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新芯科技(8K!)

作者:烏鴉一號
華國不知道未來在芯片領域,分工會越來越明細,半導體廠商們會逐漸專精於某個領域。

  原本的垂直製造商,半導體廠商一手包辦從芯片設計到芯片製造的廠商只剩下三星和英特爾。

  整個九十年代,華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對標學習對象,先是霓虹企業,然後是高麗企業。

  準確來說就是三星。

  而周新的出現給了華國另外一種選擇,那就是把芯片設計芯片代工拆分開,設計製造供應鏈上下游的其他技術,都由不同的企業進行供應。

  作爲一個大國,華國不會放棄原本的戰略路線,培育出一家兼顧設計和製造的半導體企業。但是他們也不會放棄在新模式上的探索,尤其是申海市,他們希望在張江復刻硅谷的成功。

  以周新的經驗來看,一手包辦設計和製造會有技術上的優勢,當製程來到22n以下的時候,這種優勢愈發明顯。

  英特爾在14n領域同時掌握了芯片設計和製造工藝,這是他們能夠用14n做出單核性能最強cpu的重要原因。

  垂直製造有技術上的優勢,但是開發效率卻不及芯片代工芯片設計的商業分工模式。

  後世英特爾的芯片製造部門,一直以來都在製程上處於領先地位,尤其是在2012年的22n製程上,遠超臺積電和三星。

  這套垂直製造模式給了英特爾極強的信心,但是22n之後,14n製程推遲了半年纔出來,後來英特爾的製程跳票成了常態,再後來就是把芯片製造外包給臺積電。

  以至於最後能夠在最先進製程上把芯片代工和芯片設計一手承包,依然堅持下來的只有三星。

  芯片製造到了3n時代,英特爾需要臺積電的代工產能支持。

  強如英特爾,在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佔盡了技術上的優勢,也會因爲技術研發的路徑依賴而出現落後。因此周新對這條路徑沒有太大的把握。

  英特爾後世找臺積電代工,並非一個突然的決定,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結果。

  英特爾找臺積電代工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當初收購的部門,像英飛凌無線部門,本來就有一些採用較舊的臺積電28n製程的rf電路,這種因爲原計劃需要,沒有必要爲了轉單而轉單。

  另外一種情況則是英特爾本身造成的問題。產能的規劃是長期的環環相扣的過程,其中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對未來造成影響。

  建廠,準備原材料,培訓工程師,調整機器,等技術部門把製程配方調試出來之後,開始小規模試生產。試生產的過程中一邊調整良品率,另一邊則是芯片設計團隊提早一到兩年開始設計。

  最後在芯片代工和芯片設計約定好的時間,設計團隊把設計方案交給晶圓廠,開始一層一層的光罩慢慢做,最後大規模生產封裝測試出貨。

  在原定計劃下,英特爾10n製程研發順利,14n廠一邊量產,10n廠一邊慢慢測試準備就緒,等到良品率達標,可以開始大量接單。芯片設計團隊在10n製程上也基本完成設計了上。

  對英特爾來說,10n製程實現後,哪個芯片設計部門優先?圖形處理器,因爲圖形處理器的架構一致,設計週期短,可以迅速產出設計藍圖。然後纔是cperver陸續開始生產10n的芯片。10n產量持續增加,14n慢慢騰出產能。

  在英特爾的10萬員工裏,除去tg/cpu/server這些核心部門,還有很多隸屬於英特爾的外圍組織也需要芯片。

  這些外圍組織絕大多數都是英特爾曾經的ceo布萊恩揮霍老本買進來的收藏品。像什麼原本還算有點名氣但逐漸被人遺忘的fpga公司altera,爲了重返手機市場買來的英飛凌無線部門,趕流行被當冤大頭買貴了的人工智能nervana,自動駕駛obileye。

  扣掉這些大型奢侈品,還有一些基礎ip,io,內存,還有小號cpuato。最後就是一些量不大,一臺公務用車就可以打發的外圍組織。又或者是純做研究發論文的組,幫tg做測試芯片的先進芯片設計組織。總之,英特爾內部山頭林立,無奇不有。

