見過兩次,她對這婚事還挺贊同。 那年輕人家中有兄弟三人,他是家中老幺,早已跟家裏商量了澄清以後會搬到三冬的院子裏住。那邊有點不太願意,但還是答應了下來。 幺妹幫着譚大海乾活,每月拿着工錢,夫妻倆很喜歡她……譚大海的媳婦不好意思使喚婆婆,但使喚拿了工錢的小姑子,就沒有這個顧慮了。譚母三天兩頭也會回去一趟。 隨着文玉宜肚子越來越大,日子也越過越和睦。 這一日,顧秋實去了新宅查看進度,順便還帶上了文玉宜。 這新院子要怎麼修,全隨夫妻倆心意,顧秋實特意讓文玉宜去瞧,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都能提出來。 夫妻倆看完了院子,心情都不錯,回到自家鋪子之外,小夥計飛快迎了上來:“東家,文家來人了,說是有事情與您商量,在裏面等了有半個時辰了。” 文玉宜臉色不太好。 她成親之後就當自己沒有了孃家,回門的規矩省了,逢年過節也再沒有回去過。 文家那邊有來找過她幾次,被拒之門外後,現在也沒有登門。距離上一次見面,已經有三個月,文玉宜以爲他們不會再出現,誰知道又冒了出來。 這些人只要出現在她面前,就會讓她想起曾經受到的那些苦,讓她想起那時的身不由己。再看魏二爺已經被判了秋後問斬……如果一切順利,她如今哪裏還有命在? 大多數時候,旁人不會在乎一個女子的命運如何,就比如那個芬芳,之前那麼風光,隨着魏啓民身世暴露,她很快消失在了魏府。聽說是嫁了人,後來又聽說,她嫁的那個男人不太好,她想要逃,卻誰能逃掉,被抓回來之後打斷了一條腿。 這件事情鬧得很大,芬芳得已回了孃家。可瘸着一條腿的她,根本就嫁不到什麼好人家。再加上她名聲已毀,身爲有夫之婦卻拿了富貴公子的銀子暗地裏伺候人家……這種女人,誰敢娶? 芬芳最後被送到了郊外的庵堂之中,這庵堂不富裕,還種了地養了豬,芬芳拖着一條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想要歇下都不能。 雖然芬芳落到如今地步固然是她自作自受,但也和她從魏府出來有關。文玉宜即便是能從魏府全身而退,多半也尋不到什麼好人家了。 大伯根本就不疼她,壓根不會在乎她在婆家的日子。 “你又來做什麼?” 文大伯看到侄女,立即起身:“玉宜,我想請你幫個忙。” “我幫不上你的忙。”文玉宜也不問緣由,直接一口回絕,“你請回吧。不然,我會讓夫君爲難你們一家。” 文大伯:“……” “死丫頭,我養你一場……” 顧秋實打斷他:“玉宜父親應該有一份房子,就因爲他早早去了,所有的東西都歸了你。玉宜從來沒想過要回來分,但是你們好像不知道什麼叫見好就收。既然如此,那分家吧!” 文大伯驚了:“她一個姑娘家,嫁得又好,要什麼房子?” 顧秋實打斷他:“她確實可以住婆家的房子,但是,誰會嫌房子多呢?住不下,還可以賣啊。” 文大伯啞然:“我養她一場,那些算是謝禮。” “既然你拿到了謝禮,又來爲難她做什麼?”顧秋實語氣嚴肅,“如果你再來找我們的麻煩,我不會放過你。” 其實,文大伯一家子都在幹活,勤快的人一般不會缺銀子花。他之所以求上門來,是因爲他的小兒子……才十五歲的人,居然欺負了一個姑娘。 人家那邊放的話,如果不給五十兩銀子,就要讓文大伯一家付出代價。 文大伯總共的積蓄也就這麼多,這銀子要是給出去,一家子人心就要散了。所以他才把主意打到了侄女身上。 當他發現從侄女這裏得不到半分好處,反而還會給自己惹麻煩時,只能掏了繼續填這個窟窿。 因爲這件事,文家兄弟幾人分了家。 大兒子認爲,父親家所有的積蓄都給了弟弟,以後二老也該有弟弟養老。