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版本

作者:山中白雲翁
這之後,話題就比較輕鬆了。

  孔澤笑着說道:“我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說,馬岱之所以能一刀斬了魏延,是因爲馬岱字丁啉,專治魏(胃)延(炎)。”

  “網絡上的搞笑段子罷了。”吳剛不以爲然。

  “秋風學弟,你怎麼看?”鄭宗緒問道。

  “這個你們應該都知道啊。”顧秋風倍感意外,“馬岱受諸葛亮遺計,假裝附從魏延,取得魏延的信任後,他就從背後搞了個突然襲擊,魏延猝不及防,一刀被斬了嘛。”

  “嘿!”

  吳剛突然笑了起來,“其實啊,關二爺斬顏良、誅文丑跟這個套路差不多,《三國演義》中鬥將的環節,首先就是所謂的“來將通名”,遇上關二爺這不按套路出牌的,直接從山坡上衝下來,顏良還沒問呢,關二爺的赤兔馬已經到了跟前,手起刀落,顏良就此領了盒飯,文丑跟關二爺打了兩三個回合,心中震驚,調轉馬頭就往回走,結果他的馬沒赤兔馬快,被關二爺一刀劈了腦殼。”

  顧秋風微微頷首。

  吳剛這番話雖是戲言,卻也不無道理。

  呂布手下猛將宋憲、魏旭三個回合之內就被顏良斬於馬下,徐晃與之大戰二十餘回合,亦敗歸本陣,不難看出,顏良的武藝幾乎就是一流水準!

  文丑在亂軍中一箭射中張遼頭盔上的簪纓,二箭射中其坐下戰馬,又挺槍獨戰徐晃,心理素質、武藝之強悍,可想而知。

  “他們二人,中了關二爺的套路。”顧秋風回道。

  “你們跑題了。”鄭宗緒道,“我剛纔其實想問,馬岱是不是字丁啉?”

  顧秋風想了想,笑道:“這個……不清楚。”

  《三國演義》中只說馬岱是馬騰的侄子,馬超的族弟,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交代。

  自始至終,根本就沒說他的字是什麼。

  這其實不難理解。

  說到底,在《三國演義》涉及到的一千二百多個人物中,馬岱跟大多數人一樣,只是一個小人物。

  真正個性鮮明,形象生動風滿的人物也就那十幾個。

  這也是《三國演義》後半部分不如前半部分精彩的原因。

  主角都謝幕了,配角就算跳得再歡……還是配角!

  比如第一百一十回,文鴦單騎退雄兵,羅貫中寫詩讚曰:“長阪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爭鋒處,又見文鴦膽氣高。”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的是,文鴦類趙雲,終究不是趙雲啊!

  咱還是說回馬岱的字。

  他的字,不僅《三國演義》沒說,正史也沒有相關的記載。

  甚至,在西晉陳壽的《三國志》上,馬岱連個傳都木有。

  他的事蹟,僅見於《三國志·馬超傳》、其他相關人物的傳記以及南朝劉宋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其他相關的史書也有零星的記載,但大多可信度不高。

  因此可以這麼說,馬岱的字,幾乎就是個“千古之謎”。

  說完馬岱,面對五位師兄師姐的“苦苦哀求”,不得已,顧秋風只得說了下《三國演義》的版本問題。

  版本問題,看上去無關緊要,實際上卻至關重要。

  因爲從這些版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國故事自成書以來的流變。

  《三國演義》現在通行的文本是清朝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的改評本,毛氏父子評改依據的是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

  《三國志通俗演義》傳世版本很多:

  《三國志通俗演義》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回,明嘉靖壬午刊大字本,題“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首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即金華蔣大器序,及嘉慶壬午關中修髯子引。爲今傳此書的最早版本,也是最接近羅貫中創作原貌的版本。

  《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一百二十回,不分卷,明建陽吳觀明刊本,有圖一百二十頁,有“書林劉素明全刻像”字樣。次本一題“刻李卓吾批點三國志全像百二十回”,一題“三國志演義評”。首有李贄序、謬尊素序、無名氏序、《讀三國志答回》《宗寮姓氏》、目錄。此本合兩回爲一回,易單回目爲雙回目,每回有總評。

  《李笠翁批閱三國志》,二十四卷一百二十回。清兩衡量刊本,圖一百二十頁。內封題“笠翁評閱繪像三國志第一才子書”,首有湖上笠翁李漁序,有目錄、宗寮、眉批、無總評。

  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在李卓吾評本的基礎上整理回目、修正文辭、增刪原文,並作《三國志讀法》,成爲最通行的版本。現存最早毛本爲清康熙版本,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毛氏就羅貫中及明代各種版本作了不少增刪,如增加了管寧與華歆割席,鄧艾口喫的“風兮”之辨等,將孔融的《薦彌衡表》等名文加入情節敘述中,使小說增色不少。毛氏刪去了羅貫中原作中大量與情節發展無甚關係的表奏、文牘、論贊等,使情節更加緊湊,行爲也更加簡潔流暢。萬曆後許多刻本中夾有大量的周靜軒評三國史實的詩,這些詩平庸拙劣,毛本一併刪除,換爲杜甫、杜牧、蘇軾等題詠三國史實的佳作。

  毛本又將羅貫中較淺近的文言改得更加通俗易懂,增刪原文外,毛氏亦仿金聖嘆,加上總綱式的《讀三國志法》,每回前加回評,正文中加小字批註,甚至金聖嘆評改《水滸傳》僞作施耐庵序文,毛氏也僞作一篇金聖嘆序,假金氏之口吹噓自己的評改,自我標榜爲“第一才子書”。毛氏的增改也有不少敗筆,他進一步發展羅貫中的尊劉抑曹的正統觀,但過了頭。羅氏抑曹,但較尊重史實,既寫曹操的堅險殘忍,也寫他的才略志節,寬容愛士,毛氏則一面將羅書中曹操好的一面儘量刪削,一面不遺餘力地突出其“堅絕”,使曹操壞到了極點,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人物的真實性、風滿性,顯得臉譜化。對於劉蜀集團,毛氏則一味頌揚,將關羽寫成一個類神的人物,將諸葛亮寫成一個完人,使人物性格單調而絕對化,反不如羅本可信。

  毛本雖然對羅作進行了較大改動,但並未改變羅本的基本格局,總體來說,毛本對《三國演義》的整理、流傳是作了傑出貢獻的。

  《三國演義》的重要版本還有《新刻校正古本大字音釋三國志通俗演義》,十二卷二百四十回,明萬曆辛卯(1591)金陵周曰刊本;《新刻按鑑全像批評三國志傳》,二十卷二百四十回;《三國志》,二十卷一百二十回,清遺香堂刊本等,但這些版本大都殘缺。

  以上,便是《三國演義》的傳世版本。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