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心存感激
“以通武侯您的身體情況,應儘快休息。”
今天我前來拜訪通武侯是來看看你,並向你說一些由衷的感慨。並非來爲難將軍你的,若父王知道這事,我怕免不了會受到責備。
哈哈。
在王賁無法阻攔的情況下,秦長青將他的頭輕輕放置到靠椅上去躺着。此時他看秦長青的眼睛滿是感嘆和思緒的翻飛
在這期間,公子胡亥實際上常常來到王
通過今天的交談,王賁發現,十公子對治理國家已形成一套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且洞察非常深遠。如果真能按十公子所述的方法去做,即便是六國殘餘勢力再度興起,關中也不會丟失,關中一旦穩固,六國那些企圖恢復昔日榮光的人便難以達到目的。
然而,
王賁也隱隱感覺到了一個趨勢:十公子似乎愈發不願甘居人下。
儘管皇帝一貫大權獨攬,導致父子間衝突愈發劇烈,而這可能是十公子找上門的一個重要原因——或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因此,他似乎有意避開直接爭執,同時還希望藉助一些皇帝信任的人物向上傳達他自己的建議,從而讓這對父子能夠有緩衝的餘地。
但是涉及這種政治觀點的對立,身爲旁人的王賁又哪裏敢插手?
即使皇帝對他頗爲信任,但他深知,君王畢竟是君王,臣子也只是臣子,終究地位迥異。如果他真的涉足其中,只會給整個王氏帶來大禍臨頭。
王賁在心底嘆息不已。
對此事感到無可奈何。早些年,皇帝對扶蘇的評價是德有餘而才智不足;而如今,十公子雖然德才兼備,但又讓人憂心他的鋒芒外露。
王賁搖着頭,沒有再多考慮這個複雜難題。他開口道:“剛纔聆聽十公子的言論,似乎您已抓住了秦國穩定的根本之道。可是既然已明曉了根本問題所在,爲什麼要退求其次,在衛國設立一個新的學術殿堂呢?”
秦長青眉頭輕輕一蹙,
他答道:
“理解一個問題和實際解決問題完全是兩個層面的事情。”
“就目前秦國的狀況,我們無法立即解決所有問題,因此不得不循序漸進,慢慢來處理它。”
“爲什麼?”王賁皺眉反問道。
秦長青接着道:
“因爲在實際上秦國對於天下並未像表面看上去控制得如此牢固。此外,當地的豪門家族與學者羣體,原本即反秦之心甚切。如今連想讓他們爲秦服務都困難重重,怎麼讓他們參與編修書籍呢?”
在和平時期的修訂書籍與混亂時代的修訂典籍,其實各自代表不同的內涵。
書籍乃文化思維的具體表現。
回顧史實,歷代太平盛世中的修書工作其實都是基於舊有的知識基礎之上發展的新成果,然而被稱爲太平盛世修訂著作的前提往往是當朝統治已經獲得了大部分土地擁有者和社會上層集團的認可和支持。而在這樣的盛世時期中,爲了更加鞏固國家的穩定性和強化其統治力度,便會啓動大規模的思想統一運動,這就引出了“盛世修訂書籍”的理念。
然而秦國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
秦國是在一片廢墟中重建,開創了一種全新體系。
只是秦國所建立的新機制並未充分展露出令民衆信服的核心理念,這就造成了現今各地普遍抗拒秦國的現狀,甚至包括朝廷內的高級官員在內。
這些官僚們的治理理念仍然停留在上古王朝的傳統觀念之中,
以爲世家和貴族應當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
因此現在的朝中官員們和世家大族追求的利益本質上沒有區別。
軍功爵制逐漸解體的現象不僅是因爲秦國缺乏可賞之地以資激勵,或許更是先前那些成功者爲確保家族長期壟斷權位有意識地削弱後來者的晉升途徑所致。
這種局面之下,秦國的事業怎能一帆風順?只能慢慢地尋找出路!
這也是博士學院失敗的原因之一。
當時的百家學者根本不想參與秦國的改革任務。始皇寄希望通過聯合衆家來塑造新的國家靈魂。但是,考慮到還有如李斯等法學者在朝中反對的情況存在,無論外部內部矛盾皆是棘手問題。即使是擁有卓越領導力的始皇也沒有辦法實現全國性的思想統一。而事實上他自始至終都意識到,那些學者並非出於真誠加入這項改革。
於是,博士們逃走就成爲了不可逃避的趨勢。
一切責任都應追溯於始皇,豈能讓他們承擔?
