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英國-VS世界第六
好漢不提當年勇,暫且不說那些他上輩子中的英雄事蹟,就說這輩子吧,尤利安,本大大,遇上這些可謂是“旗鼓相當”的對手時,他哪個不是先試探個一局、甚至兩局,然後後起發力的?
嗯,奧古大大不算,和奧古大大隻是練球,從來沒有真槍實彈的來上一場呢:)
只是這種試探……對這一局比賽,對雷蒙·博耶爾這個法國人來說,似乎不太奏效。
按理說,兩個較爲陌生的對手,開局都會比較友好,互相先來他個幾板試探一下的。
然而,你看看這位年長的法國人吧,第一球就兇猛狂暴的,跟蘇舟是他的球場世仇一般。
蘇舟想的很好,他想在第一局稍加試探,然而雷蒙卻根本不給他這個機會!
不,應該說,一開始還是給了,但只要蘇舟漏出了一點破綻,或者說雷蒙窺到了一絲機會,這個男人就開始發起冷銳似箭一般的反擊猛攻。
乒乓球是兩個人的競技,球檯的兩端佇立着兩名球員,試探這種東西,只要有一方沒有這個心思,局面便會被立即打破!
兩人的第二個球其實還好。
本的發球權,第二個發球是側下旋。
蘇舟接的還算順手,由於他想先多角度的試探一番,拍面輕輕一切,便是一擊弧線極低的短搓。
反手側擰?反手擰拉?
任何球,都不是你想打就能打的。
反手有着屬於自己的位置,反手擰拉有着最適合其自身的打球契機。
第一球中,蘇舟回擊的兩個球,可謂是在完完全全的給雷蒙喂球。
而這一板子側下旋,蘇舟就回的極其漂亮,並且他刻意的控制着球,給你搓球,搓的極短,往你右半臺的近網區使勁搓——
既然你的反手位如此厲害,就先不試着去想該如何回擊,而是直接讓你無法打出反手位的回擊,就算反手擰拉,
也無法擰的順順利利!
這是圈內人都會有的常規套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但難就難在,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讓那白色的小球,完全符合自己的心願的。
蘇舟反手搓球,落點近網,位置極左。
蘇舟的左,就是雷蒙的正手位。
雷蒙身體前傾,紅色的膠皮下切一抹,繼而回球。
蘇舟沉得住氣,也不怕被人說他不敢進攻,他對乒乓球的控制力可謂是人中龍鳳,無論在雷蒙回搓後,白色的小球落蘇舟半臺的哪個位置、旋轉的力度又是如何,蘇舟總是能用着並不賞心悅目,卻是最最簡單的方式,將那一球再回擊過去。
是的,雷蒙只能短搓,因爲蘇舟所有的回球,都與他的第一個回球大同小異。
搓球,落點近網,位置極左,就是雷蒙只能用正手搓球,才能回擊的最爲穩妥的方式。
蘇舟對乒乓球的落點掌握的極好,又完全明白,在這塊正手近網區的區域內,哪個部分是隻能選擇正手搓球,而哪個部分又或許可以用正手挑拉——
但是他沒有給雷蒙除了正手搓球之外的任何機會!
第二個球的場面打的很難看,簡直像是兩個人在練習搓球一樣。
雷蒙練習的是正手搓球,而蘇舟練習的是全臺搓球。
場邊也有人看不下去了。
羅德里格斯滿是趣味的眼神漸漸冷淡了下來,他指着蘇舟,對身邊的尤利安問:“他是這種打球風格嗎?我記得你們的那局比賽不是很挺激烈的來着?還是記憶中的那場比賽出現了錯誤?”
