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急轉直下,心狠手辣

作者:鶴招
七月流火,天氣逐漸轉涼。

  隨着海瑞等人對湖廣官場的輕輕放下,朱希忠於宗室不顧體面的恣意妄爲,湖廣謀逆欽案及其所牽扯到的,盜掘礦山、私鑄錢幣、豢養盜匪、私通苗夷諸事,終於迎來了清算階段。

  湖廣官場爲了送走欽差,在巡撫梁夢龍擡出湖廣出身的首輔後臺,做出保證後,上下官吏終於找到了主心骨,開始積極協理,推波助瀾。

  楚藩一干圍在巡撫衙門外的惡宗,驅散的驅散,逮拿的逮拿,一日之間,便煙消雲散。

  失去官場臂助的宗室,尚且還有最後串聯抵抗的機會,卻在荊府毫無骨氣的助紂爲虐,引頸就戮之時,內部開始四分五裂。

  德安王朱翊鐯、樊山王朱載坅,堂堂郡王之尊,明正典型。

  湖廣三司衙門,一邊斥責朱希忠目無君上,僭越皇權,上奏彈劾朱希忠,喊打喊殺。

  一邊則默契地配合着海瑞、慄在庭,完善二王涉案的卷宗、控制蘄州宗室、上奏中樞說明原委,將朱希忠的作爲,在官場上再走一遭,徹底規範而合法化。

  見此情狀,還在觀望的襄府,終於放棄了僥倖之心,低頭認輸。

  其主動尋上欽差,自請削親王祿米爲七千石——開國時,親王祿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匹等。削至如今,祿米止九千石。

  襄王措辭懇切,言九爲極數,實犯忌諱,親王取七足以。

  又將勾結按察使杜思,牽涉謀逆大案的鎮寧王,親手緝拿捆縛,交於欽差。

  姿態極低,誠意十足,可謂一時俊傑。

  但,即便如此,鄔景和仍然是不留情面,以襄宗涉謀逆案,定其爲罪藩。

  一應待遇皆如荊府。

  降等襲爵一事,氣得襄王暈厥當場——自此以後,荊、襄二藩,國不除、宗不褫,卻在七代以後,便盡數淪爲沒有封號的庶人。

  與此同時,收歸宗產於宗人府,形成以宗人府領導,宗親、內廷太監、王府屬官共同管轄的新制。

  各府的郡王、將軍、中尉、縣主等祿銀,不再以員額派發。

  而是每府以定額,無論封號者幾何,皆由王府自主調度分配。

  換言之,每年給王府就這麼些,生多生少自己養。

  府上一干宗親的反應,也與荊府一般無二。

  沒收了王府宗產,又將祿銀壓爲定額,這不是逼人去死?

  立馬就鼓譟了起來。

  宗正鄔景和當場駁斥了這種說法。

  他受到皇帝仁德感化,顧及皇室親親之誼。

  自然不能讓各王府真的揭不開鍋。

  隨後,他表示,宗人府接手王府產業後,一併開放商禁,根據各府地域、資源稟賦不同,開設商行,引導宗室們正確經營實業。

  經營盈餘,則宗人府、王府各自分成。

  經營虧損……各王府就繼續喫低保吧,這本事,少生點是好事。

  隨後,宗正鄔景和,又親切接待了沒有封號的宗室們,深入交流,完善幫扶底層宗室的體制機制。

  擬按照京城學府規制,在各藩設立宗學,授經典、數算、商計、巧工四科。

  將正常完成學業的宗室,吸納入宗人府所開辦的商行——棉布加工、絲織、成衣、碾米、榨油、紙張、印刷、草編、磚瓦石灰,各行各業,生意能做到多大,宗室們的前途就有多大!

  在宗學四科後三者,展露天賦者,還可入京面聖,學府進修、解禁四業、加官封爵,都可額外開恩。

  餅足夠大,荊、襄二府,上下再度割裂。

  底層宗室雖說有些不敢置信,但,反正也沒付出什麼。

  王府產業、爵位,乃至宗藩特權,本來也享受不到。

  如今整日被圈禁在王城之中,受着各大王府指縫間流出的施捨,被有封號的人上人呼來喝去,動輒毆死,難道還能更差嗎?

  這種想法下,不少宗室做起了帶路黨,配合起來宗人府清點宗產、丈量田莊。

  短短數日,折銀便高達數十萬兩!

