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閒談
七點鐘,一切準備就緒後,視頻組會正式開始。
沒有寒暄,沒有客套,視頻一開,直奔主題。
通過視頻交流,已經完成課題的五位師兄師姐在趙弘生教授的建議下又確定了新的研究方向。
吳剛、施文秀、孔澤三人的方向分別是明代中葉的雜劇、復古文學和傳奇。
鄭宗緒和李小紅的題目要小一點,一個研究的是清代戲曲小說家李漁,另一個是《滄浪詩話》的作者南宋嚴羽。
顧秋風也確定了第二篇論文的題目——《論納蘭詞的意象構建和審美》。
臨近八點,視頻組會才結束。
關閉攝影頭,六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都露出了笑。
喝了兩口咖啡,吳剛興致勃勃地說道:“我最近在看明代中葉的雜劇,《仲山狼》、《一文錢》、《鬱輪袍》都知道吧。”
幾個人之間已經形成了默契,聞聽此言,李小紅道:“《仲山狼》我知道,就跟寓言故事“東郭先生與狼”、“農夫與蛇”一個意思,諷刺的是明代上琉社會忘恩負義、人心不古的現象。”
“《一文錢》的作者我忘了。”施文秀皺着眉頭道,“好像講的是一個吝嗇鬼商人,明明富甲連城,可是爲了積財保命,就連家中的妻小都不免忍飢挨餓,我記得有個橋段,他在撿到區區一文錢後,算計了許久纔去集市上買了點芝麻,又生怕家人看見,便偷偷地躲到山上去喫。”
二人說完,見無人接茬,顧秋風便道:“《鬱輪袍》是一部諷刺雜劇,作者是王衡,它講的無恥文痞王推,冒充大詩人王維,先在岐王李範處拜禮,又於九公主面前獻,媚,竟然將真王維的狀元擠掉,自己騙得了狀元。在這樣一個真假難辨、關係網籠罩的輻白社會中,熱衷於功名的王維最終看破了現實,後來一切真相大白,面對再度送過來的狀元桂冠,王維拒絕了,而後飄然歸隱而去。”
“呀!”
孔澤突然惡作劇般地叫了一聲,道:“看滿目興亡真慘悽,笑吳是何人越是誰?”
“你這說的是明代中期三大傳奇之一的《浣紗記》裏面的內容。”鄭宗緒神色如常,語氣不疾不徐,“《浣紗記》、《鳴鳳記》、《寶劍記》,我最喜歡《寶劍記》裏的林沖,記得初中課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後面,李開先還寫了一首詩來描寫林沖:登高欲窮千里目,愁雲低鎖衡陽路。魚書不至雁無憑,幾番空作悲愁賦。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難渡。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顧秋風耐心聽着,並不插話。
他知道,《寶劍記》是李開先抒發內心憤懣、化解心中壘塊的有感之作,共52出,取材於古典小說《水滸傳》,寫的是林沖落草的故事。
《水滸傳》中林沖的性格特徵是怎樣的?
逆來順受、忍辱負重、委屈求全。
面對一連串的變故,林沖的策略很簡單——我忍,我忍,我再忍!
直到想苟安而又不能苟安,忍無可忍,走途無路的時候,他才走向梁山,走向反抗。
與小說《水滸傳》中被動反抗的林沖不同,在《寶劍記》中,李開先把林沖塑造成了一個主動出擊型的英雄。
他的開局仍然和《水滸傳》一樣,也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只不過是因爲彈劾堅臣而遭貶謫。
原本的身份是徵西統制,官宦之後,文武兼修。
他與高俅、童貫的鬥錚,都是清醒、自覺而堅毅的。
他一再上本參奏童貫、高俅的禍果殃民的罪過,數落童貫在歪交上敗祖宗的不是。又強調“宦官不許封王”的原則,結果落得個“毀謗大臣之罪”,被降至處理。然而林沖卻仍然不改憂果憂民的脾氣,依然懷着救四海蒼生於水火的急切心腸,請求面奏君王。
……
在《水滸傳》中,林沖是被迫上梁山的,而在《寶劍記》中,林沖是主動投奔梁山的,在去梁山的路上,他腳步輕快,居然還有心情去看天上的星星,上了梁山之後,他和宋公明哥哥相見恨晚,相談甚歡,積極參與梁山的建設,簡直跟打了雞血一樣,時時刻刻充滿了戰鬥力,值得一提的是,促使他行動的不是“家仇”,而是“果難”。而在《水滸傳》裏,自打上了梁山,林沖一直鬱鬱寡歡,後來聽到妻子和岳父的死訊,他人生的希望已經被掐滅,人雖在,心已死,魂寂滅。
在結局上,《水滸傳》中的林沖最後抑鬱而終,而《寶劍記》中的林沖最後是手刃仇人、報仇雪恨、加官進爵、封妻廕子。
這麼說吧,《水滸傳》和《寶劍記》林沖除了名字相同,二者幾乎沒有什麼共同點,儘管做了同樣的事情,但是在做這些事情當中凸顯的個性卻有明顯的區別。
讀了《水滸傳》,不免令人氣悶,而讀《寶劍記》,卻如春風拂面,《寶劍記》中的林沖,該罵就罵,該殺就殺,快意恩仇,令人拍手叫好!
也難怪鄭宗緒喜歡《寶劍記》中的他了!
“學弟學弟。”李小紅叫喚道,“我研究的是南宋嚴羽,你認爲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哈哈!”
顧秋風半是認真半是玩笑地說道:“問趙老師去!”
其他四位師兄師姐喝着咖啡,一臉笑意,一副看熱鬧的架勢。
足足打了半分鐘“太極”,見李小紅態度堅決,顧秋風只好笑着說了下自己的看法,“三個方面吧。一是嚴羽其人,他自號滄浪逋(bu,第一聲)客,這一看就知道他有隱逸的思想,但是這種隱逸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值得探討。二是他的那本詩話着作《滄浪詩話》,以什麼爲中心,又有什麼樣的詩學思想等等,這些就要重點論述了。三則是《滄浪詩話》的影響。這個也是重點。因爲《滄浪詩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在宋人的詩話中有鶴立雞羣之姿。”
最後,他還給李小紅安利了兩本書籍:郭紹虞《滄浪詩話校釋》、**《滄浪詩話校箋》。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