不等尤利安開口,羅德里格斯就不悅失望的評價道。
“看看,我承認他的搓球真是棒極了,但是我覺得他的忍耐力更是超乎我想象的完美——剛纔已經有幾個球了?他給雷蒙只搓正手短球,但雷蒙可是在給他搓全臺!甚至有幾個球是那麼的美味,只要你做出正手拉球的動作,百分之百是一個漂亮的大弧線——我覺得雷蒙也一定不耐極了,他都送球給蘇舟讓他進攻了,蘇舟卻還是一個勁兒的搓球、搓球,
天吶,搓球?”
羅德里格斯誇張的用手比劃着正反手搓球的動作,不敢置信的指着場中。
“阿茨特,你在正式的賽場上見過這樣持續了這麼久的搓球對峙嗎?女乒那邊都不常見,一個勁兒的搓球,軟綿無力的,等待着對手的失誤?——這不是男乒的比賽該有的樣子!只有主動攻擊,相互對壘,在進攻中壓倒對方的那個人,才能取得勝利!”
“閉嘴吧你!”尤利安忍了半天,還是忍不住心中暴漲的怒意,他惡狠狠的瞪了羅德里格斯一眼,雖然羅德里格斯說的並不都是錯誤的,他之前跟雷蒙對打的時候……不,如果是他,看到雷蒙那樣舒服的喂球,也絕對會選擇進攻!但就算如此——
“誰給你的權柄,讓你去定義男乒應該有的樣子?蘇舟他不是隻會等待對手失誤的懦夫!”別以爲小可愛沒看出來,不過一個球而已,西班牙人的心中肯定是這麼想的!
羅德里格斯比他高了整整一個頭,尤利安下意識的後撤一步,與西班牙人拉開距離,繼而擡起下顎,特別的護粥子:“等着吧,雷耶斯,等你和蘇舟在不久後對上——不,不需要那麼久,只要你閉上你的嘴巴,靜靜的在這裏繼續看着蘇舟的比賽,你很快就會收回你說的那些蠢話!”
西班牙人承認,不過是一個球,他說的可能有點過,但是小羅德的心中也是真的很惱啊。
歐洲也有這個說法,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蘇舟之前的比賽他又不是沒看過,分明不是這個風格路子,而且這個來自乒乓球弱國的中國人,還是第一個與他擁有共同想法的人——奧古斯特·沃爾夫是很厲害,但是厲害了就一直膜拜着,甚至覺得和他比一定會輸?一羣披着“敬仰崇拜”的麪皮的懦夫。
他的前任室友與他有着那個把奧古斯特拉下馬賭約,沒人知道,羅德里格斯到底是抱着怎樣期待的心情,特地來觀看這場比賽,然而蘇舟在開頭就給他澆了盆冷水。
西班牙人撇了下嘴,扯着自己耳邊捲曲的金髮,知道自己有點不對,可這個阿茨特可
是他打從內心牴觸的人,如果對着別人,他也就乾脆的的認個錯了,但是對着這個別人家的德國人……
羅德里格斯收回視線,雖然辯解纔是本意,卻小聲的給自己立下了一個flag——“嘖,反正他不可能在倫敦和我對上的,誰知道這局比賽能怎麼樣………”他蜜褐色的眸中多了幾分職業球員的審視與決斷,“但是,這樣的打法,蘇舟絕對會輸。”
場內。
粥粥是不知道,全世界的人都是在怎樣狂奶對面的。
連續對搓了十多板之後,蘇舟就決定要改變方式了。
比起羅德里格斯那樣的真·野獸派,只是從這非常難看的十多板搓球中,蘇舟就能得出——或者說親身再次驗證了很多東西。
雷蒙的耐心程度簡直超乎想象,他是跨過了兩個世紀的乒壇的男人,蘇舟相信,只要他確實能控制好每一次回球的落點、旋轉與高低,一直往這個男人的正手位搓去,不給雷蒙除了正手回搓之外的任何選擇——這個男人是當真能和他一直耗下去的。
而法國人的技術就更不用說了,確實是用歲月年華磨礪而出的熟稔。
