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徹底滅絕

作者:偉棟
此外,歷史上這三大家族後來幾乎消失,到了後來的楚漢爭霸時期已經不見蹤影。

  秦長青深思了片刻。

  恐怕歷史上三大家族便是因此遭遇不幸,導致徹底滅絕。

  無論怎樣,始皇都不容忍他們的叛亂意圖。

  不過,秦長青心中清楚,

  即使秦滅掉了屈、昭、景三大家族,仍未能徹底解決根本問題。因爲這三家族已經喪失了過去的勢力,再也無法復興。

  他們是極其保守的力量。

  客觀地說,

  秦長青不願如此早剷除三大家族,當初是他主張讓這些楚國大家族返回家鄉,爲的就是挑起內部紛爭。但是殷通的上奏似乎反而在幫助楚地殘黨。

  秦長青微微閉眼,冷冷地看着殷通,眸中寒芒一閃。

  他低聲道:“殷通?”

  “名字好像有些耳熟。”

  秦長青低聲嘀咕了一會兒,然後猛然想起殷通的身份。

  他冷笑了一下。

  按照歷史記載,殷通並未升任御史大夫,而是擔任會稽郡守,在戰亂時期並沒有效忠大秦,反而第一時間反叛。

  然而,令殷通意想不到的是,表面上答應他的項梁等人在他真正倒戈後將其斬殺,以此安定民心,並招募士卒。

  殷通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目前來看,

  殷通與項氏仍有往來,否則不可能如此草率地提出打擊三大姓氏的提議,而這對自己無任何好處。

  甚至可

  秦長青深知土地兼併的危害之大。但目前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時機。如果朝廷追究楚地三大宗族的責任,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將宗族的田地充公,二是分配給無地的百姓。然而,這兩種做法一旦發酵,都將引發廣泛的社會動盪,甚至加劇六國舊貴族的聯合對抗。

  無論如何處理殷通掀起的這個局面都是棘手之極。秦長青假裝毫無所知,靜靜地等待着發展。此刻,蒙毅挺身而出:

  “皇上。”

  “臣認爲對楚地殘餘勢力必須有所警惕。”蒙毅說道,“時下,謠傳頻發,其中必定另有意圖。早在一統之前,民間就有秦或楚統一的說法。這讓楚地的一些世族對大秦統一隻能口服而心不服,並一直尋找機會復興。”

  “他們的意圖仍未改變——復楚之心不死!近年來楚地不安定因素衆多,諸如民間亂祭、地主吞田和**勾結等問題比六地中其他任何地方都嚴重。這可能就是那些楚國殘餘者的作爲。”

  “如今知道楚屈、昭、景三家的存在,應迅速行動,把所有叛逆一併抓獲,以警示衆人。”

  “唯有嚴厲處罰才能安撫百姓的心聲。”

  “唯有嚴厲處罰才能修復民心之傷痕。”

  “唯有嚴厲處罰才能保持國家尊嚴。”

  “唯有嚴厲處罰方能使那些違法亂紀之人知恥後勇。”

  “唯有嚴厲懲罰才能強化法紀權威。”

  “請求陛下派遣官員深入追查壽春,並依法懲辦所有叛逆分子及暗中助紂爲虐的官員!”

  “臣蒙毅願擔當重任!”

  語氣堅定而強烈,朝中諸位大臣紛紛贊同:

  “我贊成。”

  “我也支持。”

  ……

  看到這樣的反應,嬴政微笑着點了點頭:“確實如你們所言,我們必須警惕楚地那些不肯降服的世家。既然各位一致同意蒙大人處理。”

  轉向蒙毅,“奉旨!”

  蒙毅恭敬站了出來,回答道:“蒙毅領命。”

  嬴政接着宣佈:“從今日起由廷尉府左監蒙大人帶領去壽春處理這件事。必須徹底查明情況,緝捕到屈、昭、景三家的相關人物,並嚴懲當地**官員,不得手軟。”

  蒙毅應諾:“臣明白。”

  “蒙某絕不會辜負陛下的信任!”

  衆文武齊呼:“聖上有明斷。”

  秦長青同樣應和着。在他一旁,殷通則低頭掩藏心中的狡猾笑意——他的算盤已然成功。事實上,從始至終他都不願親自介入這場旋渦;事情是他揭發的,如果楚三大世家得知實情很可能對自己不利。其次,參與其中可能招致更多麻煩。最好只是拋出議題,並讓別人來承擔後續。

  而最重要的是……作爲關中人,蒙毅對南方不熟悉,因此不可能在那裏中飽私囊。據他所瞭解的情況判斷,儘管蒙毅會公事公辦,但考慮到與長公子的關係問題,在楚地上仍會選擇適當限度內行事——如此一來地契契約仍然能回到自己手上。

  利益唾手可得!

