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中山國相
劉備班師的第五天,封王大典正式舉行。
對於這時代繁榮的禮節,張恆是非常深惡痛絕的,自然不想操持這些瑣事。
但劉備卻非要讓他來主持操辦,張恆無奈,只好接下了這個差事,然後扭頭就去找了荀彧,將這些事一股腦丟給了他。
荀彧辦事,張恆自然沒什麼不放心。本着甩手掌櫃不粘鍋的原則,張恆便一直在家中陪着老婆孩子,直到封王大典的當日才露面。
看似流程很繁瑣,但當天最重要的卻只有三件事。
其一,郊祀天地,告慰先祖。
到了稱王建國這一步,劉備已經有資格自己設立宗廟,祭祀先祖了。
其二,便是劉虞當着徐州羣臣的面,再一次宣讀策書,確立劉備王爵的合法身份。
最後一步,便是加冕。
依照舊制,天子冕有十二旒,諸侯冕有九旈,諸侯則是七旈……
王爵的象徵,最重要的便是這九旈冠冕。
劉備帶上冠冕之後,接受羣臣朝見,就此南面稱王。
之後嘛,自然就是大擺宴席,喫喫喝喝了。
張羅一天下來,張恆也着實累得夠嗆。不過如此普天同慶的日子,他也不好掃興,跟羣臣一起喝了個酩酊大醉。
第二日,卻依舊不得休息。
劉備在州府召開公議,處理戰後事宜。
去年的幾個月,佔領的地盤已經初步消化,剩下的只能慢慢深入治理。
至於有功將士的功勞簿,荀彧也已經統計了出來。政務府和都督府也多次覈對後,總算拿出了一個章程,又呈給了劉備過目。
劉備看完之後,又把張恆喊了過來,最終敲定了這個賞賜方案。
今日,便打算落實下來。
羣臣涌進政務廳後,劉備也來到了。
今日的他,卻只是穿了一身便裝。
這時代的正裝有着諸多講究,地位越高,講究就越多。甚至一個禮節的系法,都能牽扯到禮儀規矩,實在太過繁瑣。
用劉備的話說,那玩意兒初穿時挺舒服,一會兒就受不了了。
“參見大王!”
見劉備走進來,羣臣紛紛起身參拜。
“衆卿免禮!”
劉備擺了擺手笑道,除了稱呼上有所改變,其他的都與往常沒有任何區別。
見禮完畢後,張恆起身將有功將士的名錄遞了上去。
“大王,此次北征,大獲全勝,殲滅不軌之賊,收復二州之地,將士勞苦功高,不可不賞!”
此言一出,在場衆人的臉上都露出了一絲喜色。
論功行賞,總是最能打動人心的。
只有荀諶和糜竺兩人臉色難看,心都在滴血。
打仗要錢,如今封賞也要錢……
唉,這麼個玩法,再大的家底也經不起敗啊。
劉備假模假樣地拿起封賞名錄看了看,便大笑道:“有功將士自然該封賞,長史覈算十分公正,此事準了!”
聞言,羣臣當即起身參拜道:“多謝大王!”
荀彧起身,當即開始宣讀對有功將士的封賞。
此戰的首功自然是張恆,劉備把他從衛將軍,提升到了驃騎將軍,距離大將軍也只有了一步之遙。
至於爵位,已經是縣侯,自然封無可封,便增食邑五千戶。
關羽進位車騎將軍,增食邑兩千戶。
趙雲進位衛將軍,增食邑兩千戶。
張飛進位前將軍,增食邑一千五百戶。
張遼進位左將軍,增食邑一千五百戶。
太史慈進位右將軍,增食邑一千五百戶……
由於這次戰役比之前的兗州之戰規模大得多,封賞自然也多得多。
得到封賞的衆人,臉上都樂開了花。
有功將士封賞完畢之外,劉備又進行了一番人事調整。
首先,罷張恆徐州長史職位,改任中山國相。
之前是劉備的權力中心是州府,張恆以徐州長史的身份督徐州軍政。
進位大將軍後,權力核心就成了大將軍府,張恆又加了一個署大將軍府事。
如今劉備進位中山王,張恆也水漲船高,成了中山國相。
雖然官職變了,但權勢卻是和以前一樣。
對於這個任命,所有人並沒有任何異議。
而政務府和都督府,從此便隸屬於國相之下。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新晉人才,可以委以重任。
比如沮授、審配、張郃等人,也都是有大才,並且在此戰立下了功勳。
劉備也都一一予以封賞,收攏其心。
封賞最重的還要數沮授,張恆兌現了之前的諾言,舉薦他進入了都督府。
除了他真的有功之外,也是給冀州士卒打個樣。
在中山王麾下出仕爲官,一律一視同仁!
而審配也當上了個軍師將軍,張郃與朱靈也各有封賞。
之前入府參政的諸葛瑾,也因爲主持後勤有功,正是升爲了一部尚書。
最後,讓羣臣沒想到的是,張恆又舉薦了兩個人。
其一,便是賈詡。
這傢伙進入都督府,徐州羣臣是沒什麼意見的。
雖然他之前沒有擔任過什麼正經官職,但徐州就沒有人不知道他。這傢伙作爲張恆手下最得力的謀臣,還掌控中校事府,可謂位卑而權重。
如今有了攻破甘陵的功勞,從幕後走到臺前也是理所應當。
只是另一個人,卻着實衆人都沒想到。
因爲張恆在舉薦完賈詡之後,緊接着便又舉薦諸葛亮入府參政!
這下,堂中一片譁然。
一個剛滿十八歲的孩子,居然要入府參政,這不是胡鬧嗎!
