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劇本變了!袁紹出兵救曹操
似乎已經預料到這個結果,曹操長嘆一口氣,但又不死心道:“那不知承高能否將許褚借我用一番?”
袁敘當然還是拒絕道:“不行!黃忠不在這裏,我還需要許褚鎮守糧倉。”
“孟德,你已經盡力了,不要勉強自己。”
“告辭!”
袁敘第一個起身離開,孫堅、王匡等人也以還有軍務爲由,紛紛起身離開。
待衆人走光後,曹洪脾氣暴躁道:“都是一羣貪生怕死之輩!”
曹操擺了擺手,下令道:“他們不去,我曹操自己去。”
“子孝,你立刻召集人馬出發!”
曹仁抱拳道:“諾!”
即使敵衆我寡,曹操也沒有選擇追擊董卓的想法,誓要爲大漢儘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
袁敘回到大帳還沒有多久,就有士兵前來彙報曹操已經出兵的消息,心中暗喜道:“好!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硬闖。”
“如果董卓殺不死你,那麼就讓我袁敘給你補一刀吧!”
不錯!袁敘打算以接應曹操爲由,帶兵前去,看看曹操還能不能像書上記載那樣被曹洪救下。
如果能,那由袁敘親自送曹操一程。
就當此時,典韋過來對着袁敘,低聲地彙報道:“主公,埋劉辯的地方已經找到,他的墳墓還是完整的,並沒有西涼軍被挖掘開。”
董卓撤離洛陽的時候,挖墓盜寶,不僅是富貴人家的墓地,連皇陵都敢挖。
而劉辯的墳墓沒被挖,袁敘大致猜到了原因:劉辯被廢,他的墓地就是隨便找了一個地方埋了,根本就沒有什麼陪葬品。
正是這個原因,西涼軍自然也不會浪費時間,去挖一個沒有任何寶物的墓地。
這可能也算是因禍得福吧。
這時典韋又小聲地說道:“主公,我們在遷墳的過程,有一個人出阻止我們。”
袁敘有些奇怪,居然還有人爲劉辯守墓,問道:“是誰?”
典韋回答道:“是一個女人,她說是劉辯的妃子。”
袁敘聽後典韋的描述,明白是誰了,當即說道:“原來是她。先不要聲張,把她帶回荊州再說。”
典韋回答道:“諾。”
只是不到兩刻鐘(半個小時)的功夫,袁紹就親自來到袁敘的大營。
袁敘一臉疑惑地迎接了袁紹,問道:“不知兄長前來,所爲何事?”
袁紹反問道:“你是不是被孟德那小子給忽悠動了,準備跟他一起去追擊董卓?”
袁敘頓時明白了,一定是駐守糧倉的淳于瓊發現他在厲兵秣馬,所以派人通知了袁紹。
袁敘沒有隱瞞,直接解釋道:“兄長你誤會了,我並不是跟孟德一同追擊董卓。”
“僅憑我和孟德兩個的兵力去追擊董卓,無疑是杯水車薪。”
“只是我猜想到孟德此去必敗無疑,所以我只是去接應他。”
“畢竟大家都是昔日的好友,敘怎麼能夠袖手旁觀?”
別看袁敘說得冠冕堂皇,其實就是怕曹操不死。
可是讓袁敘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一番瞎編的話,竟然讓袁紹有所觸動。
袁紹還是很重感情的人,腦海裏不禁回憶起以前在洛陽的種種,和曹操跟人一起搶新娘,和曹操一起誅殺閹黨,和曹操一起……
袁紹沉思片刻,面露堅毅地說道:“承高,所言有理。”
“雖然孟德他不聽軍令,無視我這個盟主;但是我袁紹不能講往日的情義。”
“承高,你稍等片刻。我這就去召集衆人,大家一同前往追擊董卓,解救孟德!”
說完袁紹就急匆匆帶人離開了,留下一臉不可思議的袁敘。
什麼情況!
不對啊!
劇本不是這麼寫的啊!
我去找機會宰了曹操,掃平爭霸天下中一塊礙事的絆腳石,以絕後患的,不是真的想去接應曹操。
對此袁敘只能無奈的搖搖頭。
果然有氣運加身,總會如有神助一般的好運。
就比如濮陽大戰中,呂布的方天畫戟都敲到曹操頭盔上面了,結果還是讓曹操給忽悠過去,撿回了一條命。
……
袁紹在大帳之中,對着各路諸侯下達了追擊董卓的命令,這讓衆人十分不可思議。
明明剛纔反對追擊董卓的袁紹,怎麼再曹操出發之後,現在卻有同意了?
孫堅還是一貫地反對說道:“盟主,你們要去追擊董卓,堅不會阻攔你們。”
“但是我長沙兒郎遭奸人所害,十不存三,已經無力再戰了,還請盟主見諒。”
袁紹撇了袁術一眼,袁術低頭不語。
孫堅都這麼說了,袁紹也只能安撫道:“文臺爲聯軍拋頭顱,灑熱血,已經付出很多。”
“那文臺你就留守洛陽吧。”
有一必有二。
陶謙也立刻跟上道:“盟主,老夫年邁,這幾天的急行軍讓老夫疲憊不堪,想要追擊董卓,恐怕是力不從心,也請盟主見諒。”
陶謙的說辭合情合理,袁紹無奈,也只能點頭應允。
這下子在座的衆人蠢蠢欲動,但袁紹馬上就把路堵死,厲聲道:“孫堅、陶謙留守洛陽,其餘衆人立刻整軍出發,違令者軍法處置;消極懈怠者,亦軍法處置!”
“散會!”
不想出兵的人,見袁紹如此堅決,頓時面面相覷,最後只能無奈抱拳道:“諾,謹遵盟主之命。”
這邊袁敘使用精兵策論,以糧草需要看守爲由,只帶上典韋、許褚兩大保鏢和兩千騎兵。
騎兵好用啊,順風時,一往無前,搶人頭;逆風時,來去如風,溜之大吉。
讓蔡瑁和蒯越留守洛陽,看守糧食。
出發前,袁敘安撫董鶯道:“放心,我只是去做做樣子,不會和你父親動手的。”
董鶯果然地搖了搖頭,一臉堅定地說道:“你不用顧忌我,無論你做什麼樣的決定,我董鶯都會站在你這邊的,支持你。”
“因爲你是我的丈夫,而我是你的女人。”
“生是袁家的人,死是袁家的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