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立太子

作者:於秋隕S
人生皆有死,此乃天地不變之規律。

  死的人也許什麼都不知道了,但帶給活着的人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荀採哭得眼都紅了,中間一度昏厥過去。

  這下可把張恆嚇壞了,連忙喚來醫官診治。

  但得出的結果,卻讓所有人都大喫一驚。

  荀採的身子之所以如此虛弱,正是因爲懷了身孕。

  在荀爽葬禮的檔口上,忽然傳出了這麼個消息,所有人都有些恍惚,也不知該不該恭喜張恆。

  但得知自己懷有身孕之後,沉浸悲傷之中的荀採,卻露出了一絲笑容。

  他明白,父親最放心不下的事,現在終於有結果了。

  若父親在天有靈,也定會欣喜的吧。

  荀爽的死訊傳遍開後,劉備也第一時間登門弔唁,甚至以王爵之尊幫着操辦喪事。

  畢竟他名義上,也是荀爽的女荀。

  但真正的主角,還是荀氏族人。他與張恆這兩個外姓人,只能幹看着插不上手。

  忙活了十多日後,總算給荀爽風光大葬,送到了地裏。

  連襟二人,卻在靈前商議起了其他事情。

  “子毅,慈明公這一走,府中事務,你可得多操些心了。”劉備嘆息一聲,開口道。

  張恆點了點頭,“臣明白。”

  荀爽一死,作爲兒子的荀棐,自然要辭官守孝三年。

  而作爲侄兒的荀彧和荀諶,也要跟着守孝一段時間。如此一來,荀彧負責的事務,就只能交給張恆。

  至於荀棐留下來的空缺,劉備打算讓關平接任。

  這小子跟在劉備身邊多年,如今也算到了可以歷練一番的程度。

  但張恆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荀彧留下來的這一攤子事,自己要負責不假,但藉機鍛鍊諸葛亮一番,也不是不行。

  當然,這次就不能跟羣臣商議了,不然肯定又要鬧翻天。

  名義上由自己出面,暗中卻把政務交給諸葛亮。有自己在後面把控着,也不至於會出什麼問題。

  之後的日子又恢復了平靜,等到四月底的時候,荀爽之死也被時間沖淡得差不多了,荀彧等人也回來繼續上班,只留荀棐一人繼續守孝。

  這時候,張恆忽然高調上表,請劉備立太子。

  沒錯,就是太子。

  商周時期,天子和諸侯王的繼承人稱太子或者世子。

  而到了漢朝,天子和諸侯王的繼承人都稱太子,唯有皇儲在前面加了一個皇字,稱皇太子!

  劉備既然已經走到了稱王建國這一步,家業就可以合法傳承下去了。

  如此,即便有生之年劉備沒能完成大業,羣臣也會無條件支持繼承人。

  世襲罔替的作用,在此時就展現出來了。

  既如此,就要儘早立一個繼承人,以安衆心。

  在此之前,劉備也曾和張恆商議過此事,但張恆卻是想也沒想,直接拒絕了。

  這是你的家事,跟我有什麼關係,別和我商量。

  再者說,嫡長子劉禪就在這兒,這不是板上釘釘的事兒嗎,還用商量?

  既然是商量,劉備就肯定是有別的心思。

  張恆的拒絕,也是在勸他趁早打消這個想法。

  嫡長子繼承製,雖然不是最完美的制度,但卻是最穩定的制度。

  廢長立幼,自古便是取亂之道。

  可劉備不這麼認爲。

  他如今有三個兒子,長子劉禪、次子劉永、三子劉理,且都年歲相差不大。

  劉禪雖是嫡長子,但卻性情溫和,率意任情。

  這本就沒什麼不好,但劉備卻是底層中拼殺出來的。性情剛毅果斷,不拘小節,自然看不上劉禪的作風。

  子不類父的苗頭已然出現。

  反倒是次子劉永,倒是頗有劉備的風範,很得他的喜愛。

  可都是幾歲的小孩子,又能看出什麼。

  劉備本想等幾個孩子長大點再說,但眼下不立太子卻是不行,便只好徵詢張恆的意見。

  但張恆表示,我能有什麼意見,你自己看着辦就好。

  這句話看似什麼都沒說,但其實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如果張恆同意劉備立次子,則會直接表示贊同。

  只有不同意的時候,纔會說你看着辦。

  子不類父?

  幾歲小孩能看出個屁!

  再說了,溫和點有什麼不好。

  就眼下這情況,就算咱們掃平了天下,大漢也必定無比虛弱。下一任掌舵者,就得像漢文帝那樣修生養息,才能恢復國力。

  真要和你一樣的性格,瞎tm折騰,遲早二世而亡。

  當然,這些話張恆是不會明說的。

  你劉備能想明白就好,想不明白,就讓別人去勸諫到你明白爲止。

  要知道,他這點想法還沒透露出去。

  一旦被羣臣知道後,反對者絕對如過江之鯽一般。

  特別是督察院那羣鐵頭娃,絕對能把劉大耳活活煩死。

  眼見張恆不置可否,張恆便只好找來了荀彧、郭嘉、關羽和張飛等人,詢問大家的意見。

  衆人對此當然高興,紛紛請求劉備早立太子,以爲國本。

  可當劉備就慢悠悠地表示,自己想立次子的想法後,衆人都沉默了。

  見衆人這副模樣,劉備哪裏還不明白,於是也沉默了。

  一場會議不歡而散,但劉備準備廢長立幼的消息卻不脛而走。

  於是,督察院開始了行動。

  第二日,監察御史崔琰上表,請求劉備立長子劉禪爲太子!

