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沒有困難
他也再三保證,村裏會照看李明家屬,這樣的事兒絕對不會再發生。
張海和老喬擺了擺手,讓他可以走了。
村長走了,張海才向陳秀珍介紹起了高志遠和杜紅英。
“聽說過,聽我家李哥說過高隊和嫂子的事兒。”
陳秀珍一直喊自家男人叫李哥,從相親時喊起,到結婚後這麼多年從來沒改過口。
“很抱歉,我們也是今天才知道李明的事兒。”高志遠覺得自己的嘴巴變笨了,不知道該怎麼安慰李明的家屬。
“高隊是大首長,忙着大事呢。”陳秀珍抹了一把眼淚:“您和嫂子這麼忙還來看我們,李哥在九泉之下得知也會很高興的。”
“是我們來晚了,讓你受了不少的委屈。”杜紅英看李明家是五間大瓦房,陳設雖然簡單,但是到處都收拾得乾淨整潔,可見陳秀珍真的是一個賢妻良母。
“秀珍,你有什麼困難給我們說,我們來解決。”
慰問戰友家屬,最大的實際就是解決難題。
“沒有,嫂子,我們沒有困難。”陳秀珍連忙道:“就不給高隊和嫂子你們添麻煩了。”
“不麻煩,他們是戰友是兄弟,我們家屬就是親姐妹親妯娌。”杜紅英道:“在我們的能力範圍內該幫的一定幫到底。”
“真的,嫂子,我們真沒有困難。”陳秀珍抹着眼淚:“李哥走了,二老很難過,身體原本就弱,現在也時常生病,但是鄉衛生院很好,給二老看病開的藥錢都不讓我們給,說是有補貼。”
有嗎?
高志遠看向張海和老喬,兩人使了個眼色。
其實是張海知道二老經常看病,醫藥費也要花費不少,就特意找到了院長,給他們說了李明家的情況,告訴院長,李明家屬來看診拿藥都不要收錢,只需要記個賬,這賬一直是他和老喬在偷偷補上的。
“孩子上學前班了,學校的老師和校長對孩子們也很好,也沒有要學費。”
不用說,這又是張海和老喬偷偷給了的。
“每當農忙的時候,村裏人都很羨慕我,說我男人雖然沒有了,卻有那麼多親人來幫忙。”陳秀珍哽咽道:“今年收小麥和油菜,還有栽秧子,我想着我一個婦道人家一個人要種五畝多地,又沒有本事去換工,都愁得很。哪知道,張哥和喬哥帶着家人都來幫我了,還有他們的一羣同事和家屬都來了,星期天一天時間就把我五畝地的活兒都幹完了。”
“而且,他們還不在家裏喫飯,說是搞春遊,全都喫乾糧。”
“鄉親們問是我什麼親戚,我說是我的親人。”
“張嫂子和喬嫂子也時常給孩子買衣服鞋子。”說到這兒陳秀珍連忙道:“你們等等。”
她跑到房間抱出來個大包,打開看時,全是毛線衣服。
“這是張嫂子和喬嫂子給我們家人織的,兩個老人,我和兩個孩子的。”
“張嫂子喬嫂子有心了。”杜紅英很感動,她就說嘛,男人是戰友是兄弟,家屬就是姐妹和妯娌,互幫互助一直是軍嫂警嫂的優良傳統。
“高隊,嫂子,你們看,我們喫的穿的,地裏的活,都有張哥張嫂喬哥喬嫂他們幫忙,我們真的沒有困難,謝謝您們的關心。”
“沒有困難就好。”杜紅英瞭解了情況,將帶的衣服和裙子拿出來給兩個孩子,讓他們換上看合不合適。
李玉珠穿了裙子出來歡喜得很。
“媽媽,嬸子給我買的這個裙子有紗紗的白邊,就和金陽的公主裙一樣,好漂亮啊。”
“是啊,漂亮,我們玉珠穿上這裙子也是公主。”
杜紅英知道這個孩子就是李明夫妻之前抱養的,小女孩乖巧懂事,模樣兒也乖,想着她就是因爲是女兒纔出生就被扔到了醫院門口,被人撿到送了福利院,後來被李明夫婦收養,好心疼這個命運坎坷的女孩。
“是的,我們玉珠也是公主,是我們大家眼裏的公主,心裏的寶貝。”高志遠從來沒煽情的人,這會兒居然也抱起了小女孩子,將她舉得高高的:“別人有的,我們玉珠也會有;別人沒有的,我們玉珠也要有。”
“謝謝高伯伯,玉珠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李玉珠道:“爸爸以前就說過,不是我們的東西再好也不能要;是我們的東西就要保護好。可惜,爸爸犧牲了……”
聽到最後這句話,幾個大男人鼻子發酸,紛紛側過臉去。
“玉珠,爸爸犧牲了,你還有好多爸爸,你看,這是張爸爸,這是喬爸爸,這是高爸爸……”杜紅英紅着眼眶道:“玉珠,乖乖聽媽媽的話,以後嬸子和高爸爸再來看你們,遇到困難就給我們打電話。”
杜紅英寫了電話號碼給陳秀珍。
“秀珍,有什麼事兒需要幫忙的可以打這個電話,就報我的名字,就會有人來幫你們。”
“好,謝謝你,高嫂子。”
陳秀珍接過了電話號碼小心的放好,但是她心裏只有一個念頭:這個電話絕不對打,不能給高隊和高嫂子添麻煩。
高志遠抱了玉珠,又抱了玉郎。
“玉郎,你記得爸爸嗎?”
小小年紀,就沒有了親生父親,這孩子未來的成長戰友們得多費點心神了。
“記得,爸爸是英雄,我長大了也要當英雄。”
“不要。”陳秀珍聽到這話連忙搖頭阻止:“咱們家出了你爸爸這個英雄足夠了,玉郎,媽媽不求你當英雄,只求你平安長大,只求你平安到老……”
她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要求真的不高,全家喫飽穿暖不忍飢挨餓就好。男人當了英雄足夠了,兒子不要當了。
“我長大了要像爸爸一樣,我要接爸爸的班。”玉郎突然附在高志遠耳邊道:“但是,媽媽不同意,所以,現在不能告訴媽媽,這是我們的祕密。”
“好,我們的祕密。”
高志遠心裏難受,孩子有一個英雄夢沒錯,但是,他也和陳秀珍一樣的想法:這條路,李明走了就足夠了,李玉郎還是乾點別的工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