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不過卻也已經荒廢了,看不到窯廠裏面有什麼人活動,只能看到滿地的荒草間,一堆堆的殘破陶器。
也因爲這個窯廠幾十年取土製陶,又在村子邊上挖出了很多窯坑。
後來愛國衛生運動中,依着窯坑和臨近的窪地挖掘出了東南邊兒的紅領巾湖,通過水道又跟水碓湖連接起來。
最後一路向東匯入北運河。
至此,纔算是初步完善了東郊(現在的話,還是叫第十區)的生態水網。
李想國掏出懷錶看了眼,還不到早上九點鐘。
騎了這麼遠的路,一方面是爲了打發時間,也是想着到這邊兒找一些水稻種子。
這怎麼還不比去南苑或者昆明湖更近嘛。
看着北面開闊的湖面,李想國也覺得心情開朗起來。
以後要是嫌棄什剎海人太多的話,似乎到這邊滑冰、冬釣也不錯。
李想國出門以後,院子裏的人也都活動起來。
賈東旭還是七點多起來洗漱,聽到院子裏的聲音,易中海也起牀從對面東廂房出來。
兩個人一邊洗漱一邊閒聊,易中海還說晚上讓他回來,自己請客喫飯。
賈東旭自無不可,等他出了院子,易中海也朝着李想國的房子走過來。
只是看到炕上已經空空蕩蕩,他也有點兒懵。
現在的孩子,都起得這麼早嗎?
以爲李想國是到跨院去了,他也站在院子裏等了半天。
有心想要叫一聲,又怕吵到別人。
至少這個點兒何大清還沒起來,真的吵到他,他驢脾氣上來,可是會罵人的。
想到時間尚早,覺得李想國可能是出去喫早飯了。
只能讓王玉蘭把多做的早飯給老太太送去一點兒,然後自己跟老婆吃了早飯。
喫過飯,他就一直坐在窗口望着西廂房。
結果一上午過去,李想國也一直沒回來。
甚至等着何大清父子走了,他還找來梯子夾在西面院牆上朝着院子裏去叫人,也沒得到什麼迴應。
直到看到後邊的角門,他才拍拍額頭,自己大概是白等了。
直接出了院子,去後巷看了下。
不出意外地發現那角門上着鎖,這才知道李想國竟然出門去了,根本就沒回來。
然後,中午到下午,一次次去後邊角門查看。
也一次次失望而歸。
一直到他老婆出門去張羅着買菜,也沒看到有人回來。
一直到天都快黑了,李想國仍然沒回來。
易中海無奈之下,也只能叫了聾老太太和賈東旭來喫。
一頓飯喫得很慢,桌上氣氛也很壓抑。
除了自打母親被抓以後就沒怎麼喫過好飯的賈東旭喫得心滿意足。
其他幾個人,都覺得有些食不下咽。
聾老太太本身也不缺油水,年紀大更是喫點就飽。
易中海媳婦又沒專門學過廚藝,平時更少做這些油水足的食物。
只能說她做的勉強能喫。
易中海夫妻就更難受了,缺了重要的一個主角,這飯也失去了大半的意義,愈發的顯得全無滋味。
肚子喫飽了,賈東旭的智商也再度上線。
他也後知後覺地發現氣氛不對,坐了一會兒,就找了個藉口顛兒了。
聾老太太更是直接,也說自己要出去消消食兒,也直接走人了。
只剩下易中海兩口子枯坐桌邊,相顧無言。
“收了吧。”易中海嘆息一聲,起身拿了根菸抽起來。
又等了一個多小時,眼看着已經快七點鐘了,易中海也沒等到李想國回來。
他也只能無奈地推着自行車出門,準備回石景山。
心下也在暗罵:這癟犢子玩意兒,他媽去哪兒了?
緊趕慢趕地回來,結果屁事兒都沒解決!
他也不是沒想過翻牆進去把東西弄出來,不過想想也只能作罷。
雁過留聲,人過留痕。
這麼多房間,就算自己不拿別的東西。
也難保不留下什麼手尾,更甚者被堵在房子裏,那樣也會給自己惹出麻煩。
甚至賈東旭,他都不希望他留下這樣的污點。
畢竟萬一留下案底,可是會影響自己以後的打算。
這種事情就算要幹,起碼也得留給賈張氏纔行。
真的東窗事發,也找不到自己頭上。
既能消除掉隱患,也能讓她再去勞役,甚至直接讓她喫槍子。
留下賈東旭一個人,豈不更美!
對方有烈屬身份,之前李工又跟部裏一些大佬都有交往。
他也不敢太過強硬,大不了再給他點錢買回來也行啊。
然後,他覺得之前賈東旭砸門,花幾十萬私了倒也不算虧。
這倒也沖淡了他沒見到李想國的遺憾,踩動踏板的速度也加快了幾分。
易中海剛騎過西四牌樓,李想國也踩着單車,進了東直門。
一上午,李想國在水碓子村跑了幾戶人家,如願地買到了水稻的種子。
除了普通的水稻以外,還買到了幾斤糯稻種子。
稻種是老鄉去年從順義那邊兒弄來的,叫三伸腰。
三伸腰,是說這稻米做成的米飯,每回鍋一次,米粒就能伸長漲大一分。
一直熱到第三頓,還能有所伸長,所以才被叫做“三伸腰”。
聽着這名字,李想國就知道這肯定是粳稻,不是秈稻。
而且米的品質應該也不錯。
畢竟真正好的粳稻纔敢管自己叫“三伸腰”。
沒錯,敢給自己起這樣接地氣名字的水稻,出名不出名的,只怕全國各地加起來起碼有幾十種。
紅的、白的、黑的……五顏六色,什麼樣的都有。
但是差的水稻就不敢用這樣的名字,最多隻敢管自己叫御稻什麼的。
靠吹牛逼的盤外招擡高自己的身價。
後世名片、PPT上頭銜越多越是騙子,也是一樣的道理。
除了水稻以外,他更是在一戶農家的院子裏看到有香椿樹,還買了兩棵差不多半米高的香椿樹苗。
等着回頭栽到空間,以後再扦插一些,也能實現香椿自由了。
至於別的,倒沒發現太出彩的東西,所以他就沒有再買。
出了村子,沿着路返回。
不過走了一段路,看着四下無人,李想國跳下車子。
把東西和車子收進空間,徒步朝着湖邊走過去。
也就是四九城,又緊挨着城市邊兒上。
這個季節,估摸着能看到個耗子,都算是大型動物了。
所以他也不覺得有什麼東西可怕的,放心大膽地往蘆葦蕩子裏鑽。
這要是在東北,鑽進去,只怕就不知道能不能再鑽出來了。
畢竟已經入冬,自然進入了枯水期。
原本夏天時候的水面,都已經露出了大片的淤泥。
李想國一路撥開身邊的蘆葦和茅草,小心前行,一直深入到了蘆葦蕩深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