  他滿意計算起來,如何確保自身得到最大收益,既然跟當地官員並無關係即使被追究責任也沒有任何遺憾。

  此時嬴政環顧四周,目光停留在秦長青身上:

  “嬴斯年。”

  秦長青心中頓時升起一股不安,他出列:“兒臣聽令。”

  “鑑於這次關於楚地的傳言至關重要,爲確認大秦對該地區的控制,你應當一同前去,代表朕考察楚地實況。”

  儘管不願,秦長青只能答道:

  “可是父王,兒臣尚未成年並未深入過楚地域,恐怕對此地法律及情形缺乏充分理解……可能會妨礙蒙大人任務完成。”

  但是嬴政斬釘截鐵地拒絕:

  “一切聽命於父王決定!”

  秦長青滿臉陰鬱地低下頭,

  恭身說道:

  “遵旨。兒臣盡力協助。”

  “感激皇父恩寵栽培之德”。

  嬴政冷冷地看着秦長青,冰冷地說:“楚地歷來與大秦貌合神離,不滿之心甚衆,以致各種謠言四處流傳。你們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徹底肅清楚地的謠言,嚴懲所有散佈謠言的不法之徒。”

  “從今以後,朕不希望再聽到任何有關**大秦的言論。”

  秦長青連忙回答道:

  “兒臣

  “楚地殘**復辟之心一直未停息,這次所流傳的讖言很可能是楚地殘**宣示。微臣認爲楚地的情況遠比看上去複雜,如果蒙左監清查了楚地三族,微臣擔心這些殘黨會鋌勇向險,對十公子下手,甚至楚地的官僚系統或許也存在問題。”

  “在如此複雜情況下,微臣並不建議讓十公子赴楚。”

  同一時間。

  沉倧、崔仲牟、韓成等也紛紛進言勸阻。

  一時之間,

  從關中的世族到六國系統的官員們,幾乎一致反對秦長青前去楚地。這是少見的和諧局面。

  戚鰓等人確實不敢嘗試。

  楚地與朝廷的聯繫極爲緊密,若是秦長青在那裏出了意外或是發現了什麼不利之事,局面很容易無法收拾。此外,十公子的存在一直是不穩定因素,他會給楚地帶去很大變數。假如秦長青堅持調查楚地的問題並炮製一些**,那麼他們恐難以自辯。

  因此他們實在不願冒這個風險,讓秦長青進入楚地。

  更何況,

  楚國的舊貴族依舊存在。

  如果蒙毅採取鐵腕手段。

  當這些人走投無路時,難免會鋌而走險,萬一刺殺了秦長青還好說,倘若未能成功,將會帶來極大的負面後果。

  他們無法承擔這樣的風險,故而只好勸阻秦長青前往楚地。

  秦長青靜靜站在一邊,偷偷瞄了一眼始皇的臉色,心裏不由得萌生了幾絲希望。

  然而,

  他也清楚。

  衆大臣的意見無濟於事。

  如今廷議已經形同虛設,朝政早就是始皇一人決斷。無論大臣們如何力陳己見,只要始皇做出決定,改變之艱難可想而知。

  李斯、頓弱等人則端坐不動,

  對於周圍的一切聲音充耳不聞。

  多年的宦海生涯讓他們清楚始皇的心思。以前始皇要詢問時,並不會明確表態,而是由大臣猜測其心意,逐個試探;而現在始皇點名派遣十公子前往楚地恐怕已經決定了事情的走向,不可更改。

  大臣們的進諫不過是白費力氣。

  李斯微閉雙眸,心中滿是疑雲:始皇爲何偏偏讓這位身份特殊的十公子去楚地?

  儘管未曾明示,但朝臣皆明白,長公子與十公子之間的爭奪已然形成。始皇不會不瞭解這一點,既然如此,爲何仍然將十公子派遣至如此危險的地方?

  畢竟,楚地不同於其他五國之地,楚人生性驕傲,一直不服於秦國,屢戰屢敗卻又不死心。因此統一天下後,楚人對秦政權尤爲牴觸,這也是當初派遣嬴騰駐守南郡的目的——安撫民心,預防大規模叛亂。

  隨殷通進言的推進,楚地的局勢必將更加緊張。屈、昭、景三大族未必毫無反抗之力,一旦引發事端,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李斯眉宇間透露出深深憂慮。

  一側,

  嬴騰面色複雜。

  他仔細打量着楊端和等人,又看向崔意如這些御醫。略一思考之後,他彷彿有所領悟。

  也許始皇沒有過多的深意,

  只是一心錘鍊十公子。

  玉石不琢不飾物,才士不歷不明理。儘管十公子已有所歷練,但卻多是在安全環境中的事務。相比之下,楚地的情況紛繁複雜,涉及諸多利益集團和官員網絡,是真正的考驗所在。如果在複雜的環境中仍能處理得宜,才真正彰顯他的能力。

  而且……

  始皇既然敢遣他赴楚,恐怕早已有完備計劃應對一切可能的情況。之前的魯縣之變就是一個警示,足以引起始皇的高度警惕,不會再讓類似的風險重現。

  但……

  儘管如此,嬴騰心中仍舊有些困惑。楚地的情勢太過複雜,任何一個細節牽動全局。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