  更有甚者,還有一些不知什麼原因默默地在tel裏浮沉數十載討生活的流浪武士組織。當年周新在英特爾實習,認識的一位業內前輩把這些組統稱爲後媽養的沒人疼的孩子。

  這些流浪武士組織其實曾經也是有頭有臉隸屬於正規組織的。只是無奈於這些正規組織被解散了,像英特爾一時興起的晶圓代工,設計部門的領導爲了手下員工們的生存,只好在英特爾內部幫人打工。

  比如server部門要做一個內存控制ic人手不夠,就暫時讓流浪武士們來接這個活如果面臨太多競爭,像是遇到印度班加洛用人海戰術又愛誇口一切沒問題把活搶走了,又或者是遇到馬來西亞濱城幹起活來不要命的華人工程師,那隻能摸摸鼻子,去接一些別人撿剩的看不到未來的活。

  英特爾也幫中興通訊做過芯片,這些幫中興通訊做芯片的組就是流浪武士組織。總之英特爾內部是這樣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這些各式各樣的內部組織,按照對公司利潤貢獻的重要程度,來決定能否排進10n或繼續用14n的多餘產能

  結果英特爾的10n難產,芯片設計團隊空轉。更重要的是cpu/server/gt怎麼辦?只好繼續佔用14n的產能。

  最慘的情況來了,tg裏面負責製程研發的單位是tdtd本來就處在人人過勞的極限狀態,以前14n弄好了,主力就去10n。留下一小撮工程師維護14n,然後再分出一小部分精銳去7n。現在14n要繼續搞,還要搞14n+,14n++,14n+++,也就是英特爾爲人詬病的擠牙膏。

  那分給10n人數就少了,7n就更少了。硬生生地就讓自己越陷越深。導致一步錯,步步錯。

  而且14n產能都給了公司的命脈cpu/server,那其他的部門怎麼辦?日子還是要過,ic還是要出貨,爲了求生路,大家就紛紛發難,勢力相對大一點的英飛凌無線部門就跳出來說,我們在英飛凌時代就是用臺積電,合作愉快,讓我們繼續用吧。

  ai團隊說我們的ai芯片不能等,有多少的數據等着我們訓練,英偉達都甩過我們好幾條街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用最好的製程,沒有英特爾的10n就給我臺積電的7n。

  一些幫server系統做周邊芯片的邊緣部門說話都開始大聲起來,不給我們出貨,server也出不了貨,大家要死一起死咯。

  到了這種地步,英特爾沒有任何別的選擇,開放給臺積電下單是不得已而爲之的最後解決方法。英特爾作爲一家上市公司,對股東有盈利的義務,但盈利不代表一定要靠自己生產芯片。

  至於英特爾開始到臺積電下單之後對本身公司體制產生了嚴重的副作用,cpu的生產莫名其妙也開始用起臺積電了。

  周新對這一段歷史非常瞭解,胡正明原本會去臺積電擔任首席技術官,後來臺積電的董事長劉德音在千禧年的第一個十年裏只是胡正明的跟班罷了。

  準確得說是周新對臺積電的歷史非常瞭解,臺積電的7n製程代工,在最開始是強行推上馬的。

  最開始完全是爲了和三星搶單強推,按照代工價格以及那時候的良品率來看,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完全是靠彎彎政府補貼來抹平損失。

  當然好處在於等熬過了最開始的階段,靠着市場壟斷,臺積電的毛利率接近百分之五十,遠高於只做自家芯片設計的三星。三星也少量接高通和英偉達的芯片代工,但是英偉達和高通壓價特別厲害。