別看很多人覺得搓球很厲害,但卻沒那麼了不起——拉球纔是最酷最帥又決定性的東西。
是的,如果只是私下練球,一人不斷髮球,一人不斷練習正手搓球,你搓他個上百板子都沒有問題。
但是這不適用於實戰,也不適用於職業賽場。
正手搓其實是很難把握的一種技術,說他難,並不是他不容易學,正手搓個兩、三板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但如果在比賽的這個過程中,能持續一直搓,質量還都不低……雖然這個過程的觀賞性的確不強,甚至是非常乏味,但其難度,絕對不遜於對峙數板的拉球或者削球。
耐心十足,技術純熟,反手擰拉是強項,無法全臺反手,卻足耐心的在製造機會……
搓球對峙十六板,蘇舟的眼底忽然一暗。
…足夠了。
又一次搓球,搓到雷蒙的正手位。
淺灰色眼眸的男人平靜的重複着回搓的動
作,他不知道蘇舟是否一直打算這樣搓下去,但這個位置,的確是只有正手搓球纔是最佳的選擇,雷蒙其實已經感到喫驚了,他的正手回球的質量可不低,並且爲了讓蘇舟的回球脫出這個“範圍”,他回球的落點在全臺各處,甚至有幾個的落點還極爲刁鑽,然而更可怕的是,這個中國男孩不僅和他對壘至今,更是始終把球回擊在了這個讓他不好下手的範圍內!
單說這一項,已經足夠可怕了。
雷蒙調動着蘇舟,希望能讓蘇舟的回球脫出“範圍”。
左、右、中線、左、左、右——
剛纔雷蒙甚至還專門給蘇舟餵了幾個恰當好處的球,只希望中國男孩能換換攻勢,甚至直接對攻起來也比搓球來得好,但蘇舟卻很耐得住性子。
而現在,已經決定結束搓球的蘇舟,就更沉得住氣了。
他繼續給雷蒙搓着正手位。
雷蒙繼續調動着他。
蘇舟等待着雷蒙的下一次喂球——
落點中線偏左,球出臺略高,旋轉不強。
——就是這一個!
這幾乎是一個與雷蒙相比,也毫不遜色的動作!
手肘太高,手腕內彎,球拍越過小臂的下方極限內翻,用盡全部的手腕力量,在手肘、前臂與手腕定型成了一個s形的萬分之一秒,又有如繃緊到極致的弓箭終於鬆弦,乒乓球拍就是那繃緊的弓,與球拍相摩擦的白色小球就是那蓄勢待發的箭,彎曲成s形的右臂迅速歸位,“乒”的一聲,便也是一記質量極高的反手擰拉!
在蘇舟的世界裏,在他的舅舅陳清凡還活躍在乒壇的那個時代,反手擰拉這項技術,其實是根本不存在的。
反手擰拉的誕生源於一次非常戲劇性的意外,那是一位歐洲球員,在他於私下練球的時候,非常偶然的用一個“根本不曾存在過的不規範動作”,將臺內的向他飛來的乒乓球給硬生生的擰了過去,並且他不僅僅把球給擰成功了,這一球的旋轉還非常強烈,既衝又猛!
這樣的意外,就是反手擰拉技術的誕生。
在蘇舟的世界中,這一項技術源於歐洲,並且曾一度對陳清凡在役的中國,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他的舅舅,陳清凡,在與歐洲選手對壘的過程中不斷學習,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之後這一項在歐洲內部傳開的技術,才真正的在亞洲以及美洲地區,也被人們廣泛的應用開來。
而在這幾天調查雷蒙的資料時,蘇舟卻發現,這一點在這個世界竟然也是反着的!
反手擰拉的創始國是他們中國!就算這個世界的中國乒乓球真的很弱。
不,那不算什麼,重點是——
反手擰拉的“發明者”與“初步研究者”,竟然是這個世界的舅舅!
