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劉伯溫!原來一切都在你的計劃中嗎!【求追讀!求各種票!】

作者:與東流
簡單來說,這套制度,說是效仿宋朝的武舉,實際上是後世普魯士軍事貴族,培養軍官的那套法子。

  在這套制度下,大明未來的勳貴子弟,想要繼承爵位,就需要進入五軍都督府學習,由各位沙場宿將親自進行教導,在考覈完成之後,才能夠襲爵。

  若是失敗,那便換一人再來,期間族中的爵位會一直保留,直到有人成功襲爵。

  襲爵之後,便是筆試與實戰相互結合的授職考覈。

  這期間不再是隻有勳貴子弟參加的考覈,還有從尋常人家,選拔而出的英才。

  考覈成績優異者,最高可獲千戶,最低也是跟季秋一樣的七品總旗。

  除此以外,勳貴子弟不得在朝中擔任非軍事職務。

  若是族中子弟上進,也可派遣多位子弟進學,同樣可根據考覈成績獲職。

  武舉全程,皆由五軍都督府內部負責,朝中文官不得插手!

  像這樣確定一整套完善的軍官培養,晉升制度,便是季秋要做的第三件事!

  宋朝乃至於未來大明的衰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爲文強武弱。

  明明是國之棟樑的武將,卻被迫成爲了文官的依附。

  而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就是因爲武人沒有像科舉一樣,穩定而又完善的培養晉升制度。

  再過十幾年,朱元璋其實也搞出來了一套類似的軍官培養制度。

  但緊隨其後的一場藍玉案,將大明勳貴幾乎一網打盡,武人一瞬間徹底失勢。

  待到朱元璋死後,上臺的“建文三賢”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阻力,便輕而易舉的廢除掉了武舉。

  直到朱棣登基後,新一代的靖難勳貴扛起大梁,纔將武舉恢復。

  可惜好景不長,一場對於勳貴,打擊程度遠勝過“藍玉案”的土木堡之變,直接徹底葬送了大明的勳貴勢力!

  至此,武舉形同虛設,多次興而後廢,廢而後興,成了笑話。

  武將自此之後,也成爲了文官的附庸,再無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銳氣,直至明朝滅亡。

  欲要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必先建設強大的軍事!

  是以季秋,絕不會讓大明重蹈覆轍,走上南宋的老路!

  但這樣的局面,同樣不是文官希望看到的。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勳貴和皇權,天生就是同進同退的關係。

  因爲只有皇權穩固,江山太平。

  勳貴們手中的“長期飯票”,也就是爵位,才能夠千秋萬代的傳承下去。

  勳貴掌兵,他們和皇權站到一起,就意味着皇權牢牢把持着軍權,只敢背地裏使壞的文官當然不敢造次。

  所以宋明兩朝,文官都不遺餘力的打壓武將。

  其本意,並非是爲了重文輕武,而是爲了打壓皇權!

  至於這樣做所帶來的國防廢弛,難以抵抗外敵入侵等種種惡果,自然不在這羣人擔心的範圍內。

  也正是因爲這樣,季秋更是要把這件事落實下去。

  別忘了,季秋主打的就是文官不痛快,那麼他就痛快了!

  至於推行這個制度,會不會使得勳貴勢大,難以解決。

  季秋根本就不擔心。

  勳貴強盛,手握軍權,就容易滋生野心,掀起禍亂?

  放屁!

  這只不過是士族豪紳編纂出來,欺騙世人的又一個謊言!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