  不僅荊、襄二藩。

  甚至與此事沒有牽扯,已經除國的遼藩,也有若干旁系宗親來湊熱鬧,揭發各郡王。

  此前只給岳陽王府開了商禁,這些宗室本就在觀望。

  如今兩大宗藩,都輪上了這好事,這些底層宗室,終於不再猶豫。

  紛紛表示自己高風亮節,寧願將王府產業用於開辦商行。

  爲了將遼府幾位郡王找點罪過,有發了癲的遼藩宗室,扯不上謀逆大案,就搬出了張居正。

  說是府上某位王爺,纔是殺害首輔祖父的真兇——“會居正登第,召其祖,虐之酒至死。”

  言之鑿鑿,有板有眼。

  反正遼藩此前就劣跡斑斑——既有“割取百姓頭顱,舉城驚視”,又有“遇少年男女美色者,輒擁入府中淫污”,往大了說,還有“遼王立白纛謀反,以官兵五百人圍王宮”。

  總而言之,我宗也是罪藩,家裏幾個郡王建議欽差都來殺了,給產業重新分一分。

  數日過去,蘄州、荊州,如火如荼。

  明正典刑的郡王有四、鎮國將軍有九,輔國、奉國將軍十餘,中尉等數十,發鳳陽高牆者不計。

  咒罵、彈劾、編排,不絕於耳。

  乃至欽差途徑漢陽府時,還有死士刺殺,驚惶一時。

  所幸,翌日朱希忠再度出面,僅傷一耳,全然無礙,甚至以棺木隨行,一副置生死於度外,誓不罷休的姿態。

  就在這種局面之下,這一場清算,進行得格外順利。

  ……

  “局勢不對勁,萬分不對勁!”

  岷王朱定燿在殿內來回踱步,神色焦躁。

  朱常汶比他更急,頹然一張臉:“殿下莫重複了,我自然知道現在局勢不妙。”

  “湖廣諸藩,荊、襄已然俯首繫頸,楚府東安王自身難保,還圈禁在巡撫衙門中。”

  “我吉宗那位好父王,不僅不願替我做主,還一門心思想想將我扔出去抵罪。”

  “如今能抗錦衣衛魔掌的,只有殿下了啊!”

  朱常汶唉聲嘆氣。

  難道是他不想學荊藩,撲通一聲跪地求饒嗎?

  問題他當初替朱英琰打通嶽州關節,是真的涉案其中了啊!

  當初楚王府夜宴,他還去了,幾十萬許出去,鄔景和眼皮都沒眨,就給拒絕了。

  如今就更別說了。

  看看那幾位郡王,說殺就殺,甚至連鳳陽高牆的雅座都不給機會。

  他朱常汶區區一個輔國將軍,要真交到了朱希忠手裏,少不得就是脖子碗大個疤。

  太猖狂了!

  當初遼王除國,好歹還能送到鳳陽高牆,如今怎麼就這樣動輒絞殺了!?

  他瞥了一眼身前這位岷王,只希望這位真的要頑抗到底,不然他當真是十死無生了。

  朱定燿心思卻沒放在他身上,只喃喃道:“局勢是不對勁,但本王不是指有多壞,而是變化太快了……”

  朱常汶一怔。

  只覺雲裏霧裏,莫名其妙。

  朱定燿自言自語一般,解釋道:“從荊藩開始,局勢變化太快了!”

  “荊三子毫無徵兆屈服,襄王莫名其妙自首,遼藩宗室的揭發,更是快的不正常!”

  太奇怪了!

  從荊藩藩主自焚,朱希忠倉促離去,這纔過去多久?

  哪怕朱希忠不惜己身,捨命要清算謀逆一案,總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不料竟然如此之迅速!

  東安王入獄、荊、襄、遼相繼低頭。

  他朱定燿招買的苗兵、聚攏的匪盜,都還沒安置好,憑什麼就到了這一步!?

  朱常汶疑惑道:“荊三子白撿一個親王之位,賣了荊藩不是合情合理?”

  “形勢演變之下,襄藩、遼藩也別無二選。”

  “殿下所指何處?”

  朱定燿抿了抿嘴,失去了與這吉藩小輩謀劃的興趣——與他那位剛去世的堂弟比,實在差太多了。

  他獨自思忖起來。

  如朱常汶所言,局勢演變,每一步都合情合理。

  但不一樣的是,每一步都是合情合理的快,幾乎沒有任何反撲!

  唯一一次朱希忠遇刺,還是他派出去的人!

  這種巧合……有人出手推波助瀾的痕跡實在太明顯了。

  誰這麼陰險毒辣?

  又是什麼目的?

  如今湖廣有着權勢能量的,可沒有幾人。

  朱定燿看了一眼身前的朱常汶,這小輩的父親,一直未曾出面吉王?

  他旋即搖了搖頭,也不對,若是真這樣老謀深算,未必需要讓自家兒子去頂罪。

  朱定燿突然想起前日去世堂弟的至理名言,腦海中靈光一現。

  有這個權勢的人中,誰能最大獲利!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