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卞玉遲遲懷不上孩子的原因
張讓等人一聽郭勝推薦的人,頓時覺得這個人選好!
劉宏細細琢磨一下,也覺得不錯馮芳不錯,當即拍手笑道:“好!”
劉宏從龍牀上喫力地爬了起來,蹇碩立刻上前攙扶着劉宏走到了桌案邊上。
這邊張讓急忙爲劉宏遞過去一支毛筆,趙忠則是在劉宏一旁伺候着磨墨。
劉宏思索片刻,提筆就寫了一份袁敘回京述職,另有重用的聖旨;同時也寫了一封任命馮芳代替袁敘出任南陽太守的聖旨。
寫完這兩道聖旨之後,劉宏餘光看了張讓一眼,心中思考一下,又提筆寫了一道賜死袁敘的聖旨。
這一旁的蹇碩、趙忠愣住了,完全不明白劉宏的意思。
張讓卻是整個眼珠子都瞪了出來,看了看聖旨,又看了看劉宏。
劉宏對張讓說道:“在協兒即位之前,袁敘還有用,他不能死。”
“待協兒成功即位,執掌大權後,袁敘必死無疑!”
劉宏知道自己身子差,估計沒有幾年了,所以他要爲協兒鋪路。
接下來的幾年是最重要的時刻,如果這個時候袁敘因爲張讓的事死了,袁隗怎麼可能和張讓一起支持劉協,那麼劉協就即位無望了。
所以只有劉協成功登上皇位之後,袁敘纔沒有價值。
張讓想通了其中的關係,當即跪下,臉色喜悅地拜謝道:“多謝陛下!多謝陛下!老奴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請陛下放心,老奴絕對不會破壞陛下的計劃。”
劉宏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行了,你們都退下吧。朕要休息一會兒,晚些時候把馮芳叫來。”
衆人紛紛拱手退下了,宮殿頓時只剩下劉宏一人。
等殿門關閉之後,劉宏微眯着雙眼,毫不猶豫地把賜死袁敘的那道聖旨丟入了一旁的火盆。
火盆之中的火苗碰到聖旨的瞬間,一觸即燃,烈火慢慢吞噬了整道聖旨。
最後只剩下一縷灰燼和在旁劉宏的一絲冷笑。
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袁敘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爲張奉的事件而被處死。
……
南陽,宛城,太守府會客廳
聽完眼前這位醫者的診斷結果,一直懸着心的袁敘終於放下心來了,長舒一口氣。
袁敘自從納了卞玉以來,日日夜夜地努力奮鬥下,卞玉的肚子竟然沒有一點反應,遲遲懷不上孩子。
卞玉心中着急,但是袁敘心中更加着急。
袁敘知道卞玉曆史上可是有子嗣的,而且還連生四個兒子,說明卞玉生育能力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卞玉沒問題,那麼有問題的就是袁敘了。
袁敘在洛陽的時候也找過許多大夫,甚至御醫,但是他們的診斷結果都是出奇的一致:袁敘的身體正常。
這讓袁敘有點摸不着頭腦了,只能心中暗自安慰:只是時機沒到,所以卞玉才懷不上孩子。
南陽大量流民涌入,都被妥善安置下來,自此袁敘的仁義之名就此傳播開來。
譙縣神醫華佗正好遊歷完南陽,準備離開南陽的時候,看到大量的流民涌入,生病者極多。
本着“醫者仁心”的原則,華佗決定留下來救治這些生病的流民。
華佗醫術高超,對待病人盡心盡力地醫治,從不計較報酬多還是報酬少。
還沒幾天,華佗就在南陽名聲鵲起,袁敘也因此得知華佗在南陽。
袁敘急忙派人邀請華佗前來爲自己看看病。
面對着後世傳頌的神醫,袁敘絲毫沒有避諱自己的情況,直接跟華佗說了自己的症狀。
華佗詳細地把脈之後,問道:“袁太守昔年是否有喫過至陽至剛之物?”
袁敘也不知道在他來到東漢前,原本這副身體的袁敘有沒有喫過什麼至陽至剛之物。
在回憶的過程中,袁敘還真想起了一件事。
他剛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因爲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還說了一些現代的詞彙,被人們認爲邪祟上身,得了失心瘋。
袁隗收集了不少良藥偏方,袁敘就這樣吃了一顆火紅色的果實。
喫完之後,那個時候可謂是烈火焚身,渾身上下彷彿要自燃起來。
七、八個丫鬟用着沾着冷水的布,擦拭袁敘的身體以此來降溫。
聽到袁敘說曾經喫過一種奇特的果子,華佗頓時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笑道:“袁太守,不要着急。你身子一點都沒有問題。”
“你的夫人一直懷不上孩子,完全是因爲你當初吃了那奇特的果子。”
“想必那果子乃至陽至剛之物,喫過之後陽氣過盛。常年道:物極必反。”
“陽剛之氣過盛,你夫人身子受不了,所以無法懷上孩子。”
袁敘追問道:“那不知道有沒有藥方可以醫治?”
華佗搖頭回答道:“非藥石可醫。”
“袁太守你這是陽氣過盛,只能多納妻妾,陰陽調和,自然就好了。”
“而且這果子也對袁太守你也是有一些好處,比如可以讓袁太守身強體壯,夜御數女,年年益壽……”
夜御數女?
袁敘聽到這四個字,突然眉頭一挑,眼神中透出陣陣喜悅。
其它的好處,袁敘似乎好像沒有聽到。
不過袁敘這個時候也放下心來。
沒有子嗣後代,延續香火,那麼這爭霸天下還有什麼意義!
既然自己重要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袁敘就開始忽悠華佗,讓他留下來,給當自己的一道保命符。
袁敘組織了一下語言,問道:“華神醫醫術高超,不知道華神醫一天忙到晚能救治多少人?”
面對袁敘突然發問,一時間華佗摸不準頭腦,但還是思考了一下,回答道:“這個還真不好說,有的時候多,有的時候少。”
“佗只能說我盡力而爲,努力救治每一個人。”
袁敘故作感慨地說道:“華神醫縱使你有着通天的醫術,但是你畢竟只有一個,精力有限,一天到晚又能救治幾個人?”
“唉,不過是孤掌難鳴,獨木難成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