更值得注意的是,隨後始皇帝甚至有所退讓並放棄了綜合各個流派的目標,他幾乎準備接受李斯提議,推行單一的法家學說,卻因秦長青的到來最終沒有采取這一舉措,但也引起了原已佔優勢地位的一派官員不滿之聲,導致當前皇朝與臣下間的關係愈發疏遠。
此時此刻,面對種種複雜局勢,秦長青輕聲嘆了一口氣。
當初對政務懵懵懂懂之時,並不曾意識到這些問題的重要性。只想着那些關於歷史的片段,完全未能深入思考當時的困境,幸虧當時始皇對他予以充分的理解並且採納了他的一些主張。
可是由此造成的所有不良後果則全都落在了皇室身上,他卻從未
王賁不太明白其中緣由。
他注視着秦長青幾眼,隱隱感受到對方眼神中流露出的自責與內疚。這讓王賁心頭疑雲更深。
不過,他沒有多問。他隱隱感到秦長青不是在對他本人陳述,而是對陛下有所表達;這其中的對話,顯然並非是他能理解的內容。
王賁開口道:
十公子這般深謀遠慮,當真是大秦之福祉。
秦長青微微一笑,並未迴應。兩人都沉默了下來,一坐着,一躺着。不一會,王離帶着胡亥回來。
秦長青問道:王離將軍,您是否取來了人蔘養榮丸?
王離作禮回答說:稟告十公子,太醫令夏無且得知是爲公子所需時便欣然提供了三顆。
隨後秦長青接着道:
武侯如今體質甚是虛弱,因此不宜全劑補充體力。需要將每一粒藥丸分三次服用,每次服食需間隔一定時段。相信這幾顆藥丸能使武侯的身體回覆一些體力。但是這些畢竟是外援,最終還需要依靠各位悉心關照。相關飲食禁令,之前太醫院應該已經詳細講解過了,我就不再贅述。現在時間也不早,我該告辭了。請武侯務必珍重身體健康。
說罷,向王賁鞠了一禮。
聽到此話,王離與胡亥愣住了。
他們並未完全領會秦長青話語中的深意,不過他們都心知肚明的是秦長青同王賁必定有了某些私下的談話,不然不會有如此感慨出現。特別是看到秦長青此刻的神情與語調,彷彿是已經與王賁達成默契一樣,使胡亥心中不禁一陣不安與焦急。
王賁笑着答話:
臣一定會盡力保持身心健康。”“離兒,請送送十公子出門。”
王離馬上答應一聲。秦長青哈哈笑,步伐矯健地往門外走,王離緊跟其後。唯有胡亥站在一旁如同局外觀者一般,心裏更加肯定了他對王家投奔秦長青的事實猜測,內心不由泛起了失落與挫敗的感覺。
過不久之後,
王離返回廳堂,他行了個禮,隨即想要處理拿回來供父親服食的藥丸幫助王賁恢復精神。但是王賁輕輕擺了擺手,示意不需要急,並說道:我有一番話想對你說。”
聞言,王離和王平立即恭敬站在兩側等候教導,而胡亥本以爲這是父子之間的家事準備退出,但被父親喊了回來:胡亥公子你也留下吧。我也有幾句需要傳達。
你對十公子懷有不滿我十分理解,但實際上他對你並沒有惡意。十公子有着不同於凡響的經歷,即便與王離比亦不遑多讓。他是個性本色淳樸的老秦人,不擅長玩弄心術權謀,他做事方式可以說是全心全意爲了國家的發展而奉獻自己的一生。即使你的處境因爲他的到來受到了影響,並因此心中不滿,然而你是否曾經靜心想一下,若十公子真的有對你不利之意,你怎麼可能在過去這一年間仍舊能安然無恙呢?”我的話語到這裏便結束了。“十公子也是普通百姓一員,並非聖人,當觸及底線時,同常人一樣會出現憤怒反應。但一旦他發起怒,那就是不死不休的結果,如過去發生的幾件事件便可見端倪:黃族被滅門及孤身**於驪山等,他鮮少生氣,但一動肝火即造成劇烈影響。”
說到這裏,王賁收回目光凝視着前方。
聽了這段講述胡亥身體不由一陣顫抖。提及往事,他也知曉秦長青那兇殘的聲名,尤其是在秦長青多次挑釁的行爲之後更是令其額頭汗如雨下,想到秦長青最近一連串挑釁行爲他心中也不禁感到懼怕。
儘管他對秦長青不滿情緒一直存在,原因在於自秦長青歸家之後,始皇帝對自己的關注大大減少;加之又因秦長青殺了最親近的人趙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