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柳七郎(上)

作者:山中白雲翁
差不多和歐陽修在詞裏流連湖光山色、表現灑脫情懷的同時,柳永卻更多地從都市生活攝取題材,表現他生活在市民中間的感受,這是文人創作中的一種新的現象,對後來通俗文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柳永初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人,是工部侍郎柳宜的少子。他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於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機,並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琅子作風。當時有人在宋仁宗面前舉薦他,而宋仁宗是看過他的那首《鶴沖天》的,當即批了四個字:“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這種打擊之後,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蘇洲、杭洲等地過着一種流浪的生活。大約在他飽經豐見桶至節級的白眼、少年時的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於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考取進士,先後做過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峯鹽場監和泗州判官等地方官。後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

  整個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爲主,慢詞總共不過十多首。到了宋初,詞人擅長和習用的仍然是小令。與柳永同時而略晚的張先、晏殊和歐陽修,僅分別嘗試寫了17首、3首和13首慢詞,慢詞佔詞作總數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創作了慢詞87調125首。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桶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並進。

  小令的體制短小,一首多則五六十字,少則二三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詞的篇幅較長,一調少則**十字,多則一二百字。柳永最長的慢詞《戚氏》長達212字。慢詞篇幅體至的擴大,相應地擴充了詞的內容含量,也增強了詞的表現能力。

  在兩宋詞壇上,柳永是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他現存213首詞,用了133種詞調。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詞至柳永,體至始備。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日益豐富。形式體至的完備,爲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柳永對慢詞的探索創作,後來的蘇軾、辛棄疾等人或許只能在小令世界左衝右突,而難以創造出像《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那樣輝煌的慢詞篇章。

  柳永不僅從音樂體至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即變雅爲俗,着意運用通俗化的語言表現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調,北宋陳師道說柳詞“骫骳從俗,天下詠之”,王灼也認爲柳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都顯示出柳詞面向市民大衆的特點。

  唐五代燉煌民間詞,原本是歌唱普通民衆的心聲,表現他們的喜怒哀樂的。到了文人手中,詞的內容日益離開市俗大衆的生活,而集中表現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柳永由於士塗失意,一度流落爲都市中的琅子,經常混跡於歌樓,機館,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歌機和市民大衆的生活、心態相當瞭解,他又經常應歌機的約請作詞,供歌機在茶坊酒館、勾欄瓦肆裏爲市民大衆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詞的創作路數,而迎合、滿足市民大衆的審美需求,用他們容易理解的語言、易於接受的方式,着力表現他們所熟悉的人物、所關注的情事。

  他首先是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而潑辣的愛情意識。在其他文人的同類題材詞作中,愛情缺失的深閨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來順受,內心的願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詞中的世俗女子,則是大膽而主動地追求愛情,無所顧忌地坦陳心中對平等自由的愛情的渴望,試比較: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鵲踏枝》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

  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柳永《定風波》

  這兩首詞都是寫女主人公因愛人外出未歸而憂愁苦悶。然而晏詞含蓄,柳詞坦率。柳永此詞因直接表現世俗女子的生活願望,與傳統的禮教不相容,曾受到宰相晏殊的責難。而正是這種潑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寫法,符合市民大衆的審美趣味。

  其次是表現了被遺棄的或失戀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

  在詞史上,柳永也許是第一次將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心世界,爲她們訴說心中的苦悶憂愁。且看其《滿江紅》:

  【萬恨千愁,將少年、衷腸牽繫。殘夢斷、酒醒孤館,夜長無味。可惜許枕前多少意,到如今兩總無終始。獨自個、贏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傷感,將何計。空只恁,厭厭地。無人處思量,幾度垂淚。不會得都來些子事,甚恁底死難拚棄。待到頭、終久問伊看,如何是。】

  詞以女主人公自敘的口吻,訴說失戀的痛苦和難以割捨的思念。

  這類表現普通女性心聲的詞作,配合着哀婉動人的新聲曲調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衆情感的共鳴,故“流俗人尤喜道之。”

  再次是表現下層,機,女的不幸和她們從涼的願望。

  柳永長期流連坊曲,與歌機交往頻繁,他雖然有時也不免押戲,玩弄,歌機,但更多的是以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態度對待她們,認爲她們“心性溫柔,品流詳雅,不稱在風,塵,”(《少年遊》)欣賞她們“風肌清骨,容泰盡天真”(《少年遊》)的天熱風,韻,讚美她們“自小能歌舞”、“唱出新聲羣灩伏”(《木蘭花》)的高超技藝,關心同情她們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贏得是淒涼。追前事,黯心傷。”也常常替她們表白篤立自尊的人格和脫離唱籍的願望:“萬里丹霄,何妨攜手同歸去。永棄卻、煙花伴侶。免教人見妾,朝雲暮雨。”(《迷引仙》)

  柳永這類詞作,與晚唐五代以來的同類相比,不僅有內容風格的不同,更體現出一種人格觀念的變化。作爲當時一個特殊社會羣體的歌機,與市民的生活內容、消費方式密不可分,因而,柳永詞真切地表現她們的命運,也非常貼近市民大衆的日常生活和欣賞趣味。不過,其中也有些低級趣味的描寫,這是他常常受到後人指責的原因之一。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