  臺積電和三星背後都有政府撐腰,政府寧願給予高額補貼都不會讓他們倒下。

  英特爾就更如此了,英特爾即便自己的芯片生產環節虧損,靠臺積電和三星能夠實現更高的利潤,他們也不可能放棄芯片代工。

  因爲三星和臺積電位於的高麗和彎彎離華國太近,如果未來冷戰,這兩個地區都處於對抗的第一線,風險過高,阿美利肯會失去芯片來源。

  這也是爲什麼阿美利肯要通過各種手段或是逼迫或是誘惑臺積電去阿美利肯建廠。只是臺積電被忽悠得一愣一愣,三星靠拖字訣無限往後拖延。

  站在長遠的眼光看,周新更偏向於芯片代工和芯片設計分開的模式。強如蘋果,也要把芯片代工交給臺積電。

  唯一堅持下來的英特爾,它在整個生態上有極強的優勢,服務器裏的絕大多數軟件,像操作系統編譯器數據庫等等,全部是在英特爾芯片的生態上開發的。

  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磨合和調試才能達到穩定的狀態。

  如果換成其他公司的cpu,理論上應該是直接兼容沒有任何問題,但實操過程中肯定需要大量地調試才能到達生產的狀態。所以除非其他廠商的cpu,比如ad實在好太多,否則公司沒有動力去換掉英特爾的cpu。

  未來一些國家會出於國家安全的考量,把英特爾替換掉,這將給他們本國it廠商們拓展了無限前景。

  因此如果要採取英特爾的模式,周新將面臨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強如英特爾走這條路都不算成功,周新同樣沒有自信。

  在沒有系統的前提下,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控制從芯片設計到芯片代工所有節點的,更別提還要去攀登上游的光刻機和高端材料。

  涉及到的節點太多,採取創新型企業集羣的方式可行性最高。

  第二個問題是,周新在半導體領域表現得再優秀,也無法說服所有華國企業在這個時間點去搞國產設備和國產操作系統取代阿美利肯的it軟硬件。

  因此政府適當傾斜資源,靠市場化培育起一批集成電路領域有競爭力的企業,在18年之前這些企業就能夠在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靠自身能力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那麼在18年之後,宏觀環境變化下,這些企業將依靠華國市場迅速成長起來,取代外國產業鏈。

  這也是爲什麼周新很看重張江的原因。

  在原本時空中張江並沒有發揮出規劃的作用,離成立張江高科園區時候的規劃有差距。

  而周新希望靠新芯科技這一樣板工程,和資金優勢來吸引人才和產業形成規模效應。

  新芯半導體和新芯光刻機只是第一步。

  而atrix則是第二步,後世蘋果靠着手機的高利潤率,可以在手機芯片領域不計成本地提高性能。因爲無論如何他們都能夠通過iphone的品牌溢價實現盈利。

  高通設計芯片則需要考慮成本,即便採取最先進製程的安卓手機,他們的價格也無法和iphone比肩。

  另外多說一句,那就是在芯片製造領域,工資成本只佔營收的零頭罷了,最貴的成本來源於設備折舊。

  只有靠atrix成功,形成高利潤之後,靠着高利潤在芯片領域提高性能。

  在這個階段,中芯國際是不會被國外卡脖子,在訂單傾斜下,可以趕上國外的最先進進程。

  當中芯國際趕上國外最先進製程後,再逐漸讓國產芯片供應鏈進入中芯國際供應鏈中,從測試開始做起。

  這樣才能形成正向循環。

  周新在去張江調研的時候,心想他這樣搞了之後,大量半導體企業坐落在張江絕對會導致張江的房價飆升得比想象中更快。

  後世即便像周新這樣創業小有成就的人,也會看着魔都的房價咬牙,買又覺得不值,不買又感覺缺了點什麼。

  新芯科技在張江的進度,比周新的預期更順利。

  和新芯科技的順利不同,關建英在推動和中芯國際的合作過程中,非常的不順利。

  按照原本時空,中芯國際的250n製程將在2001年9月試生產,在2002年一季度開始量產。

  也就是說新芯光刻機目前的220n樣機完全能滿足中芯國際的要求。

  關建英作爲新芯科技的總經理,同時也會負責新芯光刻機的部分業務,在他看來,華國出現了新的芯片代工企業,還是業內赫赫有名的張汝京創建的。

  新芯科技和中芯科技天然有大量互補的地方,新芯光刻機完全可以和中芯國際深度合作,新芯光刻機的測試可以和中芯國際的建廠並行進行。

  而且當時周新在申海的時候和張汝京也相談甚歡,兩人都表示後續要加強合作,尤其是在光刻機領域。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