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

作者:鶴招
方纔吃了虧,此紛紛閉口不言。

  這時候朱翊鈞巋然一嘆:“這樣罷!正好今日閒來無事。”

  “朕也有意看看吏部與科道,是如何賞罰考成,又是否公道。”

  “諸卿,那便隨朕,一同去看上一看!”

  衆人面面相覷,驚疑不定。

  ……

  內閣輔臣,也叫殿閣大學士,指的便是值守皇宮內的幾處殿閣。

  又以所處之地,距離皇帝的位置,來分別高下——東閣最遠,地位最低爲羣輔,中極最近,地位最高爲首輔。

  值房設在皇城內,這是閣臣纔有的殊榮。

  理所應當地,殿閣大學士以下,六部衙門等,自然是隻能設在皇城外了。

  午門內外,是區分皇城內外的分割線之一。

  午門之內,是皇城,而之外,還有三重宮門,依次爲是端門、承天門、大明門。

  而吏部衙門,就位於後二者之間。

  雖然離皇宮不遠,但畢竟是皇宮外。

  如今皇帝要去吏部視察,自然就得出宮。

  皇帝出宮這種事,放在什麼時候,都是不小的事情。

  像此前去學院倒還是,事先就知會了兩宮、內閣、司禮監,都是做好了準備,清了場的。

  但今日這般臨時起意,卻是讓各方措手不及。

  更何況學院纔多少人,如今宮外數十個衙門扎堆的地方又有多少人?

  魚龍混雜啊!

  是故,得知皇帝出宮消息後,一場場雞飛狗跳的好戲,當即在各處上演。

  元熙延年殿中。

  李太后鬢髮低垂,斜插碧玉瓚鳳釵,正襟危坐。

  她正在考校小輩們課業——自從考校過皇帝之後,李太后就對這事有些上癮。

  兒女還小也就罷了。

  侄子李誠銘可就遭了殃。

  愁眉苦臉跟李太后解釋道:“姑母,這不是竄句棰辭,更不是駢於辯者。”

  “墨子曾言三表之法,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如今學院先生,便是研究的其二,有原之者。”

  墨子判斷言論正確與否的標準,有三種,有沒有歷史文獻,符不符合規律與事物原本屬性,有沒有實用價值。

  李誠銘如今便是跟着程大位鑽研,怎麼纔算是符合規律與事物原本屬性。

  但言論有這麼多講究,李太后是不信的。

  他聽不太明白就算了,乾脆直接呵斥李誠銘是駢於辯者,竄句棰辭。

  搞得李誠銘有苦難言,連忙搬出墨子,稍做解釋。

  李太后聽罷,狐疑地看着李誠銘,顯然還是不太相信。

  她正要追問。

  這時候,內侍匆匆入內,在她耳中耳語數句。

  李太后立刻變了顏色。

  她也沒心思再考教李誠銘,連忙吩咐道:“去尋李進,多派些人手跟上!萬萬不要出了差錯!”

  李誠銘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見到姑姑有事,大呼僥倖。

  當即起身告退。

  李太后卻直接給他叫住,帶着埋怨的語氣道:“陛下出宮去了,你快去後軍都督府尋你爹,讓他帶人去找陛下,看護左右!”

  李誠銘聽罷,這才知道是什麼事。

  他疑惑道:“陛下出宮了?去哪兒了?”

  李太后沒好氣道:“出午門了,也不知要去哪裏!現在翅膀是硬了,換小時候……”

  說到一半,她住了嘴,狠狠瞪了李誠銘一眼:“算了,讓你去你就去,廢話做甚!”

  李誠銘受了訓,趕忙行了一禮,一溜煙不見了。

  與此同時,乾光殿中。

  陳太后頭束烏紗高髻,上綰着兩條金步搖,倚靠在窗邊,眺望天色。

  方纔逗弄狸貓的緣故,鬢髮有些散亂,顯出些許慵懶之意。

  陳太后余光中,是旁邊正在啓蒙的女兒,以及授課的李白泱。

  她回首看了一眼二人,眉眼帶着柔情,微不可查頷首。

  雖說李春芳的意圖不善,但如今給她女兒啓蒙,確實比去內書堂上太監們的大班,實在要方便不少。

  別的不說,至少在她眼皮子低下,讓人放心。

  正在這時,一名太監入內,躬身稟報道:“太后娘娘,方纔萬壽宮中書舍人來傳話,說是陛下出宮去了。”

