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儘管昨天沒晃悠到這邊,畢竟從軋鋼廠回來時候,坐在馬車上也還是有那麼點兒印象。
幾間鋪子門裏門外擺着一排排的自行車。
看看車標,李想國基本都沒什麼印象。
只能一個個銘牌去認,才知道基本都是一些國外的牌子。
多的是什麼鑽石、三槍、飛利浦,甚至還看到幾輛全新的鳳頭。
國產的只有幾輛津市產的勝利和中字這一個牌子的車。
勝利改名中字還沒幾年,今年七月份又改成了飛鴿。
不過看了一圈倒是真的沒看到飛鴿,也不知道是沒進新貨還是已經賣光了。
只是看看車子做工,李想國還是放棄了支持國貨的想法。
這與愛國無關,實在是質量不怎麼樣,畢竟現在離着自己能騎二八車子還差很多年。
往前推十年,車子的質量排行也是英德的最好,其次是霓虹產的。
國產的自行車質量,只能說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畢竟工業起步晚,底子更差,政治經濟變革劇烈,民族工業生不逢時。
看看這裏的新車都是二八的車子,完全不符合他的標準。
他也想起,後世似乎鳳頭這車在收藏圈挺出名的。
品相好的能賣幾萬塊,要是全新的甚至能賣到幾十萬。
只是想想自己手頭就這點錢,而且這玩意兒更是小衆中的小衆收藏品,基本上屬於有價無市,自己還是別去折騰了。
算起來增值不過幾百幾千倍,有這錢還不如隨便買點石頭價的和田玉、翡翠什麼的更好,不止佔地小,市場還大。
至於古董,李想國壓根兒就沒想過。
除了自己沒系統學過,還有真的精品文物這年代價格其實也絕不便宜。
另外就是,文物造假從古至今就沒斷過,就連紀曉嵐都買過假墨,民國四九城這裏更出過一批造假的巔峯人物。
就算行家裏手,都可能打眼,自己這生瓜蛋子,只怕買金條都能買到鉛塊。
那些穿越的豬腳,還一個個煞有介事地去曉市或黑市淘換古董。
還一個個與虎謀皮,稱兄道弟,甚至動輒想掌控黑市。
要不是有豬腳光環作祟,只怕他們要麼連褲衩子都賠光,要麼自己個兒也早都碎成八百塊,被餵了什剎海的王八。
非着名文物鑑賞家變個猴逛曉市有感,日不能寐,做了首《斷章》。
你在曉市淘古董,
賣古董的在曉市淘你。
贗品裝滿了你的櫥櫃,
你裝滿奸商的荷包。
信託商店去買一點兒普通的文物玩玩倒是無所謂,至少假的少,虧也虧不了幾塊錢。
新車就沒有小的車子,他也只好無奈地將目光轉向配件區和二手區。
詢問夥計,最後在二手區找到幾輛二六的女式自行車。
最終他也相中了找到了一輛三槍的B75坤車。
至於他期望中的二四甚至二二的,主要是小車架,他根本就沒找見。
要不然,他寧可自己花錢讓他們組裝一輛小車架的二八車子。
畢竟也就是個代步工具,只要能上牌能騎就行。
這輛車子挺新的,甚至就連墨綠色的漆皮都沒幾道劃痕。
轉動腳蹬子,除了鏈條傳動,幾乎沒有雜聲。
夥計介紹也說車子接近全新,就是摩電器被燒壞了。
如果放在前幾年,這根本不是事兒。
不管是再配個新的摩電器,還是更換線圈維修都不成問題。
但是現在,中英沒有建立實質的外交關係,貿易也幾乎斷絕。
整個四九城都沒有摩電器賣,倒是有自己繞線圈維修的。
只是原車主嫌貴,外加拆了以後防水更差,可能回頭又燒了,所以車主不想花錢維修。
她主要是偶爾要晚上用車,而市府要求夜間上路的自行車都得有燈,所以摩電器壞掉,這車對她就沒什麼用了。
李想國倒是真的想起來上輩子看到的,這一條似乎是前年發的市府令,交通管理暫行規則上面有一條是這麼寫的。
“車輛均須裝設音響器夜間行駛必須燃點燈火。”
畢竟這個階段,四九城大半街道都沒有路燈,夜間行車如果沒有照明,就容易導致車禍。
當然,摩電器沒了問題也能解決,車行這裏就有能替代摩電器的電池盒。
只是這年頭電池費用太貴,一節就得好幾千塊錢,外加着還得出一筆電池盒的加裝費用。
不過車主也不想換,覺得騎的次數不多,每年得交不少稅,最後乾脆決定賣掉。
也因爲各種隨車的配件齊全,就連壞掉的摩電器也還在,所以這輛車價格比較高,要價九十萬塊。
不過因爲這是二六的坤車,這年頭兒出門上班的女性也少,這車就算新的都不如二八的車子好賣。
更何況還是一輛二手自行車。
這車放在店裏兩三個月也沒賣掉,老闆都嫌它佔地方。
價錢降不下來,但是老闆也答應,可以給裝電池盒,送一對電池。
依次檢查過鈴閘鎖,都是好的。
詢問上牌情況,夥計指向自行車的彎梁。
李想國才注意到那裏扎着一塊巴掌長,三指寬的藍綠色車牌。
上面是衝壓凸起的文字,最上面是一號首長筆跡的“四九城”兩個字,下面豎着排列的是〇一二三四五。
果不其然,這起手就是十萬起步的自行車發牌量。
還是個順子號,這放在後世,也是足以拿去裝逼的號碼了。
至於摩電器損壞的事情,李想國沒太在意。
國內的銅礦儲量一直不足,甚至後世很多電機都用鋁線覆銅的漆包線繞線組了。
更不用說這個工業基礎薄弱的時代,就不可能滿足所有的自行車都裝上燈的需求。
這規定後來肯定沒了,只是什麼時間終止的,李想國就不清楚了。畢竟後來不管飛鴿永久還是鳳凰,生產的自行車也都沒有摩電器。
李想國也確定下來,就要這個車了。
只是,看着高高的座位,李想國就知道,這車子自己坐到座位上,依舊不能騎。
夥計拿出車座後面維修包裏的扳手,幫他將車座放到最低,李想國試着坐上去。
果然還是踩不滿圈。
他也嘆氣,畢竟是歐洲產的車子,車架大些。
要是霓虹產的,估計應該差不多。
不過也不怕,至少這車能跨着踩在踏板上騎着,再過個一兩年,自己身高再高些,肯定就沒問題了。
交了錢,夥計把自行車執照和背面貼着郵票一樣稅花的自行車受讓證明交給他。
叫他一起拿着去派出所,可以換新的執照。
還提醒他三月份,稅務局會在路上設點收稅,別忘了去交稅。
(其實,這個時期很多情況下都是用米代金,像四九城車輛繳納的稅費就是用小米來計算的,按着去年公告的標準就是每半年徵收一次,自行車的話,半年是六斤小米。
繳費的自然不能拿着米袋子到處跑,就是按着米價折算,最後交錢就行。
北方用小米,到了南方就是換用大米,繳納的稅費也會因爲米價的漲跌發生變化。不過咱這是小說就不較真這個了,你們知道有這事兒就行了啊。
所以也就有了後來的自行車一年的稅是兩塊三、兩塊四或者兩塊五的說法,這一直到八十年代。
之前豬腳買小米的價格是四千塊,差不多也比物價平穩時翻了一倍,所以纔有了文中說的商人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