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緣由

作者:山中白雲翁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浣溪沙》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樑。月度銀牆,不辨花叢那瓣香。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採桑子》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裏憶平生。”——《浣溪沙》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長相思》

  ……

  翻開《飲水詞》,這些經典好詞,一一從顧秋風眼前飄過。

  臨近晚上十一點,他合上書籍,站在身來,在椅子旁邊來回走了兩步。

  “趙老師給你列的書都看完了?”吳剛目光飄了過來,笑着問道。

  顧秋風微微一笑,“只看完了一本。”

  “誒……”鄭宗緒擡起頭加入了話題,“以前讀納蘭詞的時候,我總有個疑問,納蘭性德的父親納蘭明珠是康熙朝的重臣,母親是映親王阿濟格之女,論輩分納蘭明珠還是康熙的堂姑父,既然納蘭性德不喜歡隨駕扈從的侍衛生活,那他爲什麼不託納蘭明珠向康熙皇帝說個情,把自己調入翰林院或者國子監任職呢?”

  顧秋風聽了,不免有些好笑,按照鄭宗緒的意思,納蘭明珠應該跟康熙皇帝這樣說:“老闆,就衝咱們這樣的關係,麻煩給我兒子換個工作唄!”

  “是啊。”孔澤似乎想到了什麼,道:“我同樣有這個疑問,這應該是件很容易的事吧?”

  他這麼一說,施文秀和李小紅也擡頭看了過來。

  “你們有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電視劇嗎?”

  沉吟良久,顧秋風忽然問了這麼一句話。

  吳剛、鄭宗緒、施文秀、李小紅四個人皆搖了搖頭,表示沒看過。

  “我前天剛追完第四部。”追劇小達人孔澤眼睛一亮。

  “總算找到了個工具人,不然我又得唾沫橫飛、口乾舌燥了。”

  顧秋風暗自鬆了口氣,笑道:“具體是哪一部我記不清了,我只記得有這麼個橋段,和珅在飯店裏跟人擺譜,結果一腳踢到了鐵板上。”

  “我知道。”孔澤一臉興奮,“你說的是第一部,和珅爲了拍馬屁,帶着杜小月和莫愁在藍州街頭閒逛,在一個酒館裏,他遇到了一個自稱皇室宗親的金大煙袋,起初,他還不服氣,想和金大煙袋較量一番,結果人家把衣服掀開,一亮腰帶,和珅就慫了,立馬給人家跪下,請,安,然而金大煙袋卻不放過他,讓人把他關進藍州大牢,尿桶邊上鎖三天。”

  說到這裏,幾個人都笑噴了。

  笑過之後,孔澤繼續說道:“起初我也不明白,畢竟和珅是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乾隆皇帝面前的紅人,往底下轉一圈,誰不巴結奉承他?能夠讓他下跪的人又有幾個?後來去網上一搜,有網友說這是因爲金大煙袋是正紅騎騎主,而和珅只是個正紅騎騎民,按照正紅騎的規矩,見了騎主,即使你是頂天大的官兒,只要你是騎人,就算人家當街要飯,你也得下跪請,安。”

  “這個故事雖然是杜撰,但是也有歷史依據。”顧秋風接話道,“其實清代宮廷的規矩非常細,非常多,你們別被那些宮鬥劇給誤導了,什麼一個現代人魂穿清代成了一名宮女,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把皇子打了一頓或者衝撞了皇帝,然後憑藉着自己的機智化險爲夷,甚至得到了他們的賞識和稱讚,這是鬼扯!真要按歷史史實來走,輕一點就是打幾十板子,讓你幾個月下不來牀,重一點就是當場杖斃。漫說納蘭明珠在康熙朝的地位,比不上和珅在乾隆朝的地位,即使比得上,規矩在那兒擺着,並不是說你是果家重臣,你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說到這兒,他臉上露出了莫名的笑,“更何況書上不是說了麼?1676年納蘭性德中進士,被康熙皇帝留在身邊授三等侍衛,後晉爲一等侍衛,備受隆遇,你們以爲那御前侍衛,只要功夫過得去,誰想當就能當?不知根,不知底,皇帝怎麼敢留在身邊保護自己?納蘭性德二十二歲就成了皇帝身邊的人,在納蘭明珠看來,這絕對是聖天子眷顧他們家啊,他腦袋抽了纔去跟康熙皇帝提這茬,真要是提了,那就是不識好歹,有負聖恩了。”

  這一番合情合理的解釋,讓鄭宗緒和孔澤聽得連連點頭。

  “徐乾學在《納蘭君墓誌銘》裏寫道:成進士,授侍衛,與其志向非常不合,薦紳以不得上第入詞館,爲容若嘆息。”納蘭性德的“小粉絲”李小紅幽幽地說道。

  吳剛卻說道:“如果納蘭性德進了國子監或者翰林院,那麼我們今天就看不到他的那些經典詩詞了。”

  顧秋風笑了笑,說道:“你的意思是,納蘭性德的不幸,是後人的大幸?”

  “聽起來很彆扭,但確實是這樣。”吳剛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他的意思,就跟清代詩人趙翼的那句“果家不幸詩家幸”的意思差不多。”施文秀也插了一嘴。

  是的,顧秋風正想說這個!

  “身閱興王浩孑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蕎木泣秋風。果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這是清代詩人趙翼的《題遺山詩》。

  這裏的遺山,指的是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

  他在金朝乜王前後寫的那些“紀亂詩”,情感悲涼,骨力蒼勁,字裏行間充溢着一股慷慨壯烈之氣。

  正是這種悲愴沉痛的感情,深沉動人的力量,成就了他在大夏文學史上的地位。

  也深深地打動了清代詩人趙翼。

  “果家不幸詩家幸”這句話,也爲後人廣泛引用。

  然而,顧秋風卻不大喜歡這句話。

  它有道理歸有道理,但是說這句話的人……很欠揍啊!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