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行和說都要做

作者:禿然好像你
劉禪彈了彈手中印滿文字的南陽紙,便聽到清脆的響聲。

  “用白紙是不是太奢侈了?”

  急着邀功趕來的黃皓一愣,隨後趕緊解釋道:

  “回世子,自從我們紙業製造局採取規模化流水線作業之後,其實每張紙的平均成本已經下降了近三成。”

  劉禪點頭:“其實貴點就貴點吧,順道也能爲我們的紙產品做做宣傳。弄了多少張?”

  “回世子,按您的吩咐是照着一萬張準備的,因爲考慮到損耗,因此加印了些,有一萬兩千三百張。”

  劉禪指尖輕輕點在案几上,心中盤算這些數量報紙的覆蓋能力,良久才點頭道:

  “行吧,如此,分發下去吧,記得向江東、中原一帶隨着商隊也散播一些。”

  “這些日子本地大族多有進獻,我手頭也寬裕了些。”

  “由你牽頭,成立一個專門維護朝廷形象的組織,監督邸報發行情況,察聽不公不法及風聞之事,名字嘛,就叫東緝事廠吧。”

  聞言,黃皓大喜,一聽這就是非常重要的差事:“奴婢必肝腦塗地。”

  所謂輿論的高地你不去佔領,便會被敵人佔領。

  這個時代的消息流通實在是太落後了,而且絕大多數人不識字,只能靠聽說。

  在地方上,也就只有士族豪強能跟外地的親友書信往來,底層老百姓所能做到的只有口口相傳。

  若是沒有士族豪強的干涉,底層老百姓能將消息從這個村傳到隔壁村基本上就是極限了。

  像張角那種能將黃巾發展到席捲天下的程度,實際上得益於背後士族豪強的推波助瀾。

  沒有他們的幫助,張角是不可能發展如此迅速的。

  當然,這不是否定張角那成千上萬的信徒不遺餘力搞宣傳的功勞。

  只是說,沒有士族豪強,張角也能有一定影響力,只是絕對不可能這麼大、範圍這麼廣。

  這時候的老百姓還是很單純的,往往是聽見什麼就信什麼。

  朝廷缺乏直接跟百姓對話的手段和能力,就不得不拉攏地方上這些地頭蛇,給他們好處換取有利輿論,許多政策才能施行下去。

  簡單一句話,就是他們說官府的好話,百姓纔會跟着說。

  作唐到澧縣還好,因爲劉禪用掛路樁宣罪示衆的方式。

  百姓口中也跟着唾棄這些罪人而稱讚劉禪的所爲。

  但不代表所有地方的老百姓都能知道劉禪爲他們奔波勞累,甚至還有豪強抹黑劉禪的形象。

  他們口中,劉禪用屍體掛木樁的行爲是像桀紂那樣的暴行。

  稍遠些的地方,豪強哄騙百姓,說劉禪是在濫殺無辜。

  因爲百姓們不知道這些人的罪,真以爲劉禪血腥殘暴喜好殺人爲樂。

  以至於劉禪派出軍隊四處安撫收攏落草流民的時候,這些人因爲害怕而抗拒。

  不僅逃入深山老林,有的甚至還與前來邀請他們去澧縣屯田的漢軍發生衝突。

  劉禪帶兵離開作唐,南下漢壽,越是向南,百姓越是躲避自己,收攏流民的難度便是越大。

  “孔子曾經曰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劉禪認爲,有人不知道自己的大名,可自己還沒發怒,這已經是很君子的了。

  但是任由百姓誤會自己,這好嗎?這不好。

  於是劉禪決定,行和說都要做,既有行動也有宣傳,甚至宣傳要走在行動之前。

  不用猜便知道,豪強抹黑自己的背後,有廖立的支持。

  廖立因爲澧縣一事,深感自己的權柄遭到侵奪。

  劉禪誅殺潘噶之後,廖立又派了個人來試守作唐縣長,這次劉禪倒是沒把人驅逐。

  但是當此人上任作唐後,赫然發現,除了空洞洞的一座縣城,什麼都沒有了。

  縣衙門可羅雀,戶籍空空如也,府庫乾乾淨淨,所有的百姓都被遷徙到澧縣了……

  他這個縣長,真是一人一縣,每天能幹的也就是看着路邊木樁上掛着的屍體發呆。

  其實,廖立還囑咐他將這些人的屍體收殮下葬來着。

  但是劉禪派人告訴他:“你敢卸下來,就把你掛上去。”

  因此這個作唐縣長完全不敢動。

  當劉禪在作唐的所作所爲傳開之後,許多地方風聲鶴唳,不少人聚集到臨沅,聚集在廖立麾下。

  其中就包括潘濬所出身的潘家。

  潘噶伏誅之後,劉禪移文廖立,要以叛國罪問罪潘噶全家。

  其實並不是要滅潘家整個宗族,而是單單滅掉潘噶這一支脈。

  包括其父母、妻子、兒女和家僕,潘家的主脈和其他支脈是不會動的。

  只是即便如此,潘家依舊會遭到沉重的打擊。

  比如說,潘噶的母親和妻子是連接着潘家和另外兩家的姻親橋樑。

  潘濬爲了不讓劉禪清算潘噶的時候傷到潘家根本,曾以此與劉禪交涉,希望他不要擴大打擊面。

  但劉禪堅持嚴格執法,在任何朝代叛變都是不可饒恕的大罪。

  按照《蜀科》規定,造反、叛國罪應當夷滅三族。

  除非君主主動放棄問罪。

  這也是歷史上黃權投降魏國後,曹丕騙黃權說劉備殺了他全家的根據。

  但是黃權深知劉備的人品,知道自己的家人不會受到爲難,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所以,現在是砍掉潘噶到此爲止,還是堅持誅其三族,皆在劉禪一念之間。

  很顯然,劉禪堅持後者,潘家沒有被自己施恩的資格。

  “孔子曾經曰過:身爲君子下手一定要重,不然就樹立不了威信。”

  潘濬無奈,但也不想就此放棄,於是他便讓潘家以廖立爲靠山。

  只要廖立能抗住劉禪的壓力,自是能保下潘家。

  而且潘濬和廖立關係還不錯,二人在對待蠻夷的問題上其實有很多共同語言的。

  潘家跟蠻夷相恨相殺了四五代人,對付蠻夷沒別的手段,就是殺。

  潘濬一直堅持只要消滅了這些製造問題的人,便能寇亂盡平。

  這種強硬的態度很符合漢人唯我獨尊的傳統。

  只是若是將目光放在爭奪天下的大局上,這樣的做法就有點太個人恩怨。

  以南方的小體量對付北方大體量的敵人,需要儘可能團結更多的人。

  這些蠻人雖然戰鬥力不如正規軍,但是他們也能繳稅,這方面劉禪是不挑的,只要肯交稅都是大漢順民。

  安撫爲主,通婚個四五代人,大家都能操起一口流利的漢語。

  這也是沙摩柯寧可得罪廖立也要來到劉禪這邊的原因。

  因爲政策理念相同,廖立和潘濬多有交往,這次也接受了他的請託保下潘噶的家人。

  他猜測過劉禪會如何出手,但最後還是出乎意料,劉禪第一步竟然是送來一堆紙。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