因爲彼此之間太過熟悉、關係也太過親近的緣故,蘇舟有什麼事情,比起去看那不知道被多少人編輯過的度娘百科,還是稍微把真實的用意在嘴邊一淺,聊着別的話題,不動聲色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消息來得更爲可靠。
是的,對於這個世界的舅舅的多種具體信息,粥粥都是這麼得到的,這其中,絕對不包括反手擰拉技術。
因此,在那天終於去度娘了一下他家舅舅的粥粥,看着度娘百科列出的那一系列榮譽……
【14歲balalbala……】
【16歲balabalabal……】
【xx巡迴公開賽balablabal……】
【近十年來,唯一得到參加國際乒聯巡迴賽總決資格賽的亞洲人。】
【唯一一名獲得乒乓球奧運會銅牌的中國人。】
【退役後得到balabalabala……】
【擔任國家乒乓球隊總教頭!】
【自行辭職,擔任國家乒乓球少年隊總教練,且在亞洲u-16賽事中帶領……】
以及,那條特別醒目的。
【反手擰拉技術的真正創始人及初步研究者。】
而且,這旁邊還有一個額外的鏈接。
這可是他們大天朝的度娘百科喲。
【雷蒙·博耶爾,現年36歲,法國人,將反手擰拉技術真正發揚光大者。
】
——時間線迴歸現實。
手腕猛擰,如力拔山河,白色的小球被黑色的膠皮,以肉眼不可見的虛影,狠狠的摩擦而過!
砰!
在長久的、將近二十板的沉寂搓球后,這就是在沉靜無波的水面上,突然拋下的一塊巨大石頭!
這節奏變得太快了!
哪怕雷蒙的注意力一直不曾分散,但人想的、和能做的畢竟是兩件事情,他也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在長久的沉寂之後,蘇舟突然發力,以一擊宛如克隆的反手擰拉作爲開場的號角,生猛發力!
頓時,場外和電視電腦前的觀衆們精神一振!他們的瞌睡乏味被瞬間驅走,這一球是如此的眼熟,好像在幾分鐘前纔剛剛出現過,只不過是場中的角色完全顛倒了而已!
蘇舟反手擰拉大直線!
乒乓球帶着無以倫比的旋轉,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生猛的朝着雷蒙的正手半臺猛烈前衝!
雷蒙的球拍下意識的一擋。
回球過網,碰及蘇舟的半臺,落點中線區,高度略高。
蘇舟可不是雷蒙那樣一定要用反手擰拉的人!
中線區?不壞的位置!
向左滑步,舒展右臂,球拍的起點近乎觸到了右大腿的中部。
——乒乓球出臺。
正手弧圈拉球!
哪怕正手半臺的半數……或者說至少三分之一的縱向區域,仍然可以不算太彆扭的用反手回擊,但就算如此,那起碼也是在正手半臺了,蘇舟定了心,反正只要控制得住,打死自己都儘量狂攻正手位!打死雷蒙大叔都要絕對不攻擊反手位!
蘇舟的反手擰拉質量極高,但正手弧圈同樣毫不遜色。
抓的就是一個措手不及!
打的就是一個千分之一秒的時間差!
這一擊拉球,旋轉稍遜,但衝力極猛,速度也是極快。
可是雷蒙畢竟也是穩坐世界前十的老將,別的不說,單在突發意外、應對突變情況這一方面,他絕對是現役乒壇中當之無愧的冠冕之人!
講道理,結合上下兩輩子,蘇
舟打球的球齡,都確實不如這位老將來的大。
雷蒙對反手擰拉有股執念。
但有執念的人卻不是傻子,更何況他的技術並沒有明顯的缺陷,可謂經年累月,重劍無鋒。
左側滑步,讓出右手空間,面對着朝他飛來的弧圈拉球,雷蒙同後撤兩步,直接距臺半米,便是硬碰硬的給拉了回去!
這一下子節奏就好像瞬間爆炸了!
