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何爲兵者

作者:三合一咖啡
樅陽縣外某處,孫軍營帳。

  在到達樅陽的當日,孫翊除了安營紮寨,第一時間就是派出了斥候打探李術軍情。

  因爲李術的封閉郡境,導致廬江郡內有些軍情傳遞不出來,而先前吳縣派往廬江的探子打聽到的消息也很有限。

  孫翊之前只知道李術封閉各縣縣門,以及能戰兵馬大約在一萬左右,其餘都是守城的民兵。

  有些更具體的軍情是要大軍進入廬江境內後才能更好打探的。

  李術雖然封閉了縣境,並且逮捕驅逐了忠於孫氏的官吏。

  但凡事無絕對,李術封閉不了鄉里,而且對那些持觀望態度的鄉里地方豪族李術可沒有下手。

  那些持觀望態度的鄉老在孫翊大軍未來前,當然是對李術效忠的。

  但當孫翊派出斥候與其接觸後,告知其孫翊大軍到來後,這些只爲家族利益考慮的人精的心思也就動搖起來了。

  肯定不至於說立馬就效忠孫翊爲馬前驅,但也會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對孫軍釋放善意透露出一些消息。

  畢竟不管江東局勢如何,如今明面上孫翊擁有六郡,而李術只有一郡,孫翊的整體實力更爲強大這是肯定的。

  李術想讓廬江郡爲一個整體共同抵抗孫翊,這本身就是一個無法做到的事。

  曹操奉迎天子佔據大義,本人權謀魅力又都是超一流水準,結果官渡之戰時,他那方的臣子暗通袁紹的單位是以百計數的,曹操都無法做到的事,李術何德何能爲之。

  當然了,孫翊不求廬江郡內有誰主動暗通他,只要透露一些消息來就好。

  如果不透露?孫翊派出的是斥候隊,一隊百人,他們可是帶着刀去的。

  至於鄉里的豪族是否知道一些軍情,這是毋庸置疑的,天下任何郡縣中的基層官吏大多就是從這些鄉里豪族裏擇取的。

  至於他們告密,告就告唄。

  反正他們派人前往皖縣最快也要兩三天,那個時候孫翊的一萬大軍也許早就主動出現在李術的面前了,兩三天時間,孫翊可耗不起這個時間。

  孫翊爲了軍情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分別派人不同地域的幾個鄉,然後斥候將得到的軍情送回後交給呂範。

  呂範甄別互相驗證後,擇取有用的作爲正式的軍情報給孫翊。

  這也是這時候通用的打探敵方軍情,勢力情況的方法,畢竟這時候沒有百度百科,也沒有熱搜,總不能叫斥候跑到敵方君主面前當面問他吧。

  最好的信息來源就是這些鄉里豪族……

  在得到呂範整理出的李術軍的軍情後,孫翊感到頗爲頭疼。

  先期孫策讓李術鎮守廬江時,因爲廬江爲軍事重鎮,因此給了他一萬大軍,這一萬大軍戰鬥力雖不如吳縣外的中軍,但也相差不遠。

  後來李術決意反叛孫翊,不僅在各縣徵召民兵,爲了保證各縣的守衛力量不太薄弱,從這原來的一萬大軍中分出五千分鎮各縣。

  由這分鎮各縣的正規軍爲守城中堅,輔以民兵守城,以達到加強各縣防務的目的。而剩下的五千大軍則守衛皖縣,由他親自指揮。

  其餘各縣的守城兵卒兩千到三千不等,如今廬江郡的守衛總兵力約爲3萬。

  這與之前得到的廬江郡加上民兵總數爲2萬人這個軍情相差太多,這意味着廬江每個縣的守衛力量要比之前預估的更強!