但當下是長子養老啊,小兒子說什麼也不管雙親。 親兄弟之間弄得跟仇人似的,從一個屋檐下住,炮仗似的天天都在吵,讓周圍的人看了不少笑話。 文玉宜再也沒有回去過。 三冬嫁給了那個姓李的年輕人,夫妻倆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李山跟着顧秋實做生意,賺得不多,但足以讓三冬日子優渥。 幺妹的婚事起了一些波折,有個年輕人看中了她身後的顧秋實,故意靠近,處處討好。幺妹動了心,譚母看出來那個年輕人心術不正,說什麼也不答應這門婚事。 當時幺妹很不高興,不過還是沒有忤逆母親,拒絕了那男人的求親,一直到十九歲那一年,才重新定了婚事。 彼時顧秋實已經是城裏有頭有臉的人物,他要求兩個妹夫對妹妹一心一意,不管兩個妹夫心裏怎麼想,是不是願意真心對待妻子,都得對妻子一心一意。 第633章 犯人的兒子 一 譚二渾身都是傷, 脣角還有黑血,看着特別悽慘,他自己像是感覺不到, 笑着道:“我最討厭的人就是魏啓民。他不好,我就滿意。” 頓了頓,他又道:“我特別想要回家,但我心裏也清楚, 我和家裏人不可能恢復到以前的親密無間。像你這樣就剛剛好。” 顧秋實給了譚家人一些幫助,比如那張滷肉方子,譚大海靠着這個娶妻生子, 生意越做越好。沒有多富, 但絕對能做到衣食無憂。 三冬有自己的地方住,成親後跟着顧秋實做生意,夫妻倆賺得不少, 日子也好過。 幺妹找的那個男人不太老實,顧秋實私底下警告過幾次, 那男人不敢不對三妹好。 至於譚母, 愛住哪兒住哪兒。她願意守着小兒子, 想住多久都行,什麼時候想回譚大海那邊了,收拾行李就可以走。 “多謝你。” 譚二含笑漸漸消散, 他對於妻子人選不怎麼重視。像他那樣從鬼門關走過一遭的人,感情於她而言不是什麼要緊事,有當然最好,沒有也不強求。 * 顧秋實睜開眼睛時, 周圍一片黑暗,他頭的左上方有一扇窗戶泛着微光, 聽着周圍的雞叫聲,這會兒應該是快天亮的時辰。 他身下的被子有點硬,蓋的是衣衫,周身一陣陣發冷。 也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季節,冷成這樣,應該蓋牀被子纔行。顧秋實正準備接收記憶,忽然聽到外頭有人扯着嗓子喊。 “老大,快點起來幹活。” 顧秋實沒有應聲,外面的人嗓門越來越大。於是他便也知道了,這喊的“老大”,應該是在叫他。 “起了!” 隨着這一聲話落,外面再次安靜下來。顧秋實半靠在牀頭閉上了眼睛。 原身馮鐵柱,出身在揚州府外的一個小村子。 這村子去城裏坐馬車需要半日,說遠也不是很遠。遇上農閒,村裏有不少人都會去城裏幹活。 此處文風鼎盛,不少人家都會送孩子讀書,但凡孩子有天分,那都會咬牙繼續供。不過,會讀書的人到底是少數,大部分的人都是讀了幾年書後不得不認命回家,或是種地,或是找一份活計,也或者是學一份手藝。 洛水村距離揚州府不遠,而揚州是雲國的魚米之鄉,此處繁華,哪怕是家中沒有地的普通百姓,只要勤快一些,都不會餓肚子。 洛水村的人,幾乎每家都有十畝以上的田地。 馮鐵柱的爹三代單傳,到了他這裏,有三十多畝水田,全部都是能種上等米的甲等水田,每年的出產不少,反正,一家子喫穿是絕對花不完的。 馮父成親後,生了馮鐵柱這一個兒子,值得一提的是,馮母何氏生孩子時難產,當時很是兇險,生完孩子躺了半年才下地。 後來花了兩三年補養,才總算是將身子養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