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處處不通
朕欲立嬴斯年爲繼承儲君!”
此語一經落,
周遭瞬息寂靜,隨即爆發出陣陣支持與附議“兄長肯定會有不忿。”
“他認爲即使他居高位,也不一定會變革現行方針。”
“但是,兄長忽略了一個重點。”
“大秦立國以法爲核心,所謂的仁義不過是點綴,不足以真正改變行政執行。而孔子的學說,更多的是一種展示手段,不是實踐之途;假如真以孔子之道施行,則會處處不通。”
對於此話,扶蘇不以爲然,迴應道:
“對此,我不同意。”
“天下已盼太平已久,不用仁德如何安定民心?”
“我曾在北方待過一段時光,熟知那裏的情況。那裏的百姓飽受戰爭之苦,若是採用仁政,他們豈會不擁護大秦?”
秦長青輕笑:
“仁政嗎?”
“何謂仁政?”
“治國有其方法,不能一味談論仁慈。”
“你認爲當今的大秦不夠仁義?這話可太過謬誤。”
“的確,近年來大秦在各處建設基礎設施,耗費了不少資源人力,但卻保障了當前局面的穩定,而這使得原本荒涼之地重煥生機,這樣的貢獻,怎可用消耗民力衡量呢?”
“世界從不平靜。”
“儘管兄長大談恢復生息,但也只能看見表層。大秦的威儀穩定着四海,否則紛爭再起。”
“秦法並不隨意寬恕,看似殘忍,實則是激勵人心,約束犯罪行爲,如秦法寬容,則法令將不斷受損。”
“父皇多年來致力於政務,但仍難操盤整個天下。”
“反秦勢力衆多。”
“江山不穩。”
“其他官員立場可能不定,但我秦王朝沒有妥協的餘地。魏國的覆滅便是明鑑。如無強大實力,則命運全憑他人掌握,此情景難以想象。”
“勝者爲王,敗者爲寇。”
“這世間並沒有太多公道,誰的力量大便誰說了算。”
“如今大秦實力冠羣,因而是理應的大道。但這一力量也不會永恆強大。”
“一旦衰落,大秦便會陷入危險。”
“父皇推行體制改革是爲了使國家實力長久保持,治理廣闊領土絕非小事。”
“但效果不甚理想。”
“在函谷關以外的地方,行政效率不高。”
“歸因於此,正是因爲我們對外部的控制還不夠牢固。”
“必須嚴懲不軌之人。”
“仁慈無效。”
“即使滔滔不絕,也不會有所變動。”
“只有嚴厲的法治才能讓人們冷靜。”
“我們要做的是使用法律清除**,確保天下的平安。”
秦長青繼續說:“這路必定艱難重重,很多人拒絕變革且盲目。”
“秦國需要強硬領導。”
“才能控制全局。”
“但兄長爲人太過仁厚。”
長青
聽到秦長青的話,扶蘇的面容變化莫測。
扶蘇面露覆雜神色,而秦長青見此心生感慨:實不得已,然而這些事情終究需言之。若長公執意對抗,則朝綱難平。
“沒有妥協的辦法嗎?”扶蘇道。
秦長青輕輕搖頭道:
“世上的事情哪有十全十美。”
“得到一些總會失失一些。”
秦長青接着言:“再者而言,兄長曾經北疆馳騁,理當熟諳,現時的大秦好比飛馳的馬隊,我們作爲領騎。”
“若是轉向,則會怎樣呢?”
“會怎麼樣?”扶蘇疑惑問道。
“**有危。”秦長青答,嚴肅道,“奔行的馬隊無法中途止步。”
“也不能掉頭,如此將被後來的馬匹碾壓。”
“或後方並無敵意”
“但前驅之力不可逆,一停下或掉頭即遭撞擊”。
事實即是這般殘忍。
大秦不曾不考良仁德,然而這輛車疾速飛駛已經無法停下。“父親的步伐宏大”,衆人只能相隨,不容許擅自偏離軌道。”
現如今,唯一能做的事情,即保證這輛急速疾馳的馬車,不至於失控傾覆。
“再說。”
“我知道兄長對我頗不滿。”
“你在父皇身邊已久,早早幫助他處理朝政事務,在很多方面比我更有經驗。然而,你有時候過於猶豫不決,雖然外面傳言說兄長剛毅果敢,其實並不盡然。”
“你的果敢並不體現在治國理政上。”
“而是上書!”
“另外,作爲大秦公子,缺乏自主見解,常常易受他人影響,這對大秦而言無疑是致命的。”
“治理天下談何容易。”
“先看看父皇接手時的情形吧,那是何等的混亂和荒廢,經過這些年他的努力,國家終於穩定了下來。雖然各地偶爾會有餘孽作亂和民變發生,但這還在父皇的掌控之內。”
“這些年,兄長在咸陽經歷過幾次大規模民變?”
“大概也就是黔布那次吧?”
秦長青挺立身軀,目光深遠地望着扶蘇,神情複雜。
扶蘇思索一番後點點頭,“確實如此。”
秦長青搖頭說:“實際上,華夏這片土地已經經歷太多動盪,各個地區的人民間有着很深的仇恨。即使民衆間有多重矛盾衝突,現在看起來還能相安無事,主要也是因父皇一人之力控制了局勢。”
“但父皇的方法唯有他能夠實現。”
“我們無法做到!”
“在外人看來,似乎大秦是在勞民傷財,殊不知這可能是父皇的一種策略。唯有使民疲憊方能減少內耗與爭鬥,進而壓住各方敵視情緒,但這需要非凡手腕。”
“父皇以此來緩解地域間的矛盾,結果確實顯著。”
“但也需漫漫長歲月。”
“而且……”
“父皇此舉可能更多爲了我們後人。”
說到此,秦長青深深嘆了口氣:“若有一天二世君主即位,若天下不安,則施以仁政。到那時,天下蒼生可能會怪罪父皇而歌頌二世君。”
“我是太子,怎能只讓父皇一人承擔所有?”
“兄長。”
“我告訴你這一切就是要你明白一件事情。你若怨恨也好,嫉妒也罷,在許多地方我真的要比你做得更好。至少我知道現在國家體制的問題在哪裏,並知曉如何走上正確的道路。”
“第二點。”
“或許我不知道如何讓這奔跑中的車慢下來,但我清楚怎樣讓它的速度繼續保持並使得道路更爲平整,以免翻車導致國家崩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