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路道場
現在,地下室裏的瓷器、銅器,已經大致瞭然,基本都是實用器和觀賞器,雖然都是民窯中的精品,但經濟價值和文物價值還不能與官窯相提並論。只有這箱書畫文物還沒有確定,也是目前最引人關注的了。
在四合院中院西廂房內,那一整箱的書畫都被安全取出後,就安置在這裏。衆人都齊聚到了這裏。就連身懷有孕的賀左戎戎也在刀梨的護送下趕了過來。
顧運彤帶着白色的手套,對每一個卷軸都做了詳細的檢查,排在桌子上總共是三十六幅卷軸。大部分長度在九十五公分到七十七公分不等,最大的一卷竟然達到了一百四十三公分。
“這些畫作保存的非常完好,雖然經過一百多年的地下存放,但防水油紙沒有破損受潮,內部的畫應該依然完好。”說話過程中,顧運彤連頭都沒有擡,對手裏的動作很是專注。
把所有的卷軸擺放到桌子上後,顧運彤站直了身子。擡頭對王直說:“王先生!我們現在就開始揭曉謎底,還是你親自上手吧!”
看着顧運彤全程戴着手套,慎之又慎的動作,王直的心裏雖然很想動手打開這些塵封了一、二百年的畫作,但理智告訴他,還是交由專業人士開卷比較穩妥。
“顧先生!還是勞煩你動手打開吧。我這手上沒輕沒重的,再把這些傳承有序的寶貝損壞了,說不好我就成了歷史的罪人了。”王直這番至誠至真的話,讓顧運彤不由得對眼前的這位年輕的商場嬌子,徒生了不少的好感。
微笑着點點頭,顧運彤說:“既然王先生信任,我就託大了。”
說完,顧運彤從桌上雙手托起一副卷軸,小心打開油紙,抽出了裏面的畫軸,“裝裱工藝是清三代的,從這點上判斷肯定是老的無疑了!”
這話說得倒是沒錯,老裝老裱當然不會是新東西。不過呢,顧運彤的話也是讓房間裏的人放心了,這裏的都是清三代的東西,二百多年了。
所謂清三代,指的是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這個時期因政治安定,經濟發展,藝術領域也是空前的繁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瓷器成就非常卓越,製作技術高超,裝飾精細華美,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藝術創造力。
同樣,繪畫藝術水平也有了空前的發展。畢竟瓷器也是需要繪畫裝飾的,燒造工藝再完美,素面的東西也不討皇帝的喜歡。
說話間,在關沖和張雲昌的協助下,顧運彤展開了第一幅畫卷。
“這是‘十仙祝壽圖’,畫的水平非常高。”顧運彤審視過全畫,還用放大鏡對局部進行斟酌後,說:“這‘十仙祝壽圖’上的是個人物是鐵柺李、鍾離權(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木公,金母。這‘木公金母’指的是東王公和西王母。後用於祝壽,比喻慶壽之主人夫婦。”
“運彤啊!這畫上沒有落款,不知道這作者是誰呀!”張洪昌在邊上問。
眼睛依舊沒有離開畫面的顧運彤微微點頭,說:“這應該是當年官宦大戶人家做水路道場法式上用的畫。像這樣的佛道畫像一般都不落款。不過,這幅畫應該是出自當時的名家之手,你們看這十個人物開臉、表情都非常傳神。”
又看了看,仔細卷好畫軸後,顧運彤又展開了第二幅,最長的那副畫軸,竟然是一副佛教畫像。
“這是‘毗盧遮那佛’畫像,絹本的,也是水陸道場上用的畫。佛像結跏趺坐於蓮花須彌座上,身着紅色袈裟,雙手結毗盧印舉至胸前。毗盧遮那佛,在密宗法系中是最高身位如來,密宗也稱之爲大日如來。”顧運彤停頓了一會兒,又仔細看了一遍畫面,接着說:“如果所料不差的話,這裏應該是一整套的水陸畫。從風格上看,是臨摹山西省右玉城內保寧寺明代水陸畫的風格,但又融入了清三代人物畫的特點。你們看人物形象碩大,頂天立地,主體突出,筆法寫意,生動豪放。”
顧運彤說出了自己的判斷。當然了他是書畫專家,這樣的鑑定結果是不會引起身邊人反駁的。不過,對於水陸道場怎麼回事,王直還想問個究竟,“顧先生!請問一下這水陸道場是一種法式嗎?”
顧運彤直起身子,點點頭,說:“水陸道場是一項超度亡靈的法會,也兼具追懺悔過、積德行善等功能。完整地說應該是,‘水月道場,夢中佛事’,相傳由梁武帝因夢創制。水路會興盛於宋朝,最初主要是戰爭之後超度死難者,後來則包括地方上的孤魂野鬼和自己的已故親友。富者、官宦人間獨辦的稱之爲‘獨姓水陸’,沒有錢的一夥兒人合辦稱之爲‘衆姓水陸’。水陸道場一般持續七晝夜,大會場也有持續七七四十九天的。法會時,道場要懸掛佛教系統的諸神和道教系統的神靈,這些畫應該就是法會上懸掛的畫像。”
正如顧宇彤所料,在展開的二十幾幅卷軸,繪畫主體全部是佛教、道教題材的人物畫像。釋迦摩尼佛、除蓋障菩薩、持地菩薩衆生像、大威德馬首明王、跋羅墮尊者、伽伐磋尊者等等。每一張畫像都用筆老辣、形神兼備。
隨着畫像的逐一展開,顧運彤越來越激動,“王先生!你這批畫雖然沒有落款,但我能夠肯定這是出自清三代的名家之手,藝術價值不可估量。另外,這些畫對研究佛教、道教的神仙像研究價值非常高。”
說着,顧運彤,拿出一副八十公分見方的畫像展開後,說:“這幅畫雖然尺幅不大,但畫中的內容非常重要,也比較少見。畫的是‘北極四真君’,也被稱爲‘北極四聖’。分別是天蓬元帥真君、天猷副元帥真君、翊聖保德真君、靈應佑聖真君。道教護法神將四聖真君的崇奉,起於隋唐以後,到了明朝以後人們對真武大帝的信仰已遠遠超過了北極四聖。所以,四位道教神仙齊聚在一起的畫像,是我從事書畫鑑定這麼多年來唯一僅見的。它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遠遠要高於它的經濟價值。難能可貴呀!”
聽了顧運彤這番講解,王直豁然感覺這中國五千年文化所蘊含的知識有多麼的深遠,自己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在展開第二十九幅畫的時候,畫面不再是佛、道畫像,而是一幅山水畫。
王直清楚地看到,顧運彤手上一抖,神情更爲激動地俯身下去,一隻手拿着手電,一隻手用放大鏡,仔細又仔細的觀察品鑑,生怕漏下了重要的細節。
而在顧運彤把眼神落到畫的款識處時,王直清楚地看到了兩個工整奔秀、筆力勁健行書,“石谷”。
王直心頭不由狂跳,暗想:“難道真的是他?”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