  李術的應對方略說來無非八個字,堅城據守,拖時待機。

  李術的應對方略可以說是很樸實,一旦呂範彙總出李軍的軍情後,稍微有點作戰經驗的人都看得出來。

  只是應對方略雖然樸實,卻正好命中了孫翊的七寸。

  李術想拖時間,但是孫翊如今最缺的便是時間。

  自孫翊離開吳縣以來,幾乎每天都會收到一封來自吳縣對如今江東境內山越情況的彙報。

  雖然孫翊已經分佈諸將,鎮衛各郡,但山越的兵勢越來越強,人馬越來越多,各郡也只是堪堪自保而已。

  吳縣有張昭和周瑜的居中維持,暫時無憂,但那只是權宜之計,堅持不了多久的。

  至於攻城,廬江郡的每個縣都不太好啃,不說人馬損耗,就這樣一個一個攻過去,那要到猴年馬月。

  孫翊將呂範整理出的軍情分別交予帳內的呂蒙、潘璋、徐盛等小將觀看。

  隨後孫翊將期待的目光看向呂蒙這個歷史上大放異彩的白衣都督。

  呂蒙是孫策薨逝那日護送孫翊的人,孫翊那日就對起上了心,只是後面繼位後事務太多,慢慢的將其暫時遺忘了。

  後來孫翊想初步整頓中軍,將軍中小將統兵者比較少,兵馬比較弱的的合併,以便整合兵權。

  不料呂蒙得到這個消息後,怕自己這個別部司馬被裁撤,便偷偷找關係賒來軍器物資整頓軍容,並且加緊操練所領部卒。

  到了孫翊檢閱那日,呂蒙的兵馬陣列赫然,兵人練習,在一衆小將所統的兵馬當中,鶴立雞羣。

  孫翊見之先是大悅,後來看到呂蒙部卒軍裝嶄新,又想到呂蒙家貧,孫翊何等敏銳之人,一猜就知道了大概的緣由。

  不過孫翊不動聲色,藉此時機誇讚呂蒙治軍有方,將其調來了自己身邊任用。

  至於潘璋和徐盛原來都是孫翊親衛中人,偶然之下孫翊發現了兩人,言兩人勇武,分別任爲別部司馬,留在身邊隨時聽調。

  孫翊的期待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呂蒙見到整理出的軍情後,眉頭緊鎖,而後將軍情分別遞給了潘璋和徐盛二人。

  潘徐二小將看後也是臉露難色,沉默不語。

  最後軍情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孫翊的手裏。

  孫翊見呂蒙都無好的應對策略,心中感到失望。

  果然,呂蒙現在還不是日後的白衣都督,現在有的只是急智而已。

  呂範見帳內的氣氛一時間有些壓抑,斟酌了言語後,對孫翊進言道,“觀那李術佈置,各縣分兵把守,又封鎖了皖縣旁的曾江,意圖是固守不出。”

  “我軍兵只有一萬,分兵則兵少,合兵攻一處則耗時日久,此次出征我軍並未攜帶太多軍糧,只夠半月之用。”

  “國內山越又越發勢大了,君侯,我們退兵吧,等我們回去和程公三君先合兵一處,先把山越之患平息了,到時候再北進。”

  呂範先把當下敵我雙方態勢彙總分析了下,冒着可能會引起孫翊發怒的風險,最後提出了眼下最中肯的建議。

  聽到呂範提出“退兵”之議,孫翊的眼神不自覺的黯淡了下。

  先廬江,後山越是他基於對未來的考慮提出的平叛戰略。

  如今他率一萬大軍出征,入廬江未打一仗便退走,退走就意思着這個戰略失敗了,難道當初是真的異想天開了嗎?

  可是這個戰略是得到周瑜支持的呀,說明這個戰略有可取之處。

  也許是因爲自己不是實施戰略的最佳人選吧。

  見孫翊喪然不語,潘璋坐不住了。

  他出身貧寒,遇到孫翊之前只是一小小的伍長,是孫翊賞識他,拔擢他爲別部司馬,讓他掌管五百兵馬,如今更是特意許他帳內議事,這對他是莫大的看重。

  知遇之恩,當以命報之。

  北進是孫翊親自帶兵,不打一仗就灰溜溜退去,那就是對孫翊一種莫大的欺辱。

  如今見孫翊被呂範這麼“欺辱”,潘璋登時反駁道,“軍糧不足可以叫丹陽郡送來,有了軍糧吾等就可以等待戰機,此次北進未必無功。”

  聽了潘璋的話,呂範頓時就發火了,對孫翊他言語之間還算客氣,對潘璋可就沒什麼好臉色了,

  “丹陽郡運來?如今丹陽郡內山越阻隔官道,莫說是糧食,就連吳府君的政令現在都已經出不了郡城了,又怎麼運糧食到北境來。”

  接着呂範怕孫翊被潘璋的言語說動,急忙跪下對孫翊言辭懇切道,“君侯,李術是想活活拖死我軍,莫要中他計呀。”

  潘璋覺得呂範真是個沒膽氣的人,又要開始反駁呂範,卻被孫翊揮手阻斷。

  孫翊聽完呂範的話,心中長嘆一口氣,語氣卻平淡地說道,“子衡之慮孤知道了,放心,孤不是莽撞之人。若明日一早,孤還未有破敵之策,那就退兵吧。”

  聽到孫翊如此說,呂範大喜,幸虧君侯英明,肯納忠言決定退兵,他欣喜地道,“君侯英明。”

  至於孫翊說的明日一早無破敵之策再退兵,這在呂範看來就是決定退兵了。

  軍情態勢如此,一夜之間又豈能突然想出什麼良策。

  除非孫翊如其先祖孫武一般,是百年難得一遇的不世出的軍事天才。

  只不過相比這個可能性,呂範還是相信會退兵的可能會大點。

  至於孫翊第一次領兵就無功而返,呂範不覺得有什麼。

  要知道就如被稱爲戰無不勝的孫策,第一次領兵時,還差點被山越賊首祖郎擊殺了,相比孫策的第一次,孫翊的第一次領兵知難而退,全兵而還,反而顯得很睿智了。

  見孫翊決定退兵,潘璋還要再說什麼,卻被一旁的徐盛拉住,搖頭示意其不可。

  潘璋見狀深深嘆了一口氣。

  孫翊擺擺手讓衆人退下,衆人領命緩緩退去,只有朱然宿衛在帳外,隨時等候吩咐。

  在衆人都走後,孫翊拿起書案上的《孫子兵法》咬咬牙將其擲於地上,口中恨恨道,“要你何用!”

