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孤之家寶_289
廬陵郡治西昌縣,共轄西昌、石陽、遂興、吉陽、興平、陽豐、南野、贛縣、雩都九縣。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豫章被分出的這九縣都是其原本的南境。
廬陵郡形成了之後,等於原本的豫章郡被一刀攔腰斬斷,北境照樣稱豫章郡,南部則是成爲了廬陵郡。
而被孫策分郡後的豫章郡與廬陵郡領土大約相同,這兩郡共同構成了江東防備荊州的整體西部防線。
江東六郡的概念也是孫策分置豫章郡後產生的。
江東六郡分別爲豫章、丹陽、吳郡、會稽、廬陵、廬江這六郡。
在如今孫翊統治時期,其實江東已經擴成了江東七郡,多了一個廣陵郡。
江東早期雖只有六郡之稱,但其的領土其實十分廣大。
單單會稽郡一郡的領土,就抵得上中原兩個尋常之州的版圖。
豫章郡在未被分置前,乃是江東中版圖第二大郡,整個豫章郡北起長江,南抵會稽,就一個郡就是整個江東的西境防線,可見其轄地之大。
孫策當初想分置豫章郡,除了有發展生產經濟的考慮之外,還有一個就是軍事方面的考慮。
豫章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當初劉繇爲孫策所敗後,欲逃亡會稽,許子將就勸其道,
“會稽富實,策之所貪,且窮在海隅,不可往也。不如豫章,北連豫壤,西接荊州.......”
從許子將的這番話中可看出,豫章郡北連豫州,西接荊州,南近會稽,東倚丹陽,乃是荊揚兩州的樞紐。
劉表要想攻打江東,必須先拿下豫章,而江東想進攻荊州,從豫章郡進兵也是最好的路線。
正是因爲豫章郡的軍事意義十分重大,孫策纔將豫章郡一分爲二,並且任命新的豫章郡太守爲孫賁,廬陵郡太守爲孫輔。
從戰略意義來說,這是讓孫賁主要防備荊北的江夏黃祖軍團,讓孫輔防備荊南的長沙劉磐、黃忠軍團。
孫翊在從丹陽郡離開之後,採納陸遜的建議,一路西巡先至豫章郡。
在先前張暠被孫翊下令幽閉之後,孫翊就恢復了孫賁的豫章太守之位。
孫賁本身有將略,在其重新擔任豫章太守之後,十分珍惜這個職位,因此對豫章郡的治理更加上心。
在孫翊巡視豫章郡內時,覺得豫章郡比丹陽郡讓其放心多了。
爲了勉勵孫賁和進一步安撫宗親,孫翊因爲孫賁治理豫章郡有功,表奏其爲定西將軍,兼任豫章太守,引得孫賁一陣感激涕零。
在豫章郡內巡視完畢之後,孫翊繼續西巡來到了廬陵郡內。
廬陵郡內的太守原本爲孫輔,但孫翊知道這個兄長並不算安分。
因此在張暠作亂的風波過去之後,並沒有讓孫輔繼續擔任廬陵太守。
當初孫翊初繼位時,召了幾位宗親奔喪,孫輔在第一批名單之中。
但當時的他心有猶疑不想去吳縣,後來孫輔是被他親兄長孫賁“順路”硬拉到吳縣去了。
隨着校事府的逐步設立,這件事也被谷利查出來彙報給了孫翊。
孫翊藉此事由大加斥責了孫輔一番,並且將其貶爲會稽西部都尉,讓他率兵鎮守會稽西境去了。
會稽地域廣大,但富庶的地方都在會稽東部,會稽的西部多是深山老林,少有人煙。
將孫輔轉任爲會稽西部都尉,料其也難有作爲了。
而廬陵太守孫翊則是選擇了虞翻擔任。
虞翻本是會稽功曹,會稽太守一直以來都是江東之主親自兼任。
但孫翊平時又不在會稽郡中,所以虞翻任會稽功曹時,一直是代行太守事的。
在這樣的資歷之下,將虞翻任爲廬陵太守其實不算升遷,而是平職遷調。
孫翊將虞翻任命爲廬陵太守,主要是因爲他在張暠之亂中立下了大功。
而且虞翻的理政能力是很強的,廬陵郡還是欠開發的郡,將虞翻調過來這裏種田,有利於貫徹孫翊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理政方針。
虞翻出身會稽名門虞氏,將虞翻調到廬陵任職,也有削弱虞氏在會稽郡中的影響力的作用。
在將虞翻調爲廬陵太守之後,會稽郡太守孫翊還是打算由自己兼任。
孫翊命賀齊爲會稽東部都尉,除了率兵鎮守會稽東部之外,還爲孫翊代行太守事。
會稽在當初虞翻主政期間,已經打下了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
在賀齊代行會稽太守後,只要他按照虞翻的施政措施依樣畫葫蘆,會稽的經濟發展就不會被打斷。
