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荀牧的目的:人才,人才,還是人才!
幾個頑童忽然在院門外探出頭來。
荀牧一見,當即離席起身,來到院門口。
“先生,鯽魚已經捉來了,但我們被母親訓了,這些鯽魚,值不了五個五銖錢,所以剩下的,先生不用給了。”年齡大一些的頑童,提着十條鯽魚,還有一些調味料,遞給荀牧。
荀牧卻是依舊將剩下的五銖錢遞給頑童,又補了一個,算是調味料的錢。
“你們母親實誠,令人欽佩,但我荀牧爲人,卻不能不講信義,說是多少錢,那便是多少錢!”
頑童沒有伸手。
雖然眼神中很想要這錢,但良好的家教,又讓這幾個頑童管住了自己的手。
荀牧見狀,折中道:“這樣吧!你們回去告訴令母,太史夫人母子團聚,想請這四鄰幫個忙,準備一桌酒菜,如何?”
頑童一喜:“那我們可以自己準備鯽魚,也做一些喫的嗎?”
荀牧輕笑:“當然可以!都是街坊鄰居,一起熱鬧一番!”
小點兒的頑童瞪着眼睛:“先生莫誆騙我們!”
大點兒的頑童給了其一巴掌,輕斥道:“先生這麼好爽,怎麼會誆騙人?走,都回去,今天要開葷咯!”
荀牧返回大廳。
太史夫人詢問緣故。
荀牧笑道:“剛纔來的時候,聽院外幾個頑童說,太史夫人最喜歡喫鯽魚,我讓這幾個頑童捉了十條鯽魚,給太史夫人換換口味。”
“本來想多給些錢財,卻不料這幾個頑童,家教良好,拒絕了我的好意。”
“我便擅作主張,讓頑童的家人,來準備一桌酒菜,熱鬧一番,還請太史夫人莫怪!”
太史慈有些羞愧。
只顧着想要回家,卻忘記自己母親,最喜歡喫的鯽魚了。
“軍師,多虧你考慮周到,我幾乎忘卻此事。”
“子義,你思母情切,只暫時忘記此事,我本有賠禮的意思,既然聽聞令母喜喫鯽魚,自然得準備一番!”
太史慈更是感動。
太史夫人見荀牧不僅儀表堂堂,更是禮數周到,心思縝密。
心中更是欽佩。
“荀先生,子義能遇到你這般良友,真是三生有幸啊!”
“哈哈!太史夫人過謙了!”
頑童去了不久。
幾個鄉鄰,就來到了院中。
鍋碗瓢盆,桌椅板凳都準備齊全。“太史大姐,我早說了,你兒子驍勇,定然能安全歸來,瞧,我說得是不是很準?”
“太史大姐,既然家中來了貴客,怎麼不提前招呼我們一聲?你腿腳不便,我們不來,你怎麼招呼得了貴客啊!”
“就你話多!有貴客在呢,這可是儒生,很講究的,別讓人小看我們不懂禮數了!”
想到荀牧,這幾個鄉鄰的聲音漸漸變小。
士農工商。
看似並列,但這個時代,依舊是士人在前。
大部分的士人,都是瞧不起這些“粗鄙”的鄉人的。
但荀牧卻沒有這個觀念。
若荀牧真的跟大部分士人一般“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又怎麼可能被管亥那五萬黃巾信賴。
“剛纔聽這幾個小童說,幾位大姐都特別擅長廚藝,喫起來特別的香;小子荀牧,不由懷念昔日在潁川鄉間喫的鄉味!”
“不知這東萊的鄉味,跟潁川比,是否別有風味呢。”
荀牧話說得漂亮。
幾個鄉人頓時眉開眼笑。
反倒是幾個頑童,此刻是蒙圈兒。
什麼情況?
我們有說過這話嗎?
母親不是說你是儒生,是士人,士人都很講究很高傲的,怎麼跟我們理解的不一樣?
荀牧一邊跟幾個鄉人攀談,一邊調出了遁甲天書的【曉人心】。
片刻的時間,就將冷場的氣氛,再次熱鬧起來。
看着這幾個態度變得親切的鄉人。
荀牧嘴角微微一勾,泛起笑容。
“古有孟母三遷一說,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跟賢才能人爲鄰。”
“太史夫人能教出子義這種孝義英雄,也不是沒有道理。”
“這幾個鄉人,都是賢人啊!”
“這幾個頑童,也值得培養!”
“本來只打算將太史慈的母親遷往徐州,現在嘛,這幾個鄉鄰,乾脆也一併遷走吧!”
雖然故土難離。
但也得分時候。
尤其是如今亂世,能活,纔是最大的奢望。
這幾個鄉鄰,跟太史慈一樣,都是孤兒寡母的。
家中的男人,都是杳無音信,不知道是死了還是在哪裏逃難。
微微一想,荀牧來到太史夫人面前。
“太史夫人,此番來黃縣,除了賠禮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太史夫人,能一併遷徙,去東海!”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