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江山北望3
自古以來,戰爭就是多維度的,從來不只是血與肉的物理碰撞。
比如今日耳熟能詳的金融戰、貿易戰,我們的祖先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將之投入實戰,其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齊國利用糧食戰爭兵不血刃征服魯、楚等國。細思極恐的是,在上個世紀的冷戰末期,鷹醬同樣在糧食方面大做文章,成爲搞垮老大哥的幾個重要因素之一,而鷹醬的具體做法居然與兩千多年前的齊桓公、管仲的做法如出一轍。
再比如招降納叛,尋找或培養目標國境內的反對勢力,爲他們提供資金、武器、情報、教官等支持,簡言之,我出錢、你出人,去禍害你們自己的政府。再看現在燈塔國在熱點地區,包括我國的一些敏感地區,是不是也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總之,戰爭從來不侷限於傳統意義上的軍事對抗,而中國人對此早就司空見慣,最起碼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運用地爐火純青。
在當時,由於後漢嚴苛的統治和以“三鎮連叛”爲核心的內亂,很多中原百姓都選擇了背井離鄉,成爲流民或流氓。前文後漢主線中有詳述。
淮河北岸的變民經常向對岸眉目傳情,懇求南唐的庇護。李璟因事制宜,暗中支持他們在淮北持續搞事情。
烏合之衆的破壞力是有限的。因爲他們最缺的不是資金、武器,而是一個嚴密的組織、完整的架構、統一的指揮,把一盤散沙凝聚起來,讓他們發揮出1+1>2的功效。
李璟決定深入地招降納叛,要正式收編這些雜牌軍,給他們以組織上的深切關懷和指導,讓這些反對派形成戰鬥力。
公元949年正月,李璟派中原降將皇甫暉帶團,與張巒、蕭處贇、張義方等人率領一萬大軍,在海州、泗州等邊境地區設置“流動招安辦事處”,以海州、泗州爲樞紐,深入到後漢境內,整合地方上的土匪流寇。
當事人肯定不願承認這種齷齪、骯髒、下三濫的手段,他們往往要在外面包裹上一層看似合情合理的外衣,道貌岸然一些,這些外衣包括但不限於人權、自由、民主、民族、宗教等,還會配合一定的輿論助攻,比如用“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來美化他們所支持的暴徒發動的暴亂。
李璟當然也要粉飾一下,按照南唐政宣機構的解釋:當時中原無主,寇盜縱橫肆虐,作爲大唐宗室後裔的我,實在不忍心看到中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所以敞開懷抱,不分敵我,予以壤主義關懷……
在糖衣炮彈的攻勢下,後漢亳州蒙城鎮將鹹師朗等叛投南唐。這是南唐政攻工作的巨大收穫,在大量招安雜牌軍、土匪流寇的時候,居然有正規軍起義投誠。
。