賀齊的主要能力是在軍事才能之上,因爲之前賀齊數敗山越,他在會稽郡中擁有不菲的威望。
有他在會稽,足可以爲孫翊安撫好大後方,而且他爲會稽東部都尉,孫輔爲會稽西部都尉,有他在,也能保證孫輔不敢起什麼亂子。
在來到廬陵郡後,一路上到郡治西昌縣以來,孫翊見到路邊的田畝得到大量的開墾。
在一些平時荒無人煙的地方,也漸漸有一些小規模的村落正在慢慢形成。
炊煙生荒原,溪水入雜田。
廬陵郡雖然因爲開發時間短,但在虞翻的治理之下,已經初有一副政通人和,百姓安居立業的景象。
這讓孫翊心中感到十分欣喜。
虞仲翔善政,名不虛傳。
在進入廬陵郡治西昌縣後,虞翻率領郡府衆官吏在郡府中拜見了孫翊。
孫翊對虞翻爲其平定張暠之亂一事,本就心中頗爲喜歡虞翻。
如今一路上所見虞翻治郡有方,他對虞翻的觀感更加。
孫翊溫聲對虞翻說道,“孤曾聽先君言,仲翔稱己爲“明府家寶”,當時時人多有笑之,今日孤觀來,時人之笑多爲荒謬。
仲翔不止爲先君之明府家寶,亦是孤之平南家寶也。”
孫翊話中提及的這件事,是虞翻爲數不多的黑點之一。
當初孫策平定江東之後,感到中原士人多非議東方人才雖多,但學問不精。
而且孫策在幾次與中原士人聚會之時,語議之間也多爲自薄,因此孫策想讓虞翻出使許都,交結朝士,爲東南士人正名。
但面對孫策的殷切期盼,虞翻卻出言推辭道,“翻是明府家寶,而以示人,人倘留之,則去明府良佐,故前不行耳。”
虞翻的意思就是我是你孫策的寶貝,等下你把我放出去了,別人喜歡我了怎麼辦,我可不想被別人喜歡。
虞翻的這番話當時逗得孫策哈哈大笑,但也因此息了他讓虞翻出使之意,轉而讓張竑出使許都。
虞翻以自稱“明府家寶”之由推辭去許都,這讓孫策感到有趣,但這卻得罪死了淮泗集團。
因爲虞翻推辭之後,孫策派了張竑去許都。
淮泗士人中有兩根擎天柱,那就是張竑與張昭。
有這兩根擎天柱在,淮泗士人將江東士人壓的死死的。
可是因爲虞翻的推辭,張竑被孫策派往許都,兩根擎天柱就這樣少了一根,這怎麼不能讓淮泗士人恨死虞翻了。
因此淮泗士人因爲此事多有非議虞翻“膽氣不足,毫無名士風範”的,就連江東士人也因爲此事對虞翻感到不滿。
在當初吳縣開議事大會時,本來張昭根本就沒把虞翻加入名單內,幸虧孫翊還記得這個人,特地在名單中加入了虞翻。
而這件事在歷史上的將來,也爲虞翻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但不同於歷史上的孫權厭惡虞翻,孫翊和孫策一樣,對虞翻卻頗爲喜愛。
虞翻聽到孫翊誇讚他爲“平南家寶”,臉上很自然的浮現了笑意。
他知道孫翊是因爲他治郡有方誇讚於他,他對孫翊拜道,“翻之纔多在理政之上,廬陵貧瘠已久,翻雖有才但短時間內難以扭轉。
不過請君侯放心,給翻三年之期,翻定會爲君侯打造一個富庶的廬陵郡出來。”
虞翻的這番話說完之後,他身後的郡府官吏都在心中扶額嘆息。
明府的老毛病又犯了。
按照常人來講,面對孫翊的此番誇讚應該謙虛一點。
就算不謙虛,也不應該說出這樣的大話呀。
這很容易讓孫翊覺得虞翻言過其實,自傲不遜的。
孫翊身後的陸遜更是有一種衝動,他想把自己的遜字,送給虞翻。
虞翻是江東士人出身,他得到孫翊信重執掌一郡,這對江東士人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讓陸遜心中也很是喜悅。
但現在陸遜只怕虞翻的這番言語會引起孫翊的不滿,他在暗中觀察着孫翊的臉色。
孫翊並沒有像別人想的那樣,在聽到虞翻的“大話”之後,臉上有不豫之色。
反而他眼角張開,大笑了起來。
孫翊笑着對虞翻說道,“然,孤拭目以待。”
“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勿謂孤僅作太守相待君爾。”
孫翊並沒有因此不滿,也讓衆人提着的心放了下來。
此番孫翊巡視廬陵,之前只在其他縣巡視,這是孫翊來郡治西昌的第一日,虞翻早就準備好了酒宴接待孫翊。
在君臣都先後入座後,酒宴就要開始之時,
此刻西昌縣外卻有一快騎快馬衝入西昌縣中,直往郡府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