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進山
當天晚上,二妞就被拿着法印的卓老太招呼了過去。
一章五個印的銅製法印。
估摸着傳了好幾代,字口已經磨得相當淺。
卓老太仔仔細細的告訴二妞每一個印的來歷和用法。
徐春嬌虛掩上了門…
在籠子裏呆了一天的鷯哥一直歪着頭等人出來跟它玩,瞧見來人了很高興,撲騰翅膀叫喚:“奶奶,奶奶”
它還惦記着門栓上那一小袋子的小米。
鷯哥聰明,學的話也多,以往饞嘴了都會故意問卓老太或者路人喫啥啊。
人家哪怕嘴裏沒喫啥,也都能無師自通的想到喂喂鳥兒。
聰明是聰明,就是鷯哥也有咬字不清的問題,對着徐春嬌就問:“奶奶,奶奶,喫屎(什)麼?”
一張嘴就得罪人啊!
眼看徐春嬌無動於衷的要出門,鷯哥趕緊飛撲到籠子邊上,字正腔圓的來了句:“恭喜發財!”
徐春嬌才停,解了繩子拎着鳥籠出了門。
鷯哥也算是被馴明白了,一路上只要徐春嬌一停下就開始喊‘恭喜發財’
徐春嬌身邊還有個二妞,所以這幾天都只在附近逛逛。
接下來好幾天小孩有事,徐春嬌打算走遠一點。
揣着這心思,小老太就注意到遠處的山頭。
這已經算本地的市中心,那山離市中心也七八公里。
徐春嬌每到個新地方都會往空間裏儲存特產。
打從西南那會跟着地質隊進過一趟山以後,小老太對山裏同樣也很有興趣。
可那時候集體行動沒法把東西往空間裏放,總算是又遇到了合適的時機。
隔天一早徐春嬌藉着卓老太的自行車就出發了。
雖鮮少瞧見市區離山那麼近,但越是往山靠攏人煙就越是稀少。
山腳下倒是有住人家,稀稀拉拉的分得挺散。
徐春嬌也沒打算貿然進深山裏去,尋思一點一點的試探着來。
試探的方法沒什麼技巧,就是逐步往深處走點兒。
比如今天往山裏走幾裏地,明天繼續再更往裏頭走幾裏,這樣既能一點一點的適應山裏的環境,又不至於迷路。
剛開始進山還有人爲走出來的清晰小道。
生態好得不像話,靠着人煙那麼近的距離,徐春嬌就已經瞧見一窩松鼠了。
兩隻松鼠沿着樹幹爬上,並排站在樹杈上。
灰鼠,就是松鼠,又叫灰狗子。
松鼠不論冬夏都是早上活動,太陽高掛的時候就回窩。
林子裏也有別人,兩小年輕蹲地上摸松鼠洞呢。
小年輕還挺尊老愛幼,叨叨松鼠藏東西不一定都藏在樹洞裏,草裏頭也多着呢。
松鼠藏東西喜歡到處藏,只靠前爪撓的坑又特別淺,扒拉兩下就能找着。
兩個小年輕扒拉一次草地就找着幾顆松子。
瞅渾身蒼耳,估摸已經在山裏頭呆一個多小時了,這會帽子裏頂多也就一小捧松子。
徐春嬌空間定位快得多。
小老太按着空間定位找到個水曲柳的樹洞,從一個松鼠洞裏掏出了將近小半斤的松子,大半斤野生板栗,還有十七、八個山核桃。
玉米和花生也有一些。
南方種的基本是馬尾松,鬆塔裏面沒松子,都是拿來做引火柴用。
哪怕有松子也都特別小,比綠豆還小,又扁扁的,反正人吃不了。
能整來小半斤的松子,不知道是哪隻松鼠那麼勤奮。
松鼠藏糧的地點可能有十幾到幾十處,忘性還特別大。
今天藏的糧食保不準十天半個月纔想起來。
別說糧食,松鼠連窩都記不住,所以母松鼠會撿松鼠崽來養。
就是因爲忘性大找不到自己的窩,找不着窩就找不着親生的崽,撿來養的崽估計也是別的母松鼠忘了的…
松鼠忘性大,氣性更大…
要回來掏沒掏着會以爲是記劈叉了,那多半沒事。
徐春嬌能在這樹洞裏掏出這麼多糧食,估摸是松鼠少數幾個能記得起來藏糧地,回頭要是回來發現啥都沒了,估摸能氣死。
小老太邊摸松鼠洞的花生喫邊四處瞅,還真瞅見斜對面樹枝上站着一隻小松鼠。
這屬於面對面被抓了個正着。
徐春嬌今兒要是真的把藏糧都拿走,那松鼠真的會氣到自嘎。
小老太收了松鼠洞的花生和核桃,從空間裏拿了一把瓜子放回去。。
也是從街上買的炒貨,還有個名叫傻瓜瓜子,聽說是安徽那邊的人首創出來的口味,炒出來的瓜子確實是香得很。
山上的樹木叢非常的茂盛、密集,也沒有路,到處都是一望無際的森林,只有鳥叫聲和風吹過時樹葉沙沙的聲音,除此之外就再沒有一點動靜了
徐春嬌瞧見前邊落葉從裏一片黃澄澄的菌,空間說是奶香菌。
小老太特意放慢了速度,邊走邊拿木棍往四周戳戳,以免踩着蛇啊蟲啊之類的生物,總算是把那一小片奶香菌都給收進了空間裏。
靠着眼力勁老老實實的找也行。
林子生態太好太好,物種相當豐富。
沒走幾步,徐春嬌又發現一小從雞樅菌和梨菇。
好些菌類都是扎堆長,只要發現了一朵,就一定能在周圍陸陸續續發現好幾朵。
山裏撿野山菌就是這樣,各種品種的蘑菇都有,一朵兩朵三朵的慢慢撿。
徐春嬌沒打算在野山菌上多費時間,可每次打算擡腳走了總又能發現點啥。
特別是猴頭菇,一個就有拳頭那麼大。
猴頭菇一樣是成對相望,也就是找到一個,附近一定有第二個,而且大概率就在對面樹上,並且多是一大一小。
也有例外,徐春嬌就在一棵柞樹上一口氣摘到九個猴頭菇,撿得停不下來…
等徐春嬌撿累了,就由着空間精準定位,跟着路線找着野山菌的位置,默唸一聲‘收’就行了。
小老太走時還有點遺憾,恨不得把那棵柞樹也給收了,因爲這種樹活着的時候長猴頭菇,枯死後第二年開始長豬拱嘴蘑。
這種蘑菇比木耳更厚,得用草木灰清洗和泡着。
口感有點像皮蛋,喫完了不能曬太陽,一曬臉上像是有針扎,嘴脣還會腫。
柞樹枯後第三年開始長木耳。
這幾樣還只是最常見的,反正擱柞樹上能長的蘑菇品種多了去了。
除了野山菌,徐春嬌還找着很多野靈芝,小的就一根手指頭粗細。
靈芝煲湯不能多放,否則有苦味。
回頭燉雞燉鴨燉排骨,就放兩個手指頭粗細的野生小靈芝也就夠了。
品質上乘的靈芝拿斧頭都不一定砍得動。
靈芝越硬越值錢,徐春嬌還真就遇到一窩大靈芝,估計有二三十斤。
徐春嬌本來打算進深山看看,結果一早上都在山腳下采蘑菇,愣是挪不開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