攻勢一經打開,撤開球檯,就難以再次止住!
蘇舟的反手擰拉固然不差,但只要離開乒乓球檯前,反手擰拉終究是用來處理臺內小球或者稍出檯球的一種技術,然而拉球遠臺一旦開始,反手擰拉根本就無法起到任何作用!
同時,蘇舟的正手拉弧圈更有威力!
一個多月以來,蘇舟一直在在加強自己的臂力,他在這一方面刻意用心,費了不少功夫,而現在,就是最好的展示他的成果的時候。
明明還是一樣的拉球動作,只是在手腕和臂力的方面有所突破,但這樣實質性的進步體現在乒乓球上——人的肉眼無法看出球的軌跡和旋轉,在肉眼看來,那些都是一樣的東西,但是對於接球者來說,卻能發現質的變化!
當然,雷蒙之前不曾和蘇舟交手過,蘇舟的那一招反手擰拉的確讓他驚訝,作爲反手擰拉技術的標杆性人物,雖然那一招的旋轉和前衝力度仍然稍有不足,但以蘇舟的年齡來說,已經是極爲出色了。
可是,蘇舟的正手拉球比反手拉球更好!
而且,不過是對攻幾板,雷蒙就意識到了,不只是他意識到了,所有觀看着這一場比賽的人都意識到了——
仍然只有正手位!哪怕是離開乒乓球檯一、兩米的遠臺對拉,已經變相的剋死了反手擰拉,但蘇舟所攻擊的重點,仍然只有正手位!
蘇舟是鐵了心,既然你技術全面,沒有明顯缺陷,沒法攻其弱項就是不攻其弱項,但是至少可以選擇,絕對不要讓你觸到你的強項!
要知道,雖然雷蒙以反手擰拉而聞名世界,但是男人的反手拉球也絕對不差!而反
手拉球可就不僅僅是能被乒乓球檯給限制住的了。
正手好,反手更好,只要有能力,當然就是把你死死的克在正手半臺!
——然後冷不丁的突然給你來一個左手半臺的大斜線。
場面頓時變得火爆起來,而這不過是第二個球!但第二個球所耗的時間,已經是第一個球的十倍還多。
一切彷彿成了第二球上半程時的翻版,不過是把臺中低轉的搓球,改爲了讓人熱血上涌的拉球對攻!
無論雷諾的拉球落在了蘇舟半臺的哪個角落,蘇舟的回拉大部分都落在了雷諾的正手半臺,不是的那麼幾個,落點要不然是接近中線,要不然就是在左手半臺的極偏邊緣。
兩人的重心,距離乒乓球檯越來越遠,在不斷後撤的同時,也在擴大着擊球以及回球的範圍。
比起蘇舟滿臺跑的回擊,雷諾的每一次拉球,都可以用“穩健”來形容。
然而,這個穩健的法國人的心裏,訝然之情卻是不可控制的迅速浮上了心頭。
當然,這些潛意識的思緒只是一晃而過的急速,在飛快的拉球攻中,球員根本沒有精力、時間——球員根本沒有意識去思考任何事情。
攻勢一經拉開,如果兩名球員的技術其實相差的不是很多,一球的勝負,很多時候並不是取決於球員的技術,而是對球的熟悉與本能。
熟悉,自然就是指的對敵經驗。
本能,則是在外人看來非常玄妙的球感。
而交鋒的終點,所需要的不過是一秒不到的時間!
是的,即使是在歐洲,也有不少人覺得,比起乒乓球,像是籃球、足球這樣的場地大、需要配合、團隊競爭、耗時更多的競技項目,看起來才更有意思。
然而,在喜歡乒乓球的人看來,那些所謂的場地小、球小、參賽球員少、耗時少——的這些缺點,纔是讓他們真正爲乒乓球而着迷的原因!
正是因爲這些所謂的“缺點”,才造就了乒乓球“快”的本質。
一球的來回不過一秒!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