我們當然知道諸葛亮聰慧早熟,畢竟是你張子毅的高足嘛。
就算再有能力,也得先歷練一番吧。一上來便登臨高位,你這不是栽培他,而是毀了他!
震驚過後,崔琰當場跳出來反對,立刻得到了羣臣的附和。
可張恆這次卻是鐵了心,任誰說也不同意,堅持要舉薦諸葛亮入府。
別人他當然不敢貿然提拔,但諸葛亮嘛……
他會用自己的能力,像這些人證明的。
劉備本來也覺得不妥,但見張恆堅持,劉備忽然一笑,大袖一揮,直接就準了。
這下,羣臣的攻擊對象便連劉備也帶上了。
鬧騰了大半天后,眼看事態無法平息,張恆便只得做出妥協。
諸葛亮只入府,卻無參政之權。他可以提出建議,但採不採納,你們看着辦。
如此,羣臣這才勉強接受,偃旗息鼓。
張恆則終於有機會擦了擦臉上的唾沫星子,神情滿是無奈。
封賞過後,劉備又非常大度地給此次出征的所有人放了個假,讓他們好好放鬆放鬆。
整場北疆之戰的始末,到這一刻終於落下了帷幕。
但張恆卻並未閒下來。
第二日,他便帶着荀採和女兒張蓁,來到了岳父荀爽家中探望。
荀爽已經病了很久了。
自三年前開始,荀爽的身體便一直不好,時常臥牀不起。
時間就這麼過着,直到去年年底,荀爽的病情再一次加重。
生老病死,本就是天道輪迴,荀爽能活了七十餘歲,在這時代也算高壽了。
當所有人都以爲老頭挺不過去的時候,可荀爽卻硬抗了過來。
到了今年開春,所有人都以爲荀爽的身體會漸漸好轉時,他卻真的快不行了。
時隔大半年,再一次見到老丈人,荀爽整個人已經憔悴得不成樣子,再不復當年暴打張溫的雄壯氣勢。
見張恆來到,荀爽吩咐兒子把自己從榻上扶起來。
“賢婿來了。”
荀爽開口已經十分費力,卻還是露出了笑容。
張恆拱手行禮:“小婿拜見岳丈大人。”
“不必多禮了。”荀爽艱難地擺了擺手,“文佐,奉茶待客!”
荀棐應了一聲,轉身離開。
荀爽卻用手撐着牀榻,想要站起身來,但努力了好幾次都沒成功。
見狀,張恆趕緊上前扶住了荀爽。
“父親,您身體抱恙,就不必起來了。”荀採也上去扶住了另一邊,有些埋怨道。
自荀爽病重之後,她便隔三差五前來探望,好在離得近,倒也方便。
荀爽沒搭理女兒,反而把目光放在了外孫女張蓁身上,臉上滿是笑容,眼中卻帶着一絲遺憾。
“賢婿,老夫真是不行了,居然連自立都需要別人的扶助了,想來時日無多矣。”
“岳丈萬萬不可出此不吉之言,不過是偶感小恙而已,修養些時日,定能好起來的。”
荀爽搖了搖頭,“老夫的身體,老夫自己知道。煩勞賢婿,扶老夫出去曬曬太陽。”
“唯!”
張恆答應了一聲,夫妻二人扶着老頭兒往外走。
二月春光正好,雖然還有些冷意,但今日卻是個大晴天。
陽光灑在身上,整個人心情都好了起來。
荀爽身體已經很虛弱了,張恆也就不敢用力,只是慢慢地攙扶着。
剛走門口,張蓁卻湊了上來,也抓住了荀爽的手。
“阿公,阿蓁也扶着您!”
聽着張蓁清脆的聲音,荀爽臉上滿是笑容,彷彿整個人都精神了許多。
“好,好,有阿蓁扶着老夫最好!”
祖孫三代就這麼慢慢地走到了院中,陪着荀爽曬太陽。
不一會兒,荀棐便端着壺茶走了過來。
春日裏的陽光下,衆人就這麼閒聊着。
說着說着,荀爽忽然嘆息一聲,對張恆開口道:
“賢婿啊,人過五十,則不稱夭。老夫已經年逾古稀,也到該走的時候了。後輩子弟還算成器,倒也沒什麼牽掛……”
聽父親又說些不吉利的話,荀採當即皺起了娥眉。
荀爽慈祥一笑:“女荀,人生皆有死,又何必諱言。你也算讀了些書,難道連這都看不透。”
“女兒不想看透。”荀採冷着臉道。
“不想看透,也得看透。人世走這一遭,終歸有這一日。”荀爽嘆息一聲,扭頭又看向張恆,“賢婿,老夫身後倒是無甚牽掛,唯獨女荀,始終放心不下。”
張恆有些無奈道:“岳丈,自成親以來,小婿自問沒有薄待女荀之處。”
“老夫不是說你,而是今後。”荀爽苦笑搖頭道,“女荀成親多年,卻是膝下無子,將來老了有何依仗?”
聞言,張恆有些無語。
這些年張恆也曾努力過,奈何自生了蔡鬆和張蓁之後,二女的肚子就又沒了動靜。
別說他倆,就算最喜歡纏着張恆的小妖精董白,這些年連一個子嗣都沒有。
這種事兒,終究要看緣分。
“小婿會努力的。”
張恆想了想,只能尷尬地回了一句。
荀爽緩緩說道:“老夫知道這事記不得,老夫也不是怪你。賢婿如今風華正茂,還是趁早多納兩房侍妾,若真是女荀……將來侍妾有了子嗣,也好過繼到女荀名下。
你總得給女荀留一個子嗣,讓她後半生有所依靠。不然,老夫死不瞑目……”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