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曹操想追擊董卓
眼前的一幕讓衆人心頭一震,紛紛破口大罵董卓。
什麼難聽,就罵什麼。
只見先前巍然屹立的洛陽城牆、人山人海的街道、氣勢磅礴的皇宮已經不復存在了。
只剩下一片廢墟和一抹焦土,方圓數十里內,毫無人煙,猶如一座鬼城一般。
就在各路諸侯感嘆之時,袁敘沒有猶豫,搶先帶領着士兵第一個進入了皇宮之中。
根據地圖導航,袁敘一行人很快就來到了石室、蘭臺、東觀等地。
只見這時並沒有被大火燒過得痕跡,袁敘頓時鬆了一口氣,心道:“還好,董卓還是講信用的。”
袁敘吩咐手下士兵立刻把這些藏書全部裝上馬車,全部打包運回荊州去。
袁敘看着這毫無生機的皇宮,突然想起了一件事,立刻喚來了典韋。
讓典韋去洛陽城郊之外,去找劉辯的墳墓,順便把劉辯的屍身遷回襄陽厚葬。
自從上次何蓮問袁敘,最近劉辯的情況後,袁敘從負責照顧何蓮的丫鬟口中得知,何蓮時常一個人愣在原地,許久都不動一下,彷彿雕像一樣,甚至夜深人靜何蓮還經常一個在臥房之中小聲的哭泣。
這些情況是之前都從來沒有發現過的。
所以袁敘懷疑可能是他上次回答得時候,說了過多的廢話,而且有那麼一瞬間表情不自然,被這個曾經的皇后給抓捕到了,從而猜到了劉辯凶多吉少。
袁敘看到這皇宮,便想到把劉辯的墳墓遷回襄陽,也好讓何蓮可以有地方祭奠他兒子。
看着典韋帶着數十騎離開的背影,袁敘心中默嘆道:“我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希望她不會怪我。”
就是這麼一忙,袁敘忘記了另一件重要的大事。
另一邊,孫堅帶領着他那僅剩的長沙士兵也進駐了皇宮之中。
因爲他現在只有不到兩千的士兵,孫堅就找了一處燒燬程度比較的小的宮殿,讓所有的士兵擠一擠,都居住在這個宮殿之中,以殘破的宮殿爲士兵避風擋雨,不至於夜宿露天。
而這個宮殿正是建章殿。
……
這邊聯軍後續的兵馬也到齊之後,曹操獻計道:“董賊西逃,現在正是追擊董賊的大好時機,請盟主下令發兵!”
但是此刻的袁紹卻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不願出兵追擊,反而推脫道:“孟德,士兵連夜趕到洛陽,早已經精疲力盡,需要急需休整一段時間。”
“不然即使我們能趕上西涼軍,也無力一戰。”
曹操一聽,頓時急了,趕忙勸道:“諸位,我曹某發佈榜文,召集天下有志之士在陳留聚義,就是爲了誅殺董賊,匡扶漢室。”
“而諸位也都是因爲有一顆忠君報國之心才能夠聚集於此。”
“如今董賊敗退,如此良機,我等豈能錯失。只要諸位一同前往,一定能一鼓作氣擊敗董賊,解救出天子,那麼大漢就可以猶如當年的光武中興一樣,再次昌盛起來。”
曹操雖然說得慷慨激昂,但是卻沒有一人出言響應他,場面一時間陷入尷尬。
少許,袁紹輕咳一聲,和稀泥道:“孟德,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不出兵討伐董賊。”
“而是說要從實際情況考慮,如今士兵疲憊,需要休整一段時間,等士兵養精蓄銳完畢,再議進軍之事。”
誰知曹操反應激烈,怒道:“休整!休整!又是休整!”
“那乾脆等董卓死了,你們再商議進軍之事吧。”
“有心匡扶漢室之人,隨我來!”
說完,曹操大跨步地走出大帳,曹仁、曹洪和夏侯兄弟冷眼看了一下袁紹等人,也緊隨其後走出大帳。
袁術冷哼一聲道:“這個曹孟德不知兵法,他纔多少人就去追董卓,即使追到了也只不過是去送死罷了。”
袁敘心中暗自盤算着,要不要跟去,董卓攜帶着大量百姓,如果日夜兼程追,一定能趕上;但是正如袁術所說的,沒有聯軍齊上陣,兵馬差距太大了,趕上怎麼打,這又是另一回事。
散會之後,袁敘走出大帳,就有一士兵過來邀請道:“袁荊州,我家主公驍騎校尉曹操有請。”
袁敘大概猜到曹操的意思,估計是要他一起去。
與此同時,孫堅、鮑信、張邈、王匡張超五人也被請到曹操軍帳來。
孫堅,當初的討董先鋒第一人;
鮑信,他的弟弟鮑忠死於西涼軍手中;
張邈是曹操好友;
張超是張邈的弟弟,哥哥去了,弟弟大概率也會被哥哥說服一起去。
王匡,當初大將軍何進府中的同事;
袁敘,手下有虎將許褚勇猛過人。
這五人是曹操覺得最有可能,也最有把握能說服出兵追擊董卓的人。
曹操見人到齊之後,直接表明來意道:“諸位來到這裏想必也猜到曹某的意思了,不知諸位有何可願一同追擊董卓,建功立業,立着不世之功?”
孫堅當先拒絕道:“孟德,如果不是袁公路不發糧導致我兵敗的話,我一定追擊董卓。但是我現在兵不滿兩千,無心此事。”
“追擊之事你不必在勸。”
孫堅兵敗於華雄時,就萌生退兵的念頭;但是轉念一想自己帶出來一萬將士,回來不到兩千,這讓孫堅如何再見長沙父老。
後來又出沮授出兵江夏,孫堅就更要留下了,以免被袁敘找個藉口。
於是孫堅想着留在聯軍,看看能不能後面撈到一些好處。
反正有聯軍供喫供喝,又不能自己出糧草養兵,自己就出工不出力,何樂而不爲。
經歷了喪弟之痛鮑信也沒有贊成曹操的想法,也勸說道:“孟德啊,我們幾個的兵力,如何和董卓的西涼軍打,你還是聽盟主的命令吧,不要輕舉妄動。”
王匡、張邈也附和道:“是啊,盟主說得有道理,你不能不聽啊。意氣用事,只會害人害己啊。”
曹操只能將最後的期望寄託在袁敘的身上,希望他能夠助自己一臂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