  “讓娘娘知道。”

  陳太后靜靜聽罷,隨後點了點頭:“知道了。”

  她轉頭招來正在授課的李白泱。

  小姑娘懵懵懂懂行了一禮。

  陳太后伸手捏了捏這個的俏麗小姑娘的臉蛋,這幅狀若單純的模樣,可比他入宮的時候成熟多了。

  她笑了笑,開口道:“陛下出宮去了,你也跟上去看看吧。”

  皇帝如今頻繁地人前顯聖,那麼,該透的風聲也得透露出去。

  差不多是時候選秀了啊。

  李白泱半年未出宮,聞言喜上眉梢。

  盈盈一福,隨後便被太監領着出去了。

  兩宮的反應,在於皇帝沒提前說。

  還以爲皇帝要去哪裏遊玩。

  先帝就是,一門心思出宮遊玩,隆慶二年二月的時候,本是說好率羣臣出宮祭陵。

  結果一出門就要先出遊夠了,再行祭祀。

  更甚的是武宗皇帝,動輒要出宮遊玩,羣臣勸諫,就是一通廷杖打殺。

  出行遠的話,自然免不了擔憂。

  但內閣就不一樣了,中書舍人自然會通知到位,去哪裏也不會含糊其辭。

  所以,比起驚訝,內閣更多的是措手不及。

  張居正與高儀不約而同地豁然起身,驚道:“陛下去吏部了!?”

  張居正皺眉,不是在處置伏闕的事嗎。

  怎麼突然要去吏部了!?

  別的就罷了,吏部上下官吏都不知道這事,一點沒準備出了洋相怎麼辦!

  再者說,那邊十餘個衙門,人多眼雜,這樣臨時起意,出了事如何是好。

  鄭宗學見兩位輔臣這反應,補充道:“陛下領着一干中書舍人、庶吉士、翰林編修等,出察吏部,是爲視閱考成法。”

  話說完的功夫,鄭宗學眼前哪還有什麼閣老。

  兩位輔臣已然奪門而出,直奔午門外了!

  ……

  微末時痛恨四不兩直,風生水起時理解四不兩直。

  如今當了皇帝,只是第一次,就愛上了四不兩直。

  吏部衙門外。

  錦衣衛、金吾衛、東廠灑滿了承天門前的千步廊,驅散着恰好在各衙門辦事的士紳、學子等。

  千步廊兩側遍佈官署。

  五軍都督府、錦衣衛、通政司、六部三監、宗人府、翰林院等等。

  以往不能目睹聖容的末吏小官,紛紛盤踞在各部衙門的閣樓上,登高眺望,期望看到皇帝的身影。

  蠢蠢欲動的好奇,自然讓千步廊外,有了不同以往的熱鬧。

  當然,這是事不關己,一門心思看熱鬧的。

  被視閱的吏部衙門就不一樣了,可謂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朱翊鈞負手,踱步走進吏部衙門。

  吏部右侍郎溫純,滿頭大汗躬身相迎;文選、驗封、稽勳、考功四清吏司各郎中,站在溫純身後侷促不安;一干員外郎、主事跪地請安,恍然無措。

  朱翊鈞待人行完禮,當即伸手將溫純扶起,又示意衆人起身:“諸卿不必緊張,朕只是帶一衆庶吉士、翰林編修,來看看吏部考成法行得如何了。”

  溫純起身擦了擦額頭的汗,埋怨地瞥了申時行一眼——怎麼不攔着?

  申時行擡頭望天,一言不發。

  朱翊鈞看到這一幕,心照不宣。

  他臨時起意,出視吏部,多少有些不合規矩,但誰讓他藉着庶吉士伏闕的勢呢?

  申時行想攔也攔不住不是。

  朱翊鈞笑道:“正好,申卿、溫卿盡在此處,給朕說說今年兩京優劣者幾何罷。”

  說罷,他又轉頭看向中書舍人鄧以贊,吩咐道:“鄧卿,且隨四清吏司郎中,將考成大察的案卷準備好。”

  “此次考成法合格者之外,無論是優,還是劣,朕都要見上一見。”

  “也讓朕的這些直臣們,聽一聽是否公道。”

  補昨天的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