  相比於張恆的委婉,他就直接多了,給出的理由也無可反駁。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嫡長子年富春秋,行無失德,你劉大耳想改立次子,門兒都沒有!

  崔琰的上奏,立刻引來了羣臣的附和。

  劉備無奈,但心中那點小心思卻還是沒有熄滅,勉強拖到散會之後,卻又跑到了張恆的家裏。

  此時,張恆正在府中陪荀採曬太陽。

  時隔數年,荀採再次有了身孕,可把全府都給激動壞了,生怕她出了一點差錯。

  畢竟按這個時代的說法,張恆已經不怎麼年輕了。且之前的孕育情況也不理想,萬一出了點差錯,很可能今後就沒孩子了!

  見劉備闖了進來,張恆夫婦趕緊上前行禮。

  “免禮,免禮!”

  劉備一擺手,一屁股在張恆身旁坐了下來。

  張恆對荀採使了個眼色,後者立刻帶着婢女退了下去。

  荀採走後,劉備立刻開始向張恆大倒苦水,“子毅,那幫逆臣太過分了,幫我想個辦法收拾他們。”

  “大王何事煩惱?”

  張恆卻不緊不慢地喝着茶水,臉上依舊掛着淡淡的笑容。

  “還不是立太子的事兒,我欲立次子爲太子,可那些傢伙說什麼都不同意!”劉備氣呼呼道。

  能在州府出任要職的人,可都是博學多才。劉備一張嘴,又怎能敵得過那些人的旁徵博引,巧舌如簧。最後落得個大敗而歸,只得匆忙宣佈散會。

  張恆淡淡一笑道:“此乃大王家事,與他們何干,不必理會就是。”

  “子毅,你這話說得也不對。”劉備皺眉道,“太子將來可是要承襲基業,又怎能說是家事。”

  “既然是國事,那大王又何必隨性而爲,何不採納諸公良言?”張恆笑道。

  劉備頓時翻了個白眼。

  “他們的確說得有道理,但此事卻非我私心……”

  說到這裏,劉備頓了頓,才繼續開口道:“阿斗乃我長子,我怎能不喜愛。只是他這性子……我擔心他扛不起如此重的擔子。”

  聞言,張恆一愣,總算是明白了劉備的想法。

  羣臣的說法,自然是有道理的。

  但劉備的擔憂,也不能說就是胡攪蠻纏。

  看看東漢百餘年的歷史吧。皇帝闇弱之時,宦官、外戚輪流之爭,禍害天下,荼毒蒼生。

  劉備活着,以他自身的能力,和在天下的威望,魑魅魍魎自然無所遁形。

  可等劉備一死,劉禪能不能鎮得住那些不軌之輩?

  更何況,還有跟着劉備征伐天下的驕兵悍將,劉禪哪有能力限制他們?

  這,纔是劉備所擔心的。

  “子毅啊,咱們十載篳路藍縷,好不容易纔創下的基業,卻是不能毀在一個黃口小兒手中。”劉備嘆息道,“你能明白我的心意嗎?”

  張恆點了點頭,“大王所慮極是,然未來之事,終究難以預料。張公子天性仁善,卻並非庸碌之人。若是得賢臣輔佐,未必不能垂拱而治,追慕文景。”

  “你都說未來之事難以預料了,萬一是桓靈,又當如何?”劉備反問道。

  張恆無言以對,只得沉默。

  是啊,就因爲未來的事兒說不準,劉備纔會如此擔憂。

  “長公子如何,臣不敢斷定,但若立二公子爲儲,也未必就萬無一失。”

  “爲何?”劉備急忙問道。

  張恆解釋道:“大王,天下大亂久矣,百姓死難者不盡其數,自黃巾亂起到如今,天下戶口都已減半。大王固然英明神武,可以肆意征討不臣,然繼任者卻不能如此了。

  昔年始皇帝橫掃六合,一統天下。但繼任者卻仍不知收斂,繼續濫用民力,最終惹得天下人揭竿而起,暴秦二世而亡。”

  一席話語,聽得劉備改容動色,面露後怕。

  張恆的意思很明白,若你真有識人之明,那還是得選劉禪。

  選劉禪,或許是桓靈。

  但選劉永,你的基業就可能直接沒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你劉備橫掃天下,下一代就得休養生息,這是客觀規律,任何人都無法違逆。

  漢武帝那種既能搞錢,同時還能對外征戰的人才,數千年也就沒幾個。

  就算是漢武帝,最後也差點把大漢江山玩崩了,若非昭帝和霍光給大漢續命,只怕根本等不到王莽篡位。

  畢竟,你不能奢望你兒子是李世民那種帝王天花板吧。

  聽完張恆的話後,劉備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選柔弱的大兒子,可能是桓靈。

  選剛毅的二兒子,可能二世而亡。

  那到底該怎麼辦?

  沉默之後,劉備再度把求助的目光看向了張恆。

  “子毅,幫我。”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