  孫家是春秋兵法大家孫武嫡系子孫,孫翊手中的這份更是孫武親手所寫,其中還有歷代孫家先賢的批註。

  其他家兒孫啓蒙之書是《論語》,《孟子》啥的,孫家兒孫的啓蒙之書便是這《孫子兵法》。

  孫翊對其第一次出征尤其看重,因此將這份傳家之寶隨便攜帶,希望能給自己加點buff,現在看來,一點用都沒有。

  將《孫子兵法》擲於地上後,孫翊趴在身前的案上沉思。

  他不怕顏面丟失,也不怕威望受損,丟了的顏面,受損的威望後面可以慢慢通過其他彌補回來。

  相比這些,孫翊更在意這跟着他北討叛逆的一萬兒郎的性命。

  孫翊不是婦人之仁之人,慈不掌兵這個道理他懂,他爲了勢力的將來,再心狠的事都做的出來。

  但不會因爲個人榮辱,而平白視一萬條人命爲無物。

  這是他做出退兵決定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想到就這麼退走,孫翊心中還是充滿了不甘,難道他的第一次就這麼沒了?

  想着想着,孫翊趴在案上,緩緩睡去。

  心中滿是愁緒的孫翊此時做了一個夢。

  孫翊在夢中,他夢到了他大兄孫策慈愛着摸着他的頭對他說,“好爲之,好爲之。”

  正當孫翊要去擁抱孫策時,孫策突然變成了一個頭戴赤幘的魁梧壯年男子持刀佇立。

  在孫翊朝他看去時,壯年男子的一雙猶如猛虎的銅鈴大眼朝他瞪來,口中喝道,“癡兒,還不醒來。”

  在赤幘魁梧男子之後,孫翊的夢中又出現了一個身穿麻衣,眼睛中充滿睿智的老人,他正捧着一份竹簡,口中喃喃自語道,“兵者,詭道也。”

  孫翊正好奇他是誰,老者見到孫翊,突然氣不打一處來,拿起手中的竹簡就朝他砸來。

  就是這一砸,驚醒了孫翊。

  孫翊從夢中驚醒,看了看案上的文書已經都散落一地,孫翊擦了擦頭上的冷汗,心中想道,那個老爺爺好暴躁呀。

  孫翊擦完冷汗後,俯身去撿散落在地的文書。

  俯身的一瞬間,他又看到了那個呂範整理出的李術軍情軍報,上面的內容他早已爛熟於心。

  但這時候因爲文書散落,原本擺正的文書,現在孫翊看去卻是從另一面看去的。

  文書中的內容沒變,只是角度不同,但就是這樣,卻讓孫翊看的呆了。

  呆呆看了好一會兒後,孫翊臉上的神色從茫然漸漸變爲了悟,最後變爲了狂喜。

  原來還能如此,原來還能如此。

  興奮之下的孫翊撿起文書仔細看了起來,越看心中越有自信。

  誰說這場仗沒得打的,有,有,他孫翊發現了勝機了!

  難以抑制興奮的孫翊站起身來,來回踱步。

  他李術應對策略很好,但卻犯了三個錯誤,孫軍現在的境況很不利,但卻有兩點優勢。

  真正的戰爭天才,總是能從錯綜複雜的軍情中,敏銳地發現那一點稍縱即逝的勝機。

  如今的孫翊就是發現了討伐李術的那唯一一點勝機。

  孫翊連忙對帳外的朱然喊道,“義封,義封。”

  朱然聽到孫翊相召後,連忙進入帳內,進帳後就看到剛纔還有點沮喪之色的孫翊,如今一副智珠在握,神采飛揚的樣子。

  君侯這是咋了。

  見朱然進帳,孫翊對其道,“你快去召集子衡等人,就說孤有破敵之計了。”

  孫翊的話一出,朱然更加愕然,這纔過去了不過兩個時辰,就有破敵之策了。

  孫翊見朱然發愣,心急的他不禁催促道,“還不快去。”

  得到孫翊催促的朱然連忙回過神來,忙不迭的出帳去喚人。

  出帳後,朱然看着高高而掛的明月,心中想道,呂君等人估計纔剛睡下,這,這要是有起牀氣咋辦呀。

  但想到孫翊的命令,朱然還是跺跺腳,踏着月色而去。

  在朱然離開後,孫翊坐在了位子上,這時候他看到了剛纔被他擲於地上的那個傳家之寶,他連忙撿起來,在懷裏蹭了蹭,蹭去灰塵。

  “老祖宗,錯怪你了哈,後輩無狀,不要見怪,不要見怪。”

  說完孫翊將傳家之寶當作寶貝般小心翼翼收入懷中。

  而後一雙英眸朝帳外看去,那是皖縣的方向。

  李術你想以靜制動,那孤就反客爲主,

  就讓孤送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吧。

  兵者,詭道也。

  孫翊的目光睿智而深邃……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